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6-高斯求和


    描述

     

    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18岁的高斯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足够多的测量数据的处理后,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概率性质的测量结果。在这些基础之上,高斯随后专注于曲面与曲线的计算,并成功得到高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曲线)。其函数被命名为标准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并在概率计算中大量使用。在高斯19岁时,仅用尺规便构造出了17边形。并为流传了2000年的欧氏几何提供了自古希腊时代以来的第一次重要补充。高斯总结了复数的应用,并且严格证明了每一个n阶的代数方程必有n个实数或者复数解。在他的第一本著名的著作《算术研究》中,作出了二次互反律的证明,成为数论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章,导出了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高斯在最小二乘法基础上创立的测量平差理论的帮助下,测算天体的运行轨迹。他用这种方法,测算出了小行星谷神星的运行轨迹。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她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她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高斯小时候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特纳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可以总结为高斯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贝尔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今天,请大家编程解决类似的问题:给定一个整数n,求解1到n之间所有的整数之和(包括1和n)。

    输入

    输入一个整数n (n≤10000,n≠1)

    输出

    输出1到n之间所有的整数之和(包括1和n),结果保证在long整型范围内。

    样例输入

    100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long sum;
        cin>>n;
        if(n>1)
        {
            sum=(1+n)*n/2;
            cout<<sum<<endl;
        } 
        else if(n==0)
            cout<<"1"<<endl;
        else if(n==-1)
            cout<<"0"<<endl;
        else
        {
            sum=(-1+n)*n/2-1;
            cout<<"-"<<sum<<endl;
        }
        return 0;
    }
    

      

  • 相关阅读:
    机器学习技法笔记:16 Finale
    机器学习技法笔记:15 Matrix Factorization
    机器学习技法笔记:14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
    机器学习技法笔记:13 Deep Learning
    机器学习技法笔记:Homework #7 Decision Tree&Random Forest相关习题
    [HTML] 条件注释判断浏览器
    [ligerUI] grid行编辑示例
    [ligerUI] grid封装调用方法
    [MVC.NET] Asp.Net MVC3 简单入门第一季
    [HTML5] 飞龙天惊-HTML5学习系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sanna/p/343701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