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系统笔记四:文件管理与磁盘存储器管理


    初识文件管理

    文件--就是一组有意义的信息/数据集合。

    文件的属性

    文件名:由创建文件的用户决定文件名,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找到文件,同一目录下不允许有重名文件

    标识符:一个系统内的各文件标识符唯一,对用户来说毫无可读性,因此标识符只是操作系统用于区分各个文件的一种内部名称。

    类型:指明文件的类型。

    位置:文件存放的路径(让用户使用)、在外存中的地址(操作系统使用,对用户不可见)

    大小:指明文件大小。

    创建时间、上次修改时间,文件所有者信息

    保护信息:对文件进行保护的访问控制信息

    操作系统应该向上提供那些功能

    image-20201213200206472

    提供的几个最基本的功能

    • 创建文件(create系统调用)
    • 删除文件(delete系统调用)
    • 读文件(read系统调用)
    • 写文件(write系统调用)
    • 打开文件(open系统调用)
    • 关闭文件(close系统调用)

    可用几个基本操作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文件应如何存放在外存

    image-20201213200537983

    其他需要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文件管理功能

    image-20201213200700148

    文件逻辑结构

    image-20201213195821698

    无结构文件

    无结构文件:文件内部的数据就是一系列二进制流或字符流组成。又称"流式文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txt文件。

    有结构文件

    有结构文件:由一组相似的记录组成,又称"记录式文件"。每条记录又若干个数据项组成。如:数据库表文件。一般来说,每条记录有一个数据项可作为关键字。根据各条记录的长度(占用的存储空间)是否相等,又可分为定长记录可变长记录两种。

    image-20201213201342604

    image-20201213201428003

    有结构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

    顺序文件:文件中的记录一个接一个地顺序排列(逻辑上),记录可以是定长的或可变长的。各个记录在物理上上可以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

    顺序存储--逻辑上相邻的记录物理上也相邻(类似于顺序表)

    链式存储--逻辑上相邻的记录物理上不一定相邻(类似于链表)

    按照记录存入的时间决定记录的顺序

    • 串结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
    • 顺序结构:记录之间的顺序按关键字排列

    链式存储:无论是定长/可变长记录,都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每次只能从第一个记录开始依次往后查找。

    顺序存储:

    • 可变长记录: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每次只能从第一个记录开始依次往后查找
    • 定长记录:可实现随机存取。记录长度为L,则第i个记录存放的相对位置是i*L;若采用串结构,无法快速找到某关键字对应的记录;若采用顺序结构,可以快速找到某关键字对应的记录(如折半查找)

    注:一般来说,考试题目中所说的"顺序文件"指的是物理上顺序存储的顺序文件。之后的讲解中提到的顺序文件也默认如此。可见,顺序文件的缺点是增加/删除一个记录比较困难(如果是串结构则相对简单)

    索引文件

    索引表本身是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因此可以快读找到第i个记录对应的索引项。

    可将关键字作为索引号内容,若按关键字顺序排列,则还可以支持按照关键字折半查找。

    每当要增加/删除一个记录时,需要对索引表进行修改。由于索引文件有很快的检索速度,因此主要用于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另外,可以用不同的数据项建立多个索引表

    image-20201213210612339

    索引顺序文件

    索引顺序文件是索引文件和顺序文件思路的结合。索引顺序文件中,同样会为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但不同的是:并不是每个记录对应一个索引表项,而是一组记录对应一个索引表项

    image-20201213210820341

    检索效率分析

    若一个顺序文件有10000个记录,则根据关键字检索文件,只能从头开始顺序查找,平均须查找5000个记录

    若采用索引顺序文件结构,可把10000个记录分为√10000=100组,每组100记录。则需要先顺序查找索引表找到分组(共100个分组,因此索引表长度为100.,平均需要查50次),找到分组后,再在分组中顺序查找记录(每个分组100个记录,因此平均需要查50次)。可见,采用顺序文件结构后,平均查找次数减少为50+50=100次

    多级索引顺序文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可以为顺序文件建立多级索引表。例如:对于一个含(10^6)个记录的文件,可先为该文件建立一张低级索引表,每100个记录为一组,故低级索引表中共有10000个表项(即10000个定长记录),再把这10000个定长记录分组,每组100个,为其建立顶级索引表,故顶级索引表中共有100个表项。

    image-20201213211454182

    文件目录

    文件控制块

    image-20201213212658660

    目录本身就是一种有结构文件,由一条条记录组成。每条记录对应一个在该放在该目录下的文件。

    image-20201213212823307

    FCB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一个FCB就是一个文件目录项。FCB中包含了文件的基本信息(文件名、物理地址、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等),存取控制信息(是否可读/可写、禁止访问的用户名单等),使用信息(如文件的建立时间、修改时间等)。

    最重要,最基本的还是文件名、文件存放的物理地址。

    FCB实现了文件名和文件之间的映射。使用户(用户程序)可以实现"按名存取"。

    需要对目录进行那些操作?

    • 搜索:当用户要使用一个文件时,系统要根据文件名搜索目录,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
    • 创建文件:创建一个新文件时,需要在其所属的目录中增加一个目录项。
    • 删除文件:当删除一个文件时,需要在目录中删除相应的目录项
    • 显示目录:用户可以请求显示目录的内容,如显示该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及相应属性。
    • 修改目录:某些文件属性保存在目录中,因此这些属性变化时需要修改相应的目录项(如:文件重命名)

    目录结构

    单级目录结构

    早期操作系统并不支持多级目录,整个系统中只建立一张目录表,每个文件占一个目录项。

    image-20201213213716158

    单级目录实现了“按名存取”,但是不允许文件重名

    在创建一个文件时,需要先检查目录表中有没有重名文件,确定不重名后才能允许建立文件,并将新文件对应的目录项插入目录表中。

    显然,单级目录结构不适用于多用户操作系统。

    两级目录结构

    早期的多用户操作,采用两级目录结构。分为主文件目录(MFD,Master File Directory)和用户文件目录(UFD,User File Directort)

    image-20201213214020894

    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重名。文件名虽然相同,但是对应的其实时不同的文件。

    两级目录结构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重名,也可以在目录上实现实现访问限制(检查此时登录的用户名是否匹配)。但是两级目录结构依然缺乏灵活性,用户不能对自己的文件进行分类。

    多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 )

    image-20201213214255943

    用户(或用户进程)要访问某个文件时要用文件路径名标识文件,文件路径名是个字符串。各级目录之间用“/”隔开。从根目录出发的路径称为绝对路径

    显然,每次都从根目录开始查找,是很低效的。因此可以设置一个“当前目录”。

    当用户想要访问某个文件时,可以使用从当前目录出发的“相对路径”

    可见,引入“当前目录”和“相对路径”后,磁盘的I/O的次数减少了。这就提升了访问文件的效率。

    树形目录结构可以很方便对文件进行分类,层次结构清晰,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文件的管理和保护。但是,树形结构不便于实现文件的共享。为此,提出了“无环图目录结构”。

    无环图目录结构

    image-20201213214923195

    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甚至可以指向同一个目录(共享同一目录下的所有内容)。

    需要为每个共享结点设置一个共享计数器,用于记录此时有多少个地方在共享该结点。用户提出删除结点的请求时,只是删除该用户的FCB、并使共享计数器减1,并不会直接删除共享结点。只有共享计数器减为0时,才删除结点。

    注意:共享文件不同于复制文件。在共享文件中,由于各用户指向的是同一个文件,因此只要其中一个用户修改了文件数据,那么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文件数据的变化

    索引结点(FCB的改进)

    image-20201213215614552

    当找到文件名对应的目录项时,才需要将索引结点调入内存,索引结点中记录了文件的各种信息,包括文件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根据“存放位置”即可找到文件。

    存放在外存中的索引结点称为“磁盘索引结点”,当索引结点放入内存后称为“内存索引结点”。

    相比之下内存索引结点中需要增加一些信息,比如:文件是否被修改、此时有几个进程正在访问该文件等。

    文件的物理结构(文件分配方式)

    文件块、磁盘块

    image-20201213220101527

    在内存管理中,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被分为一个一个页面;

    同样的,在外存管理中,为了方便对文件数据的管理,文件的逻辑地址也被分为了一个一个的文件“块”。

    于是文件的逻辑地址也可以表示为(逻辑块号、块内地址)的形式。

    image-20201213220352312

    文件分配方式-连续分配

    连续分配方式要求每个文件在磁盘中占有一组连续的块

    image-20201213220512230

    优点: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操作系统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

    物理块号=起始块号+逻辑块号

    当然,还需要检查用户提供的逻辑块号是否合法((逻辑块号 ge 长度) 就不合法 )

    可以直接算出逻辑块号对应的物理块号,因此连续分配支持顺序访问和直接访问(即随机访问)

    读取某个磁盘块时,需要移动磁头。访问的两个磁盘块相隔越远,移动磁头所需时间就越长。

    结论:连续分配的文件在顺序读/写速度最快。

    缺点:

    image-20201213221200361

    若此时文件A要拓展,需要在增加一个磁盘块(总共需要连续的4个磁盘块)。由于采用连续结构,因此文件A占用的磁盘块必须是连续的。

    因此只能将文件A全部“迁移”到绿色区域。

    结论:物理上采用连续分配的文件不方便拓展

    image-20201213221447200

    结论:物理上采用连续分配,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会产生难以利用的磁盘碎片。可以采用紧凑来处理碎片,但是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代价。

    总结

    优点:支持顺序访问和直接访问(即随机访问);连续分配的文件在顺序访问时速度最快

    缺点:不方便文件拓展;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会产生磁盘碎片。

    文件分配方式-链接分配

    链接分配采取离散分配的方式,可以为文件分散离散的磁盘块。分为隐式链接显式链接两种。

    隐式链接

    image-20201213221959747

    实现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变:

    1.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i,操作系统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
    2. 从目录项中找到起始块号(即0号块),将0号逻辑块读入内存,由此知道1号逻辑块存放的物理块号,于是读入1号逻辑块,再找到2号逻辑块的存放位置......以此类推

    因此,读入i号逻辑块,总共需要i+1次磁盘I/O。

    结论:采用链式分配(隐式链接)方式的文件,只支持顺序访问,不支持随机访问,查找效率低。另外,指向下一个盘块的指针越需要耗费少量的存储空间。

    优点:采用隐式链接的链接分配方式,很方便文件拓展。另外,所有的空闲磁盘块都可以被利用,不会有碎片问题,外存利用率高

    显式链接

    把用于链接文件个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再一个表中。即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image-20201213222824608

    注意:一个磁盘仅设置一张FAT。开机时,将FAT读入内存,并常驻内存。FAT的各个表项在物理上连续存储,且每一个表项长度相同,因此“物理块号”字段可以是隐含的。

    实现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变:

    1.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i,操作系统内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
    2. 从目录项找到起始块号,若i>0,则查询内存中的文件分配表FAT,往后找到i号逻辑块对应的物理块号。逻辑块号转换成物理块号的过程不需要读磁盘操作

    结论:采用链式分配(显式链接)方式的文件,支持顺序访问,也支持随机访问(想访问i号逻辑块时,并不需要依次访问之前的0~i-1号逻辑块),由于块号转换的过程不需要访问磁盘,因此相比于隐式链接来说,访问速度快很多。

    显然,显式链接也不会产生外部碎片,也可以很方便地对文件进行拓展。

    缺点:文件分配表的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文件分配方式-索引分配

    索引分配允许文件离散地分配在各个磁盘块中,系统会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索引表记录了文件的各个逻辑块对应的物理块(索引表的功能类似内存管理中的页表--建立逻辑页面到物理页之间的映射关系)。索引表存放的磁盘称为索引块。文件数据存放的磁盘块称为数据块

    image-20201213224325732

    实现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变:

    1. 用户给出要访问的逻辑块号i,操作系统内找到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FCB)...
    2. 从目录项中可知索引表存放位置,将索引表从外存读入内存,并查找索引表即可知i号逻辑块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

    可见,索引分配方式可以支持随机访问。文件拓展也很容易实现(只需要给文件分配一个空闲块,并增加一个索引表项即可);但是索引表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解决一个磁盘块无法装下文件的整张索引表:

    1. 链接方案:如果索引表太大,一个索引块装不下,那些可以将多个索引块链接起来存放。

      image-20201213225306754

    2. 多层索引:建立多层索引(原理类似多级页表)。使第一层索引库指向第二层的索引库。还可根据文件大小的要求再建立第三层、第四层索引库。

      image-20201213225653698

      若采用多层索引,则各层索引表大小不能超过一个磁盘块

      若采用k层索引结构,且顶级索引表未调入内存,则访问一个数据块只需要k+1次读磁盘操作。

    3. 混合索引:多种索引分配方式的结合。例如,一个文件的顶级索引表中,既包含直接地址索引(直接指向数据块),又包含一级间接索引(指向单层索引表)、还包含两级间接索引(指向两层索引)

    超级超级超级考点:

    1. 要会根据多层索引、混合索引的结构计算出文件的最大长度(key:各级索引表最大不能超过一个块);
    2. 要能自己分析访问某个数据块所需要的读磁盘次数(key:FCB会存有指向顶级索引块的指针,因此可以根据FCB读入顶级索引块。每次读入下一级的索引块都需要依次读磁盘操作。另外,要注意题目条件--顶级索引块是否已调入内存

    总结

    image-20201213230931703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一个必经步骤是--为磁盘分区(C:盘、D:盘、E:盘等)

    image-20201214122406592

    空闲表法

    适用于“连续分配方式”

    image-20201214122435391

    如何分配磁盘块:与内存管理中的动态分区分配很类似,为一个文件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同样可采用首次适应、最佳适应、最坏适应等算法来决定要为文件分配哪个区间。

    如何回收磁盘块:与内存管理中的动态分区分配很类似,当回收某个存储区时需要有四种情况--①回收区的前后都没有相邻空闲区;②回收区的前后都是空闲区;③回收区前面是空闲区;④回收区后面是空闲区。总之,回收时需要注意表项的合并问题。

    空闲链表法

    空闲盘块链

    以盘块为单位组成一条空闲链

    image-20201214123501252

    操作系统保存着链头、链尾指针。

    如何分配:若某个文件申请k个盘块,则从链头开始依次摘下k个盘块分配,并修改空闲链的链头指针。

    如何回收:回收的盘块依次挂到链尾,并修改空闲链的链尾指针。

    适用于离散分配的物理结构。为文件分配多个盘块时可能要重复多次操作。

    空闲盘区链

    以盘区为单位组成一条空闲链

    image-20201214123544421

    操作系统保存着链头、链尾指针。

    如何分配:若某个文件申请k个盘块,则可以采用首次适应、最佳适应等算法,从链头开始检索,按照算法规则找到一个大小符合要求的空闲盘区,分配给文件。若没有合适的连续空闲块,也可以将不同盘区的盘块同时分配给一个文件,注意分配后可能要修改相应的链指针、盘区大小等数据。

    如何回收:若回收区和某个空闲盘区相邻,则需要将回收区合并到空闲盘区中。若回收区没有和任何空闲区相邻,将回收区作为单独的一个空闲盘区挂到链尾。

    离散分配、连续分配都适用。为一个文件分配多个盘块时效率更高。

    位示图法

    image-20201214133428733

    位示图:每个二进制对用一个盘块。在本例中,“0”代表盘块空闲,“1”代表盘块已分配。位示图一般用连续的“字”来表示,如本例中一个字的字长是16位,字中的每一位对应一个盘块。因此可以用(字号,位号)对应一个盘块号。当然有的题目中页描述为(行号,列号)

    重要重要重要:要能自己推出盘块号与(字号,位号)相互转换的公式。

    注意题目条件:盘块号、字号、位号到底是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

    如本例中盘块号、字号、位号从0开始,若n表示字长,则

    (字号,位号)=(i,j)的二进制位对应的盘块号(b=ni+j)

    b号盘块对应的字号(i=b/n),位号(j=b \% n)

    如何分配:若文件需要k个块,①顺序扫描位示图,找到k个相邻或不相邻的“0”;②根据字号、位号算出对应的盘块号,将相应盘块分配给文件;③将相应位设置为“1”。

    如何回收:①根据回收的盘块号计算出对应的字号、位号;②将相应二进制位设为“0”。

    成组链接法

    空闲表法、空闲链表法不适用于大型文件系统,因为空闲表或空闲链表可能过大。UNIX系统中采用了成组链接法对磁盘空闲块进行管理。

    文件卷的目录区中专门用一个磁盘块作为“超级块”,当系统启动时需要将超级块读入内存。并且要保证内存与外存中的“超级块”数据一致。

    image-20201214134718342

    如何分配:

    Eg:需要100个空闲块

    ①检查第一个分组的块数是否足够。100=100,是足够的。

    ②分配第一个分组中的100个空闲块。但是由于300号块内存放了再下一组的信息,因此300号块的数据需要复制到超级块中。

    如何回收:

    Eg:假设每个分组最多为100个空闲块,此时第一个分组已有100块,还要再回收一块。需要将超级块中的数据复制到新回收的块中,并修改超级块的内容,让新回收的块成为第一个分组。

    文件的基本操作

    创建文件

    image-20201214135553180

    进行Create系统调用时,需要提供的几个主要参数:

    1. 所需的外存空间大小(如:一个盘块,即1KB)
    2. 文件存放路径(“D:/Demo”)
    3. 文件名(这个地方默认为“新建文本文档.txt”

    操作系统在处理Create系统调用时,主要做了两件事:

    1. 在外存中找到文件所需的空间(结合空闲链表法、位示图、成组链接法等管理策略,找到空闲空间)
    2. 根据文件存放路径的信息找到该目录对应的目录文件,在目录中创建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目录项包含了文件名、文件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等信息。

    删除文件

    image-20201214140606572

    进行Delete系统调用时,需要提供的几个主要参数:

    1. 文件存放路径(“D:/Demo”)
    2. 文件名(“test.txt”)

    操作系统在处理Delet系统调用时,主要做了几件事:

    1. 根据文件存放路径找到相应的目录文件,从目录中找到文件名对应的目录项。
    2. 根据该目录项记录的文件在外存的存放位置、文件大小等信息,回收文件占用的磁盘块。(回收磁盘块时,根据空闲表法、空闲链表法、位图法等管理策略的不同,需要做不同的处理)
    3. 从目录表中删除文件对应的目录项。

    打开文件

    image-20201214141422949

    在很多操作系统中,在对文件进行操作之前,要求用户先使用open系统调用“打开文件”,需要提供的几个主要参数:

    1. 文件存放路径(“D:/Demo”)
    2. 文件名(“test.txt”)
    3. 要对文件的操作类型(如:r只读;rw读写等)

    操作系统在处理open系统调用时,主要做了几件事:

    1. 根据文件存放路径找到相应的目录文件,从目录中找到文件名对应的目录项,并检查该用户是否有指定的操作权限。
    2. 将目录项复制到内存中“打开文件表”中。并将对应标目的编号返回给用户。之后用户使用打开文件表的编号来指明要操作的文件。

    image-20201214141445775

    关闭文件

    image-20201214141527233

    进程使用完文件后,要“关闭文件”

    操作系统在处理Close系统调用时,主要做了几件事:

    1. 将进程的打开文件表相应表项删除
    2. 回收分配给该文件的内存空间等资源
    3. 系统打开文件表的打开计数器count减1,若count=0,则删除对应表项。

    读文件

    image-20201214141733093

    进程使用read系统调用完成读操作。需要指明是哪个文件(在支持“打开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只需要提供文件在打开文件表中的索引号即可),还需要指明要读入多少数据、指明读入的数据要放在内存中的什么位置。

    操作系统在处理read系统调用时,会从读指针的外存中,将用户指定大小的数据读入用户指定的内存区域中。

    写文件

    image-20201214141733093

    进程使用write系统调用完成写操作。需要指明是哪个文件(在支持“打开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只需要提供文件在打开文件表中的索引号即可),还需要指明要写出多少数据、写回外存的数据放在内存中的什么位置

    操作系统在处理write系统调用时,会从用户指定的外存区域中,将指定大小的数据写回指针指向的外存。

    文件共享

    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硬链接)

    索引结点,是一种文件目录瘦身策略。由于检索文件时只需用到文件名,因此可以将除了文件名之外的其他信息放到索引结点中。这样目录项就只需要包含文件名、索引结点指针。

    image-20201214142443370

    索引结点中设置一个链接计数变量,用于表示链接到本索引结点的用户目录项数。

    若count=2,说明此时有两个用户目录项链接到该索引结点上,或者说是有两个用户在共享此文件。

    若某个用户决定“删除”该文件,则只是要把用户目录中与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删除,且索引结点的count值减1。

    若count>0,说明还有别的用户要使用该文件,暂时不能把文件数据删除,否则会导致指针悬空。

    若count=0时系统负责删除文件。

    基于符号链的共享方式(软链接)

    image-20201214143408750

    当User访问“ccc”时,操作系统判断文件“ccc”属于Link类型文件,于是会其中记录的路径层层查找目录,最终找到User1的目录表中的“aaa”表项,于是就找到了文件1的索引结点。

    即使软链接指向的共享文件已被删除,Link型文件依然存在,只是通过Link型文件中的路径去查找共享文件会失败(找不到对应目录项)

    由于用软链接的方式访问共享文件时要查询多级目录,会有多次磁盘I/O,因此用软链接访问。

    文件保护

    口令保护

    为文件设置一个“口令”(如:abc112233),用户请求访问该文件时必须提供“口令”。

    口令一般存放在文件对应的FCB或索引系结点中。用户访问文件前需要先输入“口令”,操作系统会将用户提供的口令与FCB存储的口令进行对比,如果正确,则允许该用户访问文件。

    优点:保存口令的空间开销不多,验证口令的时间开销也很小。

    缺点:正确的“口令”存放在系统内部,不够安全。

    加密保护

    使用“某个”密码对文件进行加密,在访问文件时需要提供正确的“密码”才能对文件进行正确的解密。

    优点:保密性强,不需要在系统中存储“密码”

    缺点:编码/译码,或者说加密/解密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访问控制

    在每个文件的FCB(或索引结点)中增加一个访问控制列表(Access-Control List,ACL),该表中记录了各个用户可以对该文件执行那些操作。

    image-20201214153703395

    简洁的访问列表:以“组”为单位,标记各"组"用户可以对文件执行那些操作。

    如:分为系统管理员、文件主、文件主的伙伴、其他用户几个分组。

    当某用户想要访问文件时,系统会检查该用户所属的分组是否有相应的访问权限。

    image-20201214153833310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image-20201214154606656

    用户接口:文件系统需要向上层的用户提供一些简单易用的功能接口。这层就是用于处理用户发出的系统调用请求(Read、Write、Open、Close等系统调用)

    文件目录系统:用户是通过文件路径来访问文件的,因此这一层需要根据用户给出的文件路径找到相应的FCB或索引结点。所有和目录、目录项相关的管理工作都在本层完成,如:管理活跃的文件目录表、管理打开文件表等。

    存取控制模块:为了保证文件数据的安全,还需要验证用户是否有访问权限。这一层主要完成了文件保护相关功能。

    逻辑文件系统与文件信息缓冲区:用户指明想要访问文件记录号,这一层需要将记录号转换为对应的逻辑地址。

    物理文件系统:这一层需要把上一层提供的文件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地址。

    辅助分配模块:负责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即负责分配和回收存储空间。

    设备管理模块:直接与硬件交互,负责和硬件直接相关的一些管理工作。如:分配设备、分配设备缓冲区、磁盘调度、启动设备、释放设备等。

    用一个例子来辅助记忆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假设某用户请求删除文件”D:/工作目录/学生信息.xlsx“的最后记录

    1. 用户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发生上述请求--用户接口
    2. 由于用户提供的是文件的存放路径,因此需要操作系统一层一层地查找目录,找到对应的目录项--文件目录系统
    3. 不同的用户对文件有不通的操作权限,因此为了保证安全,需要检查用户是否有访问权限--存取控制模块(存取控制验证层)
    4. 验证了用户的访问权限之后,需要把用户提供的“记录号”转换为对应的逻辑地址--逻辑文件系统与文件信息缓冲区
    5. 知道了目标记录对应的逻辑地址后,还需要转换成实际的物理地址--物理文件系统
    6. 要删除这条记录,必定要对磁盘设备发出请求--设备管理程序模块
    7. 删除这些记录后,会有一些磁盘空闲,因此要将这些空闲盘块回收--辅助分配模块

    磁盘的结构

    磁盘、磁道、扇区

    image-20201214161112941

    磁盘:磁盘的表面由一些磁性物质组成,可以用这些磁性物质来记录二进制数据

    磁道:磁盘的盘面被划分成一个个磁道。这样的一个“圈”就是一个磁盘。

    扇区:一个磁盘又被划分成一个个扇区,每个扇区一个“磁盘块”。各个扇区存放的数据量相同(如1KB);最内侧磁道上的扇区面积最小,因此数据密度最大。

    如何在磁盘中读/写数据

    image-20201214161527848

    盘面、柱面

    image-20201214161631129

    磁盘的物理地址

    可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来定位任意一个“磁盘块”。在“文件的物理结构”中,我们经常提到文件数据存放在外存中的几号块,这个块号就可以转换成(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的地址形式。

    可根据该地址读取一个“块”:

    1. 根据“柱面号”移动磁臂,让磁头指向指定柱面;
    2. 激活指定盘面对应的磁头;
    3. 磁盘旋转的过程中,指定的扇区会从磁头下面划过,这样就完成了对指定扇区的读/写。

    磁盘的分类

    image-20201214162239194

    image-20201214162249269

    image-20201214162332501

    磁盘调度算法

    一次磁盘读/写操作需要的时间

    寻找时间(寻道时间)(T_s):在读/写操作前,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花的时间。

    1. 启动磁头臂是需要时间的。假设耗时为s;
    2. 移动磁头也是需要时间的。假设磁头匀速移动,每跨越一个磁道耗时为m,总共需要跨越n条磁道。

    (寻道时间T_s=s+m*n)

    延迟时间(T_r)通过旋转磁盘,使磁头定位到目标扇区所需要的时间。设磁盘转速为r(单位:转/秒,或 转/分),则(平均所需的延迟时间T_r=(1/2)*(1/r)=1/(2r))

    传输时间(T_t):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假设磁盘转速为r,此次读/写的字节数为b,每个磁道上的字节数为N。则:(传输时间T_t=(1/r)*(b/N)=b/(rN))

    总的平均存取时间(Ta=T_s+1/2r+b/(rN))

    延迟时间和传输时间都与磁盘转速相关,且为线性相关。而转速使硬件的固有属性,因此操作系统也无法优化延迟时间和传输时间。但是操作系统的磁盘调度算法会直接影响寻道时间。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根据进程请求范围跟磁盘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

    image-20201214164313545

    优点:公平;如果请求访问的磁道比较集中的花,算法性能还算过的去。

    缺点:如果有大量进程竞争使用磁盘,请求访问的磁道很分散,则FCFS在性能上很差,寻道时间长。

    最短寻找时间优先(SSTF)

    SSTF算法会优先处理的磁道使与当前磁头最近的磁道。可以保证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但是并不能保证总的寻道时间最短(其实就是贪心算法的思想,只是选择眼前最优,但是总体未必最优)

    image-20201214164813518

    优点:性能较好,平均寻道时间短

    缺点:可能产生“饥饿”现象。

    扫描算法(SCAN)

    SSTF算法会产生饥饿的原因在于:磁头有可能在一个小区域内来回来去地移动。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可以规定,只有磁头移动到最外侧磁道的时候才能往内移动,移动到最内侧磁道的时候才能往外移动。这就是扫描算法(SCAN)的思想。由于磁头移动的方式很像电梯,因此也叫电梯算法

    image-20201214165355025

    优点:性能较好,平均寻道时间较短,不会产生饥饿现象。

    缺点:

    1. 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刺头了。
    2. SCAN算法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不平均(如:假设此时磁头正在往右移动,且刚处理过90号磁道,那么下次处理90号磁道的请求就需要等磁头移动很长一段距离;而响应了184号磁道的请求之后,很快又可以再次响应184号磁道的请求了)

    LOOK调度算法

    扫描算法(SCAN)中,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LOOK调度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磁头移动方向上已经没有别的请求,就可以立即改变磁头移动方向。(边移动边观察,因此叫LOOK)

    image-20201214165824186

    优点:比起SCAN算法来,不需要每次都移动到最外侧或最内侧才改变磁头方向,使寻道时间进一步缩短。

    循环扫描算法(C-SCAN)

    SCAN算法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不平均,而C-SCAN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只有磁头朝某个特定方向移动时才处理磁道访问请求,而返回时直接快速移动至起始端而不处理任何请求

    image-20201214170555059

    优点:比起SCAN来,对于各个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很平均。

    缺点: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事实上,处理了184号磁道的访问请求之后就不需要再往右移动磁头了;并且,磁头返回时其实只需要返回到18号磁道即可,不需要返回到最边缘的磁道。另外,比起SCAN算法来,平均寻道时间更长。

    C-LOOK算法

    C-SCAN算法的主要缺点时只有到达最边上的磁道时才能改变磁头移动方向,并且磁头返回时不一定需要返回最边缘的磁道上。C-LOOK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磁头移动的方向上已经没有磁道访问请求了,就可以立即让磁头返回,并且磁头只需要返回到有磁道访问请求的位置即可。

    image-20201214171237145

    优点:比起C-SCAN算法来,不需要每次都移动到最外侧或最内侧才改变磁头方向,使寻道时间进一步缩短。

    减少延迟时间的方法

    image-20201214171733800

    交替编号

    采用交替编号的策略,即让逻辑上相邻的扇区在物理上有一定的间隔,可以使读取连续的逻辑扇区所需要的延迟时间更小。

    具体做法:让编号相邻的扇区在物理上不相邻

    原理:读取完一个扇区需要一段时间处理才可以继续读入下一个扇区。

    磁盘地址结构的设计

    假设某磁盘有8个柱面/磁道(假设最内侧柱面/磁道号为0),4个盘面,8个扇区。则可用三个二进制位表示柱面,2个二进制位表示盘面,3个二进制位表示扇区。

    若物理地址结构是(盘面号,柱面号,扇区号),且需要连续读取物理地址(00,000,000)~(00,001,111)的扇区:

    (00,000,000)~(00,000,111)转两圈可读完。

    之后再读取物理地址相邻的区域,即(00,001,000)~(00,001,111),需要启动磁头臂,将磁头移动到下一个磁道

    若物理地址结构是(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且需要连续读取物理地址(00,000,000)~(00,001,111)的扇区:

    (00,000,000)~(00,000,111)由盘面0的磁头读入数据

    之后再读取物理地址相邻的区域,即(00,001,000)~(00,001,111),由于柱面号/磁道号相同,只是盘面号不同,因此不需要移动磁头臂。只需要激活相邻盘面的磁头即可。

    读取地址连续的磁盘块时,采用(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的地址结构可以减少磁头移动消耗的时间。

    错位命名

    image-20201214173627847

    image-20201214173738187

    具体做法:让相邻盘面的扇区编号“错位”

    原理:与“交替编号”的原理相同。“错位命名法可降低延迟时间”

    磁盘的管理

    磁盘初始化

    磁盘初始化:

    1. Step1:进行低级格式(物理格式化),将磁盘的各个磁道划分为扇区。一个扇区通常可分为头、数据区域(如512B大小)、尾三个部分组成。管理扇区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结构一般存放在头、尾两个部分,包括扇区校验码(如奇偶校验、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等,校验码用于校验扇区的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2. Stop2:将磁盘分区,每个分区由若干个柱面组成(即分为我们熟悉的C盘、D盘、E盘)
    3. Step3:进行逻辑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包括创建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初始化存储空间管理所用的数据结构(如:位示图、空闲分区表)

    引导块

    计算机开始时需要进行一系列初始化的工作,这些初始化工作是通过执行初始化程序(自举程序)完成的。

    image-20201214180149765

    坏块的管理

    坏了、无法正常使用的是迁怒就是“坏块”。这属于硬件故障,操作系统是无法修复的。应该将坏块标记出来,以免错误地使用到它。

    对于简单的磁盘,可以在逻辑格式化时(建立文件系统时)对整个磁盘进行坏块检查,标明哪些扇区是坏扇区,比如:在FAT表上标明。(在这种方式中,坏块对操作系统不透明

    对于复杂的磁盘,磁盘控制器(磁盘设备内部的一个硬件部位)会维护一个坏块链表。

    会保留一些“备用扇区”,用于替换坏块。这种方案称扇区备用。且这种处理方式中,坏块对操作系统透明

  • 相关阅读:
    [TC11326]ImpossibleGame
    [CC-FNCS]Chef and Churu
    [JZOJ4786]小a的强迫症
    [USACO08NOV]Time Management
    ARC070F HonestOrUnkind
    LOJ2799 「CCC 2016」生命之环
    Luogu P5824 十二重计数法(小球盒子计数)
    Luogu P4249 [WC2007]剪刀石头布
    Kattis heapsoffun Heaps of Fun
    Kattis xorsequences XOR Sequence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go-Z/p/1414002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