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软件开发(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熟练掌握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
熟悉数据库设计技术
熟悉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
数据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数据在计算机中的
物理存储方式、可对数据实施的操作。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或数据对象)的集合以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方法,结构就
元素之间的关系。在数据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数据的逻辑关系(结构),
将逻辑关系映射到物理内存中产生了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结构按照逻辑关系
的不同分为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等)和非线性结构(如图、树等)两大类。
对数据结构的操作及包括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操作功能,又包括定义在具体存储结构上
的操作实现。
一般情况下,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操作功能称为运算,它是独立于计算机的功能描述;
定义在具体存储结构上的操作实现称为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高级程序
设计语言描述。
算法与数据结构密不可分,数据结构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总是建立在数据结构基础之上,
合理的数据结构可使算法简单而高效。
分析和研究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结构特性,以便在应用中为所涉及的数据选择合适的逻辑结
构、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并利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选择出最优算法。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
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关系模型可以包含一组关系,各关系之间不是完全孤立的。
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关键是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的设计,一个
好的关系型数据库模式应该包括多少个关系,而每个关系中应该包括哪些属性,又如何
将这些相互关联的关系组建成一个合适的关系模型,这些设计工作将决定整个系统
运行的效率,所以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成。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函数依赖、范式、关系模式设计。
函数依赖具有核心的作用,是关系模式分解和设计的基础,而范式的定义给出了判别
关系模式好坏的准则,使数据库设计有了评价模式的理论依据。关系数据理论,不仅是
是数据库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数据库设计的指南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