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
一、请回望暑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在项目管理上得到了锻炼,这是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以前总是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项目,这次作为PM有更多的与队员沟通,协助并分配任务的职责,但是由于自己第一次做PM,很多方面考虑的不周全,所以导致整个团队项目进展没有预期那么顺利,这是我的不足。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 根据JetBrain的代码行数统计插件,这次项目个人完成的代码行数大概在12000行左右。
2、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第一次作业 | 数独作业 | 第一次结对作业 | 第二次结对作业 | 团队作业 |
---|---|---|---|---|
1h | 10h | 6h | 8h | 150h |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课堂小测的同学录作业。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一天内做出一个完整的项目,整个Android界面和逻辑都在一天内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至少200h,平均每周20h左右。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exe4j。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没有。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kotlin。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加深了对MVP模式的理解。
9、其他方面的提升。
对团队管理有了认识,并真正实践了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在团队项目实践中,自己是PM并且也负责写Android,感觉自己责任还是很重的,在对团队进行管理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预期由3-4个人一起编写Android,而最终真正参与编码的和编码比重,是不均衡的...我一人大致占了编写了80%左右的Android端代码,同时还要进行项目管理,演示事项的分配...责任重大,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间组员真的需要相互尊重,浑水摸鱼应该是可耻的。希望今后在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和同事配合,在每个人都拿出最高效率和最好状态的情况下,整个团队一定是所向披靡的。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软工实践真的很累,如果想要学习开发技术和项目实战,我建议选,如果已经具备开发实践的同学,我觉的选不选都没有太大关系。下一届,别换吧。如果换,最好别和成绩挂钩。当作一个形式,会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自己的团队,技术和能力都没有一些大佬组强,但是大部分组员都有积极负责的态度,除了个别组员,没有技术态度也不端正。我们团队的发展从一开始大家都不认识或者不怎么熟悉的同学,变到现在一起在活动室通宵敲代码,我觉的是多年后一件很值得纪念的回忆,并没有完全像书上所说的有完整的那几个阶段。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必须公开发布,有实际的用户,一定的用户量和持续使用量 (3 天后能保持10 - 100个用户);而不是: 做没有用户使用的软件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发布/维护,有定时的进度发布 ; 而不是: 通过临时熬夜,胡乱拼凑,大牛一人代劳,延迟交付等方式糊弄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而不是 找不到源代码,代码无文档,代码不能编译,没有task/bug 等项目的发展资料
请在随笔中用数据证明上述内容或侧重选择之一。
我们研发了一款二手市场的软件,虽然目前还处于几乎封测的阶段,但我相信在真正上线后会达到预期的用户量。
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开发出了这款APP,团队对APP的维护也尽了力,“足够好”这一词可能称不上,但产品合格我认为是可取的。
项目在github上有完整的前后端源码、需求规格说明书和其他文档,作为维护的必备资料。
六、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
以下都是这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