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特点:
1.分布式
spark读取数据时是把数据分布式存储到各个节点内存中
2.主要基于内存(少数情况基于磁盘,如shuffle阶段)
所有计算操作,都是针对多个节点上内存的数据,进行并行操作的
3.迭代式计算
对分布式节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可能会移动到其他节点的内存中,当需要用到某些数据时,从这些节点的内存中就能找到,迭代出来使用
Spark与MapReduce的区别
Spark与MapReduce最大的不同在于,迭代式计算模型:
MapReduce分为两个阶段,map和reduce,两个阶段完成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在一个job里能做的处理有限,只能在map和reduce里处理
Spark计算模型可以分为n个阶段,因为他是内存迭代式的,我们在处理完一个阶段以后,可以继续往下处理很多个阶段,而不只是两个阶段。所以,Spark相较于MapReduce来说,计算模型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功能。
RDD
官网上有准确的介绍:http://spark.apache.org/docs/1.6.1/programming-guide.html#resilient-distributed-datasets-rdds
1.RDD是Spark提供的核心抽象,全称为 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 (RDDs),即弹性分布式数据集。
RDD的每个partition ,在Spark 节点上存储时,默认是放在内存中的,但是如果说内存放不下这么多数据时,比如每个节点最多放5万数据,结果你每个partition 是10万数据,那么就会把partition 中的数据写入磁盘上,5万数据在内存,5万在磁盘,进行保存。
而以上述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也就是说,你不用去管RDD的数据存储在哪里,内存,还是磁盘,只要关注人你针对的RDD进行计算和处理等等操作即可。所以说,RDD的这种自动进行内存和磁盘之间权衡与切换的机制,就是RDD的弹性特点所在。
2.RDD在抽象上来说是一种元素集合,包含了数据,它是被分区的,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从而让RDD中的数据可以被并行操作。(分布式数据集)
一个分区,在逻辑上抽象代表了一个HDFS文件。但是它实际上是被分区的,分为多个分区,多个分区散落在Spark集群中,不同的节点上。比如说有90万数据,分为9个partitions,9个分区
3.RDD通常通过 Hadoop 上的文件,即HDFS文件或Hive表,来进行创建;有时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中的集合来创建。
Spark围绕着弹性分布数据集(RDD)的概念,RDD是一种容错的并行操作元素集合。创建RDD有两种方法:并行化 驱动程序中的现有集合,或者在外部存储系统(如共享文件系统,HDFS,HBase或提供Hadoop InputFormat的任何数据源)中引用数据集。
4.RDD最重要的特性是,提供了容错性,可以自动从失败节点中恢复过来。
即如果某个节点上的RDD partition,因为节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了,那么RDD会自动通过自己的数据来源重新计算partition。这一切对使用者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