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笔记10-复习


    1.构造器的作用是什么?使用中有哪些注意点(>=3条)
    ①创建对象 ②初始化对象结构 

    2.关于类的属性的赋值,有几种赋值的方式。谈谈赋值的先后顺序 默认初始化-显式初始化-构造器中初始化-对象.方法 或 对象.属性 给属性赋值

    3.this关键字可以用来调用哪些结构,简单说明一下其使用。 this:属性、方法、构造器 this:理解为当前对象,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

    4. Java中目前学习涉及到的四种权限修饰符都有什么?并说明各自的权限范围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void eat(){}

    5. 创建Circle类,提供私有的radius属性,提供相应的get和set方法,提供求圆面积的方法。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adius){ this.radius = radius;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return radius; } public double findArea(){ return 3.14 * getRadius() * radius; }
    面向对象的特征一:封装与隐藏
    1.为什么要引入封装性?
    我们程序设计追求“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 :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
    低耦合 :仅对外暴露少量的方法用于使用。
    
    隐藏对象内部的复杂性,只对外公开简单的接口。便于外界调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通俗的说,把该隐藏的隐藏起来,该暴露的暴露出来。这就是封装性的设计思想。
    
    2.问题引入: 
    当我们创建一个类的对象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对象.属性"的方式,对对象的属性进行赋值。这里,赋值操作要受到属性的数据类型和存储范围的制约。除此之外,没其他制约条件。但是,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往往需要给属性赋值加入额外的限制条件。这个条件就不能在属性声明时体现,我们只能通过方法进行限制条件的添加。(比如:setLegs()同时,我们需要避免用户再使用"对象.属性"的方式对属性进行赋值。则需要将属性声明为私有的(private).
      -->此时,针对于属性就体现了封装性。
    3.封装性思想具体的代码体现:
    体现一:将类的属性xxx私化(private),同时,提供公共的(public)方法来获取(getXxx)和设置(setXxx)此属性的值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adius){
        this.radius = radius;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return radius;
    }
    体现二:不对外暴露的私有的方法
    体现三:单例模式(将构造器私有化)
    体现四:如果不希望类在包外被调用,可以将类设置为缺省的。
    
    4.Java规定的四种权限修饰符
    4.1 权限从小到大顺序为:private <  缺省 < protected < public
    4.2 具体的修饰范围:
    
    4.3 权限修饰符可用来修饰的结构说明:
    4种权限都可以用来修饰类的内部结构:属性、方法、构造器、内部类
    修饰类的话,只能使用:缺省、public
    1.构造器(或构造方法):Constructor
    构造器的作用:
     * 1.创建对象
     * 2.初始化对象的信息
    2.使用说明:
     * 1.如果没显式的定义类的构造器的话,则系统默认提供一个空参的构造器
     * 2.定义构造器的格式:权限修饰符  类名(形参列表){}
     * 3.一个类中定义的多个构造器,彼此构成重载
     * 4.一旦我们显式的定义了类的构造器之后,系统就不再提供默认的空参构造器
     * 5.一个类中,至少会有一个构造器。
    
    3.举例:
    //构造器
        public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
            name = n;
            
        }
        
        public Person(String n,int a){
            name = n;
            age = a;
        }


    #属性赋值顺序
    * 总结:属性赋值的先后顺序 * * * ① 默认初始化 * ② 显式初始化 * ③ 构造器中初始化 * ********************** * ④ 通过"对象.方法" 或 "对象.属性"的方式,赋值 * * 以上操作的先后顺序:① - ② - ③ - ④
    
    
     
    #JavaBean的概念   
    所谓JavaBean,是指符合如下标准的Java类:
    >类是公共的 >一个无参的公共的构造器 >属性,且对应的get、set方法
    
    
    #关键字:this
    1.可以调用的结构:属性、方法;构造器
    2.this调用属性、方法:
    this理解为:当前对象  或 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
    
    2.1  在类的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this.属性"或"this.方法"的方式,调用当前对象属性或方法。但是,
     *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择省略"this."。特殊情况下,如果方法的形参和类的属性同名时,我们必须显式
     *   的使用"this.变量"的方式,表明此变量是属性,而非形参。
     * 
     *  2.2 在类的构造器中,我们可以使用"this.属性"或"this.方法"的方式,调用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属性或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择省略"this."。特殊情况下,如果构造器的形参和类的属性同名时,我们必须显式的使用"this.变量"的方式,表明此变量是属性,而非形参。
    
    3.this调用构造器:
    ① 我们在类的构造器中,可以显式的使用"this(形参列表)"方式,调用本类中指定的其他构造器
    ② 构造器中不能通过"this(形参列表)"方式调用自己
    ③ 如果一个类中有n个构造器,则最多有 n - 1构造器中使用了"this(形参列表)"
    ④ 规定:"this(形参列表)"必须声明在当前构造器的首行
    ⑤ 构造器内部,最多只能声明一个"this(形参列表)",用来调用其他的构造器
    1. package的使用
    1.1 使用说明:
     * 1.为了更好的实现项目中类的管理,提供包的概念
     * 2.使用package声明类或接口所属的包,声明在源文件的首行
     * 3.包,属于标识符,遵循标识符的命名规则、规范(xxxyyyzzz)、“见名知意”
     * 4.每"."一次,就代表一层文件目录。
    1.2 举例:
    举例一:
    某航运软件系统包括:一组域对象、GUI和reports子系统
    
    
    举例二:MVC设计模式
    
    1.3 JDK中的主要包介绍:
    
    2. import的使用:
    import:导入
     * 1. 在源文件中显式的使用import结构导入指定包下的类、接口
     * 2. 声明在包的声明和类的声明之间
     * 3. 如果需要导入多个结构,则并列写出即可
     * 4. 可以使用"xxx.*"的方式,表示可以导入xxx包下的所结构
     * 5. 如果使用的类或接口是java.lang包下定义的,则可以省略import结构
     * 6. 如果使用的类或接口是本包下定义的,则可以省略import结构
     * 7. 如果在源文件中,使用了不同包下的同名的类,则必须至少一个类需要以全类名的方式显示。
     * 8. 使用"xxx.*"方式表明可以调用xxx包下的所结构。但是如果使用的是xxx子包下的结构,则仍需要显式导入
     * 
     * 9. import static:导入指定类或接口中的静态结构:属性或方法。 
  • 相关阅读:
    ASP.NET Core真实管道详解[2]:Server是如何完成针对请求的监听、接收与响应的【上】
    ASP.NET Core真实管道详解[1]:中间件是个什么东西?
    .NET Core下的日志(3):如何将日志消息输出到控制台上
    “前.NET Core时代”如何实现跨平台代码重用 ——程序集重用
    “前.NET Core时代”如何实现跨平台代码重用 ——源文件重用
    .NET Core下的日志(2):日志模型详解
    .NET Core下的日志(1):记录日志信息
    ASP.NET Core 1.0中实现文件上传的两种方式(提交表单和采用AJAX)
    ASP.NET Core管道深度剖析[共4篇]
    ASP.NET Core管道深度剖析(4):管道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XL616/p/1088960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