写小说的都在以各自的角度思考人,书写人生。在部队一个青年作家读书班上我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凡是一个成熟的有成就的作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视角。比如鲁迅先生的平民视角。他的眼睛始终盯住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他的爱与恨都交织在国民的那根脊梁上。无论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都倾注着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比如郭沫若老先生的文化视角。他的全部作品中,无论是秦始皇、屈原还是王昭君、高渐离,在他们身上放射出来的艺术光芒,都饱含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再比如莫言的童真视角。他喜欢用童真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世界在他的童真目光里,非常滑稽可笑,又非常真实可爱。无论是《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还是《牛》、《拇指拷》,只要他用这种视角来观察生活,他的作品就必定是全新、独特的,也是叫绝的。
说到底视角其实是哲学,是观察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窃以为,有些长篇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的概念、空洞、苍白,有的人物思想大于形象、符号脸谱化,根是哲学思想不够扎实所致。存在决定意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斗争性与同一性、外因与内因等等这些基本观点,或许还停留在书本,未能真正成为自己观察世界和思维的方法。人物看不出现实、家庭、地位、经济、环境、地域文化、民风民俗、教育等诸方面对他个性形成的营养成分,人物命运和结构也与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相背离。一个作家的哲学观念尚未确立,便始终无法确定,或者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
那么可以断定,他的写作很难创新。没有独特的视角,就不可能有独特的发现,作品很难具有原创性。主题跟别人大同小异,人物似曾相识,结构司空见惯,故事陈旧老套,语言东施效颦。现时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有的还炒得颇响,有的还得这样那样的奖。其实真要是坐下来平心静气问上几句,它写了个什么样的人物?提供了什么新鲜故事?语言有什么魅力?对生活有什么独特发现?表现形式有什么创新?可能有的作品就问成了一摊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