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独立性:
- 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 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耦合性和内聚性。
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及传递的信息。
耦合性分类(低――高): 无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1 无直接耦合:2 数据耦合: 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3 标记耦合: 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中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4 控制耦合: 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5 公共耦合: 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耦合的复杂程序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加而增加。6 内容耦合: 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入口而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
所以,一般情况下耦合性越低,则应用程序开发更灵活更省力。
以web UI开发的松耦合为例:
很多设计模式就是为了解决紧耦合的问题。如果两个组件耦合太紧,则说明一个组件和另一个组件直接相关,这样的话,如果修改一个组件的逻辑,那么另外 一个组件的逻辑也需修改。比如,假设有一个名为error的CSS类名,它是贯穿整个站点的,它被嵌入到HTML之中。如果有一天你觉得error的取名 并不合适,想将它改为warning,你不仅需要修改CSS还要修改用到这个className的HTML。HTML和CSS紧耦合在一起。这只是一个简 单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系统包含上百个组件,那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当你能够做到修改一个组件而不需要更改其他的组件时,你就做到了松耦合。对于多人大型系统来说,有很多人参与维护代码,松耦合对于代码可维护性来说至关重要。你绝对希望开发人员在修改某部分代码时不会破坏其他人的代码。
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名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的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内聚性匪类(低――高): 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1 偶然内聚: 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2 逻辑内聚: 指模块内执行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3 时间内聚: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4 通信内聚: 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5 顺序内聚: 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6 功能内聚: 这是最强的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与其他模块的耦合是最弱的。
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
有个例子很容易明白:一个程序有50个函数,这个程序执行得非常好;然而一旦你修改其中一个函数,其他49个函数都需要做修改,这就是高耦合的后果。
一旦你理解了它,你编写概要设计的时候设计类或者模块自然会考虑到“高内聚,低耦合”。
一旦你理解了它,你编写概要设计的时候设计类或者模块自然会考虑到“高内聚,低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