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托朋友从美国败回了一个BOSE音箱,可以与ipod配套播放,这款音响号称是带ipod插口音箱中最顶级的,自然价格也不菲。为了ipod使用的便捷性和大量的音频资料(光一个“开心听”中间大量的分门别类的音乐、广播剧、长篇评书、戏曲等等就可以听上数年了),为了能够和家人一起躺在阳台上边晒着太阳边听音乐和聊天,我还是屈服了,白花花的银子献给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家中的CD机和组合音响就此束之高阁。
到此为止,为了这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已经败了两个iphone4和一个ipod,还有配套的套套、ipod音响、贴膜等一系列边缘产品,甚至最新一代的MacPro也在计划之中,而我的心情是:虽然有点心疼,却还是为有这样的产品感到欣喜。我相信大部分“果粉”(虽然我不是)的心情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职业销售,我确实感受到苹果式营销(敝人自己“发明”的名称)的成功之处:为什么我有手机(也算是不赖的诺记E71和dopod导航机型),有音箱有电脑,却花了那么多钱败了上述几乎是重复的东西,同时心理还沾沾自喜?“果粉”看到这里肯定要说:这就是“苹果”的魅力啊!我败的比你多多呢!可是,更专业一点想:为什么苹果做到了这一点呢??
从营销上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苹果坚持走高端路线,用高端产品换来高端利润(而不是有些同行的高端产品中低利润!),而且产品非常保值,就在前天我新闻中看到我这两个32G的iphone4在上海能够马上拿到货的价格是7100一台(港行无锁),高于数月前我买的价格,别忘了这只是一部手机而已,对比之下同样高端、号称是iphone4竞争对手的三星i9000,虽然比iphone4晚上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大跌数千元之巨了!不看产品,光看这个营销策略,三星就已经输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产品的营销都是靠价格的,很经典的销售案例“红酒在中国”(去过国外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红酒在欧美都是平价,凭什么到了中国就卖那么贵?老外答:卖30、40块一瓶反而卖不出去,后面添个零反而更好卖!可关键在于:它们本来就只值这些钱啊!!),或者是从不降价的LV包包,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如果是“三公消费”那也就算了(纯粹从营销的角度),居然单位里的小MM月薪不过三四千,却省吃俭用整了一只近万元的LV包包每天背着挤公交上下班!有人要问:居然有这样的人?敝人可以回答:有,而且不在少数!并且这些人大部分在office上班,受过高等教育。从营销角度分析,一个品牌能做到有人如此为之趋之若鹜,可谓登峰造极!苹果式营销正是这样的理念。
这就是敝人为什么对营销如此痴迷的原因:因为营销可以让本来准备出门买四袋苹果的人,结果买回了苹果四代。
-----by Sonne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