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vueSSR剖析


    转发自彻底理解服务端渲染 - SSR原理 #30

    前言

    闲来无事,研究一下SSR,主要原因在于上周一位后端同学在一次组内技术分享的时候说,对前后端分离、服务端渲染特别感兴趣,在他分享了后端微服务之后,专门点名邀请我下周分享服务端渲染,然后我还没同意,领导就内定让我下周分享了(其实就是下周愿意下周分享,我是那个替死鬼)。

    本人主要从个人角度介绍了对服务端渲染的理解,读完本文后,你将了解到:

    • 什么是服务端渲染,与客户端渲染的区别是什么?
    • 为什么需要服务端渲染,服务端渲染的利弊是什么?
    • 如何对VUE项目进行同构?

    服务端渲染的定义

    在讲服务度渲染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页面的渲染流程:

    1. 浏览器通过请求得到一个HTML文本
    2. 渲染进程解析HTML文本,构建DOM树
    3. 解析HTML的同时,如果遇到内联样式或者样式脚本,则下载并构建样式规则(stytle rules),若遇到JavaScript脚本,则会下载执行脚本。
    4. DOM树和样式规则构建完成之后,渲染进程将两者合并成渲染树(render tree)
    5. 渲染进程开始对渲染树进行布局,生成布局树(layout tree)
    6. 渲染进程对布局树进行绘制,生成绘制记录
    7. 渲染进程的对布局树进行分层,分别栅格化每一层,并得到合成帧
    8. 渲染进程将合成帧信息发送给GPU进程显示到页面中

    image-20200730191954015

    可以看到,页面的渲染其实就是浏览器将HTML文本转化为页面帧的过程。而如今我们大部分WEB应用都是使用 JavaScript 框架(Vue、React、Angular)进行页面渲染的,也就是说,在执行 JavaScript 脚本的时候,HTML页面已经开始解析并且构建DOM树了,JavaScript 脚本只是动态的改变 DOM 树的结构,使得页面成为希望成为的样子,这种渲染方式叫动态渲染,也可以叫客户端渲染(client side rende)。

    那么什么是服务端渲染(server side render)?顾名思义,服务端渲染就是在浏览器请求页面URL的时候,服务端将我们需要的HTML文本组装好,并返回给浏览器,这个HTML文本被浏览器解析之后,不需要经过 JavaScript 脚本的执行,即可直接构建出希望的 DOM 树并展示到页面中。这个服务端组装HTML的过程,叫做服务端渲染。

    image-20200731165404271

    服务端渲染的由来

    Web1.0

    在没有AJAX的时候,也就是web1.0时代,几乎所有应用都是服务端渲染(此时服务器渲染非现在的服务器渲染),那个时候的页面渲染大概是这样的,浏览器请求页面URL,然后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之后,到数据库查询数据,将数据丢到后端的组件模板(php、asp、jsp等)中,并渲染成HTML片段,接着服务器在组装这些HTML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HTML,最后返回给浏览器,这个时候,浏览器已经拿到了一个完整的被服务器动态组装出来的HTML文本,然后将HTML渲染到页面中,过程没有任何JavaScript代码的参与。

    image-20200731115513579

    客户端渲染

    在WEB1.0时代,服务端渲染看起来是一个当时的最好的渲染方式,但是随着业务的日益复杂和后续AJAX的出现,也渐渐开始暴露出了WEB1.0服务器渲染的缺点。

    • 每次更新页面的一小的模块,都需要重新请求一次页面,重新查一次数据库,重新组装一次HTML
    • 前端JavaScript代码和后端(jsp、php、jsp)代码混杂在一起,使得日益复杂的WEB应用难以维护

    而且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前端工程师这一职位,前端js的活一般都由后端同学 jQuery 一把梭。但是随着前端页面渐渐地复杂了之后,后端开始发现js好麻烦,虽然很简单,但是坑太多了,于是让公司招聘了一些专门写js的人,也就是前端,这个时候,前后端的鄙视链就出现了,后端鄙视前端,因为后端觉得js太简单,无非就是写写页面的特效(JS),切切图(CSS),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程序员。

    随之 nodejs 的出现,前端看到了翻身的契机,为了摆脱后端的指指点点,前端开启了一场前后端分离的运动,希望可以脱离后端独立发展。前后端分离,表面上看上去是代码分离,实际上是为了前后端人员分离,也就是前后端分家,前端不再归属于后端团队。

    前后端分离之后,网页开始被当成了独立的应用程序(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前端团队接管了所有页面渲染的事,后端团队只负责提供所有数据查询与处理的API,大体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浏览器请求URL,前端服务器直接返回一个空的静态HTML文件(不需要任何查数据库和模板组装),这个HTML文件中加载了很多渲染页面需要的 JavaScript 脚本和 CSS 样式表,浏览器拿到 HTML 文件后开始加载脚本和样式表,并且执行脚本,这个时候脚本请求后端服务提供的API,获取数据,获取完成后将数据通过JavaScript脚本动态的将数据渲染到页面中,完成页面显示。

    image-20200731142605631

    这一个前后端分离的渲染模式,也就是客户端渲染(CSR)。

    服务端渲染

    随着单页应用(SPA)的发展,程序员们渐渐发现 SEO(Search Engine Optimazition,即搜索引擎优化)出了问题,而且随着应用的复杂化,JavaScript 脚本也不断的臃肿起来,使得首屏渲染相比于 Web1.0时候的服务端渲染,也慢了不少。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于是前端团队选择了使用 nodejs 在服务器进行页面的渲染,进而再次出现了服务端渲染。大体流程与客户端渲染有些相似,首先是浏览器请求URL,前端服务器接收到URL请求之后,根据不同的URL,前端服务器向后端服务器请求数据,请求完成后,前端服务器会组装一个携带了具体数据的HTML文本,并且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得到HTML之后开始渲染页面,同时,浏览器加载并执行 JavaScript 脚本,给页面上的元素绑定事件,让页面变得可交互,当用户与浏览器页面进行交互,如跳转到下一个页面时,浏览器会执行 JavaScript 脚本,向后端服务器请求数据,获取完数据之后再次执行 JavaScript 代码动态渲染页面。

    image-20200731172929911

    服务端渲染的利弊

    相比于客户端渲染,服务端渲染有什么优势?

    利于SEO

    有利于SEO,其实就是有利于爬虫来爬你的页面,然后在别人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内容时,你的网页排行能靠得更前,这样你的流量就有越高。那为什么服务端渲染更利于爬虫爬你的页面呢?其实,爬虫也分低级爬虫和高级爬虫。

    • 低级爬虫:只请求URL,URL返回的HTML是什么内容就爬什么内容。
    • 高级爬虫:请求URL,加载并执行JavaScript脚本渲染页面,爬JavaScript渲染后的内容。

    也就是说,低级爬虫对客户端渲染的页面来说,简直无能为力,因为返回的HTML是一个空壳,它需要执行 JavaScript 脚本之后才会渲染真正的页面。而目前像百度、谷歌、微软等公司,有一部分年代老旧的爬虫还属于低级爬虫,使用服务端渲染,对这些低级爬虫更加友好一些。

    白屏时间更短

    相对于客户端渲染,服务端渲染在浏览器请求URL之后已经得到了一个带有数据的HTML文本,浏览器只需要解析HTML,直接构建DOM树就可以。而客户端渲染,需要先得到一个空的HTML页面,这个时候页面已经进入白屏,之后还需要经过加载并执行 JavaScript、请求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JavaScript 渲染页面几个过程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页面。特别是在复杂应用中,由于需要加载 JavaScript 脚本,越是复杂的应用,需要加载的 JavaScript 脚本就越多、越大,这会导致应用的首屏加载时间非常长,进而降低了体验感。

    image-20200731165404271

    服务端渲染缺点

    并不是所有的WEB应用都必须使用SSR,这需要开发者自己来权衡,因为服务端渲染会带来以下问题:

    • 代码复杂度增加。为了实现服务端渲染,应用代码中需要兼容服务端和客户端两种运行情况,而一部分依赖的外部扩展库却只能在客户端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在服务器渲染应用程序中运行。
    • 需要更多的服务器负载均衡。由于服务器增加了渲染HTML的需求,使得原本只需要输出静态资源文件的nodejs服务,新增了数据获取的IO和渲染HTML的CPU占用,如果流量突然暴增,有可能导致服务器down机,因此需要使用响应的缓存策略和准备相应的服务器负载。
    • 涉及构建设置和部署的更多要求。与可以部署在任何静态文件服务器上的完全静态单页面应用程序 (SPA) 不同,服务器渲染应用程序,需要处于 Node.js server 运行环境。

    所以在使用服务端渲染SSR之前,需要开发者考虑投入产出比,比如大部分应用系统都不需要SEO,而且首屏时间并没有非常的慢,如果使用SSR反而小题大做了。

    同构

    知道了服务器渲染的利弊后,假如我们需要在项目中使用服务端渲染,我们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同构我们的项目。

    同构的定义

    在服务端渲染中,有两种页面渲染的方式:

    • 前端服务器通过请求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并组装HTML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直接解析HTML后渲染页面
    • 浏览器在交互过程中,请求新的数据并动态更新渲染页面

    这两种渲染方式有一个不同点就是,一个是在服务端中组装html的,一个是在客户端中组装html的,运行环境是不一样的。所谓同构,就是让一份代码,既可以在服务端中执行,也可以在客户端中执行,并且执行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完成这个html的组装,正确的显示页面。也就是说,一份代码,既可以客户端渲染,也可以服务端渲染。

    同构的条件

    为了实现同构,我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首先,我们思考一个应用中一个页面的组成,假如我们使用的是Vue.js,当我们打开一个页面时,首先是打开这个页面的URL,这个URL,可以通过应用的路由匹配,找到具体的页面,不同的页面有不同的视图,那么,视图是什么?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视图 = 模板 + 数据,那么在 Vue.js 中, 模板可以理解成组件,数据可以理解为数据模型,即响应式数据。所以,对于同构应用来说,我们必须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路由、模型组件、数据模型的共享。

    image-20200731175841011

    实践

    知道了服务端渲染、同构的原理之后,下面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完成一次同构,通过实践来了解SSR。

    实现基础的NODEJS服务端渲染

    首先,模拟一个最简单的服务器渲染,只需要向页面返回我们需要的html文件。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
            <html>
                <head>
                    <title>SSR</title>
                </head>
                <body>
                    <p>hello world</p>
                </body>
            </html>
        `);
    });
    
    app.listen(3001, function() {
        console.log('listen:3001');
    });

    启动之后打开localhost:3001可以看到页面显示了hello world。而且打开网页源代码:

    image-20200801121804500

    也就是说,当浏览器拿到服务器返回的这一段HTML源代码的时候,不需要加载任何JavaScript脚本,就可以直接将hello world显示出来。

    实现基础的VUE客户端渲染

    我们用 vue-cli新建一个vue项目,修改一个App.vue组件:

    <template>
      	<div>
        		<p>hello world</p>
        		<button @click="sayHello">say hello</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sayHello() {
    	          alert('hello ssr');
            }
        }
    }
    </script>

    然后运行npm run serve启动项目,打开浏览器,一样可以看到页面显示了 hello world,但是打开我们开网页源代码:

    image-20200801131013543

    除了简单的兼容性处理 noscript 标签以外,只有一个简单的id为app的div标签,没有关于hello world的任何字眼,可以说这是一个空的页面(白屏),而当加载了下面的 script 标签的 JavaScript 脚本之后,页面开始这行这些脚本,执行结束,hello world 正常显示。也就是说真正渲染 hello world 的是 JavaScript 脚本。

    同构VUE项目

    构建配置

    模板组件的共享,其实就是使用同一套组件代码,为了实现 Vue 组件可以在服务端中运行,首先我们需要解决代码编译问题。一般情况,vue项目使用的是webpack进行代码构建,同样,服务端代码的构建,也可以使用webpack,借用官方的一张。

    vue服务端渲染构建

    第一步:构建服务端代码

    由前面的图可以看到,在服务端代码构建结束后,需要将构建结果运行在nodejs服务器上,但是,对于服务端代码的构建,有一下内容需要注意:

    • 不需要编译CSS,样式表只有在浏览器(客户端)运行时需要。
    • 构建的目标的运行环境是commonjs,nodejs的模块化模式为commonjs
    • 不需要代码切割,nodejs将所有代码一次性加载到内存中更有利于运行效率

    于是,我们得到一个服务端的 webpack 构建配置文件 vue.server.config.js

    const nodeExternals = require("webpack-node-externals");
    const VueSSRServerPlugin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server-plugin')
    
    module.exports = {
        css: {
            extract: false // 不提取 CSS
        },
        configureWebpack: () => ({
            entry: `./src/server-entry.js`, // 服务器入口文件
            devtool: 'source-map',
            target: 'node', // 构建目标为nodejs环境
            output: {
                libraryTarget: 'commonjs2' // 构建目标加载模式 commonjs
            },
            // 跳过 node_mdoules,运行时会自动加载,不需要编译
            externals: nodeExternals({
                allowlist: [/\.css$/] // 允许css文件,方便css module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false // 关闭代码切割
            },
          	plugins: [
                new VueSSRServerPlugin()
            ]
        })
    };

    使用 vue-server-renderer提供的server-plugin,这个插件主要配合下面讲到的client-plugin使用,作用主要是用来实现nodejs在开发过程中的热加载、source-map、生成html文件。

    第二步:构建客户端代码

    在构建客户端代码时,使用的是客户端的执行入口文件,构建结束后,将构建结果在浏览器运行即可,但是在服务端渲染中,HTML是由服务端渲染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加载那些JavaScript脚本,是服务端决定的,因为HTML中的script标签是由服务端拼接的,所以在客户端代码构建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插件,生成一个构建结果清单,这个清单是用来告诉服务端,当前页面需要加载哪些JS脚本和CSS样式表。

    于是我们得到了客户端的构建配置,vue.client.config.js

    const VueSSRClientPlugin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client-plugin')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 => ({
            entry: `./src/client-entry.js`,
            devtool: 'source-map',
            target: 'web',
            plugins: [
                new VueSSRClientPlugin()
            ]
        }),
        chainWebpack: config => {
          	// 去除所有关于客户端生成的html配置,因为已经交给后端生成
            config.plugins.delete('html');
            config.plugins.delete('preload');
            config.plugins.delete('prefetch');
        }
    };

    使用vue-server-renderer提供的client-server,主要作用是生成构建加过清单vue-ssr-client-manifest.json,服务端在渲染页面时,根据这个清单来渲染HTML中的script标签(JavaScript)和link标签(CSS)。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vue.client.config.js和vue.server.config.js都交给vue-cli内置的构建配置文件vue.config.js,根据环境变量使用不同的配置

    // vue.config.js
    const TARGET_NODE = process.env.WEBPACK_TARGET === 'node';
    const serverConfig = require('./vue.server.config');
    const clientConfig = require('./vue.client.config');
    
    if (TARGET_NODE) {
        module.exports = serverConfig;
    } else {
        module.exports = clientConfig;
    }

    使用cross-env区分环境

    {
      "scripts": {
        "server": "babel-node src/server.js",
        "serve": "vue-cli-service serve",
        "build": "vue-cli-service build",
        "build:server": "cross-env WEBPACK_TARGET=node vue-cli-service build --mode server"
      }
    }

    模板组件共享

    第一步:创建VUE实例

    为了实现模板组件共享,我们需要将获取 Vue 渲染实例写成通用代码,如下 createApp: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App (context) {
        const app = new Vue({
            render: h => h(App)
        });
      	return {
          	app
        };
    };
    第二步:客户端实例化VUE

    新建客户端项目的入口文件,client-entry.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createApp from './createApp';
    
    const {app} = createApp();
    
    app.$mount('#app');

    client-entry.js是浏览器渲染的入口文件,在浏览器加载了客户端编译后的代码后,组件会被渲染到id为app的元素节点上。

    第三步:服务端实例化VUE

    新建服务端代码的入口文件,server-entry.js

    import createApp from './createApp'
    
    export default context => {
        const { app } = createApp(context);
        return app;
    }

    server-entry.js是提供给服务器渲染vue组件的入口文件,在浏览器通过URL访问到服务器后,服务器需要使用server-entry.js提供的函数,将组件渲染成html。

    第四步:HTTP服务

    所有东西的准备好之后,我们需要修改nodejs的HTTP服务器的启动文件。首先,加载服务端代码server-entry.js的webpack构建结果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serverBundle = path.resolve(process.cwd(), 'serverDist', 'vue-ssr-server-bundle.json');
    const {createBundleRenderer}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
    const serverBundle = path.resolve(process.cwd(), 'serverDist', 'vue-ssr-server-bundle.json');

    加载客户端代码client-entry.js的webpack构建结果

    const clientManifestPath = path.resolve(process.cwd(), 'dist', 'vue-ssr-client-manifest.json');
    const clientManifest = require(clientManifestPath);

    使用 vue-server-renderer 的createBundleRenderer创建一个html渲染器:

    const template = fs.readFileSync(path.resolve(__dirname, 'index.html'), 'utf-8');
    const renderer = createBundleRenderer(serverBundle, {
        template,  // 使用HTML模板
        clientManifest // 将客户端的构建结果清单传入
    });

    创建HTML模板,index.html

    <html>
      <head>
        <title>SSR</title>
      </head>
      <body>
        <!--vue-ssr-outlet-->
      </body>
    </html>

    在HTML模板中,通过传入的客户端渲染结果clientManifest,将自动注入所有link样式表标签,而占位符将会被替换成模板组件被渲染后的具体的HTML片段和script脚本标签。

    HTML准备完成后,我们在server中挂起所有路由请求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code todo 实例化渲染器renderer */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nderer.renderToString({}, (err, html) => {
            if (err) {
                res.send('500 server error');
                return;
            }
            res.send(html);
        })
    });

    接下来,我们构建客户端、服务端项目,然后执行 node server.js,打开页面源代码,

    image-20200801233249503

    看起来是符合预期的,但是发现控制台有报错,加载不到客户端构建css和js,报404,原因很明确,我们没有把客户端的构建结果文件挂载到服务器的静态资源目录,在挂载路由前加入下面代码:

    app.use(express.static(path.resolve(process.cwd(), 'dist')));

    看起来大功告成,点击say hello也弹出了消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根节点有一个data-server-rendered属性,这个属性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服务器已经渲染好了 HTML,我们显然无需将其丢弃再重新创建所有的 DOM 元素。相反,我们需要"激活"这些静态的 HTML,然后使他们成为动态的(能够响应后续的数据变化)。

    如果检查服务器渲染的输出结果,应用程序的根元素上添加了一个特殊的属性:

    <div id="app" data-server-rendered="true">

    data-server-rendered是特殊属性,让客户端 Vue 知道这部分 HTML 是由 Vue 在服务端渲染的,并且应该以激活模式进行挂载。

    路由的共享和同步

    完成了模板组件的共享之后,下面完成路由的共享,我们前面服务器使用的路由是*,接受任意URL,这允许所有URL请求交给Vue路由处理,进而完成客户端路由与服务端路由的复用。

    第一步:创建ROUTER实例

    为了实现复用,与createApp一样,我们创建一个createRouter.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
    import About from './views/About';
    Vue.use(Router)
    const routes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component: About
    }];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Router() {
        return new 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在createApp.js中创建router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
    import createRouter from './createRouter';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App(context) {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 创建 router 实例
        const app = new Vue({
            router, // 注入 router 到根 Vue 实例
            render: h => h(App)
        });
        return { router, app };
    };
    第二步:路由匹配

    router准备好了之后,修改server-entry.js,将请求的URL传递给router,使得在创建app的时候可以根据URL匹配到对应的路由,进而可知道需要渲染哪些组件

    import createApp from './createApp';
    
    export default context => {
        // 因为有可能会是异步路由钩子函数或组件,所以我们将返回一个 Promise,
        // 以便服务器能够等待所有的内容在渲染前就已经准备就绪。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 app, router } = createApp();
            // 设置服务器端 router 的位置
            router.push(context.url)
            // onReady 等到 router 将可能的异步组件和钩子函数解析完
            router.onReady(() => {
                const matchedComponents = router.getMatchedComponents();
                // 匹配不到的路由,执行 reject 函数,并返回 404
                if (!matchedComponents.length) {
                    return reject({
                        code: 404
                    });
                }
                // Promise 应该 resolve 应用程序实例,以便它可以渲染
                resolve(app)
            }, reject)
        })
    }

    修改server.js的路由,把url传递给renderer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const context = {
            url: req.url
        };
        renderer.renderToString(context, (err, html) => {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s.send('500 server error');
                return;
            }
            res.send(html);
        })
    });

    为了测试,我们将App.vue修改为router-view

    <template>
        <div id="app">
            <router-link to="/">Home</router-link>
            <router-link to="/about">About</router-link>
            <router-view />
        </div>
    </template>

    Home.vue

    <template>
        <div>Home Page</div>
    </template>

    About.vue

    <template>
        <div>About Page</div>
    </template>

    编译,运行,查看源代码

    image-20200802011753771

    点击路由并没有刷新页面,而是客户端路由跳转的,一切符合预期。

    数据模型的共享与状态同步

    前面我们简单的实现了服务端渲染,但是实际情况下,我们在访问页面的时候,还需要获取需要渲染的数据,并且渲染成HTML,也就是说,在渲染HTML之前,我们需要将所有数据都准备好,然后传递给renderer。

    一般情况下,在Vue中,我们将状态数据交给Vuex进行管理,当然,状态也可以保存在组件内部,只不过需要组件实例化的时候自己去同步数据。

    第一步:创建STORE实例

    首先第一步,与createApp类似,创建一个createStore.js,用来实例化store,同时提供给客户端和服务端使用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import {fetchItem} from './api';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Store() {
        return new Vuex.Store({
            state: {
                item: {}
            },
            actions: {
                fetchItem({ commit }, id) {
                    return fetchItem(id).then(item => {
                        commit('setItem', item);
                    })
                }
            },
            mutations: {
                setItem(state, item) {
                    Vue.set(state.item, item);
                }
            }
        })
    }

    actions封装了请求数据的函数,mutations用来设置状态。

    将createStore加入到createApp中,并将store注入到vue实例中,让所有Vue组件可以获取到store实例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eateApp(context) {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const store = createStore();
        const app = new Vue({
            router,
            store, // 注入 store 到根 Vue 实例
            render: h => h(App)
        });
        return { router, store, app };
    };

    为了方便测试,我们mock一个远程服务函数fetchItem,用于查询对应item

    export function fetchItem(id) {
        const items = [
            { name: 'item1', id: 1 },
            { name: 'item2', id: 2 },
            { name: 'item3', id: 3 }
        ];
        const item = items.find(i => i.id == id);
        return Promise.resolve(item);
    }
    第二步:STORE连接组件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访问路由,来决定获取哪部分数据,这也决定了哪些组件需要渲染。事实上,给定路由所需的数据,也是在该路由上渲染组件时所需的数据。所以,我们需要在路由的组件中放置数据预取逻辑函数。

    在Home组件中自定义一个静态函数asyncData,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函数会在组件实例化之前调用,所以它无法访问 this。需要将 store 和路由信息作为参数传递进去

    <template>
    <div>
        <div>id: {{item.id}}</div>
        <div>name: {{item.name}}</div>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asyncData({ store, route }) {
            // 触发 action 后,会返回 Promise
            return store.dispatch('fetchItems', route.params.id)
        },
        computed: {
            // 从 store 的 state 对象中的获取 item。
            item() {
                return this.$store.state.item;
            }
        }
    }
    </script>
    第三步:服务端获取数据

    在服务器的入口文件server-entry.js中,我们通过URL路由匹配 router.getMatchedComponents()得到了需要渲染的组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调用组件内部的asyncData方法,将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都获取完后,传递给渲染器renderer上下文。

    修改createApp,在路由组件匹配到了之后,调用asyncData方法,获取数据后传递给renderer

    import createApp from './createApp';
    
    export default context => {
        // 因为有可能会是异步路由钩子函数或组件,所以我们将返回一个 Promise,
        // 以便服务器能够等待所有的内容在渲染前就已经准备就绪。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 app, router, store } = createApp();
            // 设置服务器端 router 的位置
            router.push(context.url)
            // onReady 等到 router 将可能的异步组件和钩子函数解析完
            router.onReady(() => {
                const matchedComponents = router.getMatchedComponents();
                // 匹配不到的路由,执行 reject 函数,并返回 404
                if (!matchedComponents.length) {
                    return reject({ code: 404 })
                }
                // 对所有匹配的路由组件调用 `asyncData()`
                Promise.all(matchedComponents.map(Component => {
                    if (Component.asyncData) {
                        return Component.asyncData({
                            store,
                            route: router.currentRoute
                        });
                    }
                })).then(() => {
                    // 状态传递给renderer的上下文,方便后面客户端激活数据
                    context.state = store.state
                    resolve(app)
                }).catch(reject);
            }, reject);
        })
    }

    将state存入context后,在服务端渲染HTML时候,也就是渲染template的时候,context.state会被序列化到window.__INITIAL_STATE__中,方便客户端激活数据。

    第四步:客户端激活状态数据

    服务端预请求数据之后,通过将数据注入到组件中,渲染组件并转化成HTML,然后吐给客户端,那么客户端为了激活后端返回的HTML被解析后的DOM节点,需要将后端渲染组件时用的store的state也同步到浏览器的store中,保证在页面渲染的时候保持与服务器渲染时的数据是一致的,才能完成DOM的激活,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data-server-rendered标记。

    在服务端的渲染中,state已经被序列化到了window.__INITIAL_STATE__,比如我们访问http://localhost:3001?id=1,查看页面源代码

    image-20200802153036538

    可以看到,状态已经被序列化到window.__INITIAL_STATE__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window.__INITIAL_STATE__在客户端渲染之前,同步到客户端的store中,下面修改client-entry.js

    const { app, router, store } = createApp();
    
    if (window.__INITIAL_STATE__) {
      	// 激活状态数据
        store.replaceState(window.__INITIAL_STATE__);
    }
    
    router.onReady(() => {
        app.$mount('#app', true);
    });

    通过使用store的replaceState函数,将window.__INITIAL_STATE__同步到store内部,完成数据模型的状态同步。

    总结

    当浏览器访问服务端渲染项目时,服务端将URL传给到预选构建好的VUE应用渲染器,渲染器匹配到对应的路由的组件之后,执行我们预先在组件内定义的asyncData方法获取数据,并将获取完的数据传递给渲染器的上下文,利用template组装成HTML,并将HTML和状态state一并吐给前端浏览器,浏览器加载了构建好的客户端VUE应用后,将state数据同步到前端的store中,并根据数据激活后端返回的被浏览器解析为DOM元素的HTML文本,完成了数据状态、路由、组件的同步,同时使得页面得到直出,较少了白屏时间,有了更好的加载体验,同时更有利于SEO。

    个人觉得了解服务端渲染,有助于提升前端工程师的综合能力,因为它的内容除了前端框架,还有前端构建和后端内容,是一个性价比还挺高的知识,不学白不学,加油!

    参考文献

  • 相关阅读:
    dojo学习
    在WindowsPhone中使用现有的Sqlite
    ArcGIS Runtime SDK for Windows Phone 入门教程
    HTML 相关技巧
    NetBeans 7安装Python 插件
    Tomcat
    MongoDB
    Ubuntu学习
    ArcGIS Server 10.1动态图层 以及Windows Phone/Silverlight客户端实现
    android应用崩溃的调试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ssFelicia/p/1628555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