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序列,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内存分析


     一,什么是序列、

      序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用来存储一系列的数据,在内存(堆内存)中,序列是一块用来存放多个值的连续的内存空间,其存储的值为所指向对象的地址。比如说a = [ 10 , 20 , 30 , 40   ]在内存中实际是按照以下方式存储的。下图中序列存储的是整数对象的地址,而不是整数对象的值。python中常用的序列结构有: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

     列表:

    一,什么是列表?

      是一种用来存储任意数目,任意类型的数据集合。

    二,列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参照上图

    三,列表的三种创建方式

      1.基本语法  [ ]  创建

    a = [ 1, 2 , "abc" ]

    a = [ ] 

      

      2,list()创建:使用list()可以将任何可迭代对象转化为列表

    a = list( )

    a = list(range(10))

    注意:range的语法格式: range([start],end,[step])

         start:可选,表示起始数字,默认是0

         end:必选,表示结尾数字

         step:可选,表示步长,默认是1,可正可负

      python3中range()返回的是一个range对象,而不是列表,我们需要通过list()方法将其转换为列表对象

      3.推导式生成列表

    a = [ x*2 for x in range( 5 )  if x%3==0 ]

    第一步:range(5)为,[ 0,1,2,3,4 ]

    第二步:每个x分别乘2。[ 0,2,4,6,8 ]

    第三步:判断是否为3的倍数。[ 6 ]

    四,对列表的操作(添加元素,删除元素,访问元素,切片,排序)

    添加元素(5种)

    当列表增加和删除元素时,列表会自动进行内存管理,大大减少程序员的负担。但这个特点涉及列表元素的大量移动,效率较低。(当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时,实质上是对数组的拷贝,故而效率较低)除非必要,我们一般只在列表的尾部添加元素或者删除元素,这会大大提高列表的操作效率。

    1. append():原地修改列表对象,是真正的在列表尾部添加新的元素,速度最快,推荐使用。

    2. +运算符操作:并不是真正的尾部添加元素,而是创建新的列表对象;将原列表的元素和新列表的元素依次复制到新的列表对象中。这样会涉及大量的复制操作,对于操作大量元素不建议使用

    a = [20,40]
    a = a + [50]
     

    3.extend():将目标列表的所有元素添加到本列表的尾部,属于原地操作,不创建新的列表对象

    a = [20,40]
    a.extend([50,60])
     
    4.insert():使用insert()方法可以将制定元素插入到列表对象的任意指定位置。这样会让插入位置后面的所有的元素进行移动,会影响处理速度。涉及大量元素时,尽量避免使用。类似发生这种移动的函数还有:remove(),pop(),del(),它们在删除非尾部元素时也会发生操作位置后面元素的移动。
    a = [20,40]
    a.insert(索引,元素)
     
    5.乘法扩展:使用乘法扩展列表,生成一个新列表,新列表元素由原列表多次重复。适用乘法操作的还有:字符串,元组
    a = [20,40]
    b = a*3
     

    删除元素(3种,其内存原理参照上文insert()方法)

    1.del删除:删除列表指定位置的元素()

    a = [10,20,30]
    del a[索引]
     
    2.pop():删除并返回指定位置元素,如果未指定位置则默认操作列表最后一个元素
    a = [10,20,30]
    b = a.pop(索引)
     
    3.remove():删除首次出现的指定元素,若不存在该元素则抛出异常。
    a = [10,20,30]
    a.remove(20)

    访问元素(5种)

    1.通过索引直接访问元素:可以通过索引直接访问元素,索引的区间在 [ 0 , 列表长度-1]这个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会抛出异常。

    2.index():可以获取指定元素首次出现的索引位置并返回。语法:index(value , [ start , [ end] ] )。其中,start和end指定了搜索范围.

    a = [10,20,30]
    b = a.index(20,1,2)
     
    3.count():返回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4.len()返回列表长度
     
    5.成员资格判断:判断列表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元素,我们可以使用count()方法,返回0表示不存在,返回大于0表示存在。另外,一般可以使用in关键字来判断,直接返回true或false
    a = [10,20,30]
    20 in a 
     

    切片

    切片适用于列表,元组,字符串等等(之前讲的烂大街了,不讲了)

    注意一点:切片操作时,起始偏移量和终止偏移量不在[0 , 字符串长度-1]这个范围,也不会报错。起始偏移量小于0则会被当作0,终止偏移量大于“长度-1”会被当作-1

    排序

    sort():修改原列表,不建新列表。默认升序排列,降序reverse=true

    sorted():不修改原列表,构建新列表

    reverse():修改原列表,反向列表中元素

    reversed():不对原列表做任何修改,只是返回一个逆序排列的迭代器对象。需要用list()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用迭代器__next__方法逐个迭代

    其他内置函数:

     max(a),min(a),sum(a)

    列表的拷贝

    浅拷贝和深拷贝

    元组

    列表属于可变序列,可以任意修改列表中的元素。元组属于不可变序列,不能修改元组中的元素。因此,元组没有增加元素,修改元素,删除元素相关的方法。

    元组支持如下操作:1.索引访问,2.切片操作,3.连接操作,4.成员关系操作,5.比较运算操作,6.计数:len(),max(),min(),sum()

    元组的创建

    1.通过()创建元组,小括号可以省略。如果元组只有一个元素,则必须后面加上逗号。这是因为解释器会把(1)解释为整数1,(1,)解释为元组

    a = (10,20,30)或者a = 10,20,30
     
    2.tuple(可迭代对象)创建元组
    总结:tuple()可以接收列表,字符串,其他序列类型,迭代器等生成元组
          list()可以接收元组,字符串,其他序列类型,迭代器等生成列表
     
    3.zip(列表1,列表2,...)将多个列表对应位置的元素组合为元组,并返回这个zip对象(zip对象需要list()或者tuple()来进行处理)
     
    4.生成器推导式创建元组:
      从形式上来看,生成器推导式与列表推导式类似,只是生成器推导式使用小括号。列表推导式直接生成列表对象,生成器推导式生成的不是列表也不是元组,而是一个生成器对象。

      可以通过生成器对象,转化成列表或者元组。也可以使用生成器对象的__next__()方法进行遍历,或者直接作为迭代器对象进行使用。不管用什么方式使用,元素访问结束后,如果需要重新访问其中的元素,必须重新创建该生成器对象。

    元组的访问

    元组的元素访问和列表一样,只不过返回的对象仍然是元组

    元组的排序

    列表关于排序的方法list.sorted()是修改列表对象,元组没有该方法。如果需要对元组进行排序,只能使用内置函数sorted(tupleObj),并生成新的列表对象

    元组的总结

    1.元组的核心特点是:不可变序列。

    2.元组的访问和处理速度比列表快

    3.与整数和字符串一样,元组可以作为字典的键,列表则永远不能作为字典的键使用。

    字典

    字典的创建

    1.通过{},dict()来创建字典对象

    a = {'name':'wbh','age':20,'school':'xd'}
    b = dict('name'='wbh','age'=20,'school'='xd')
    c = dict([('name','wbh'),('age',20)])
    d = {}
    e = dict()

     

    2.通过zip()创建

    f = dict(zip(key_list,value_list))

    3.通过fromkeys创建值为空的字典

    g = dict.fromkeys([key1,key2,key3])  #值为none

    字典元素的访问

    1,通过[ 键 ]获得“值”。若值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2,通过get(键)方法获得“值”。推荐使用:优点:指定键不存在,则返回none;也可以设置键不存在时默认返回的对象

    3,列出所有的键值对:a.items()

    4,列出所有的键:a.keys()

    5,列出所有的值:a.values()

    6,len():输出键值对的个数

    7,检测一个“键”是否在字典中:“键”  in  a

    字典元素的添加,修改,删除

    1,给字典新增“键值对”。如果“键”已经存在,则覆盖旧的键值对;如果‘’键“不存在,则新增”键值对“。

    a['键'] = 值
     
    2,使用update()将新字典中所有键值对全部添加到旧的字典对象上。如果key有重复,则直接覆盖
    a.update(b)
     
    3,字典中元素的删除,可以使用del()方法;或者clear()删除所有的键值对;pop(0删除指定键值对,并返回对应的”值对象“
    del(a['name'])
    a.clear()
    b = a.pop('age')

    4,popitem():随即删除和返回该键值对。字典是”无需可变序列“,因此没有第一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概念(可以类比想想集合);popitem()弹出随机的项,因为字典并没有”最后的元素“或者其他有关顺序的概。若想一个接一个地移除并处理项,这个方法就非常有效

    字典核心底层原理

          字典对象地核心是散列表。散列表里是一个稀疏数组(总是有空白元素的数组),数组的每个单元叫做bucket。每个bucket由两部分:一个是键对象的引用,一个是值对象的引用。由于所有的bucket结构和大小一致,所以可以通过偏移量来读取指定bucket。

    将一个键值对放进字典的底层过程

    假设字典对象a创建完成后,数组长度为8:

      我们如果要把“name” = “wbh”这个键值对放到对应的字典对象a中,首先第一步需要计算“name”的散列值。python中可以通过hash()来计算。由于数组长度为8,我们可以拿计算出的散列值的最右边3位数字作为偏移量,查看偏移量对应的bucket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将键值对放进去。如果不为空,则依次取右边3位作为偏移量。当数组被填满至一定程度时,会自动进行扩容。

    根据键查找“键值对”的底层过程

    当我们调用a.get('name'),时。程序第一步会先计算“name”对象的散列值。和存储的底层流程算法一致,也是依次取散列值的不同位置的数字。假设数组长度为8,我们可以拿计算出的散列值的最右边3位数字作为偏移量。查看偏移量对应的bucket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None。如果不为空,则将这个bucket的键对象计算散列值,和我们的散列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将对应的“值对象”返回。如果不相等,则再依次取其他几位数字,重新计算偏移量。依次取完后仍然没有找到,则返回None

    集合

    集合的创建和删除

    集合相关操作

  • 相关阅读:
    初识python: 斐波拉契数(生成器获取)
    初识python:斐波拉契数(列表获取)
    初识python: 递归函数
    初识python:多线程
    初识python 之 取101到200之前的所有素数
    初识python 之 兔子生崽(小练习)
    初识python 之 MongoDB 基本操作
    初识python 之 mysql数据库基本操作
    MongoDB 安装及制作成windows服务
    初识python: 回调函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semaryJie/p/1383298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