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作业(三)


    1.修改完善上周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并在博客中描述:上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有哪些不足?修改需同时体现在Github的MarkDown文件与PDF中。(提示:功能考虑不全或需求文档描述缺少的地方。)(5')

    修改后的链接:https://www.cnblogs.com/zja2019/p/15491514.html

    2.讨论制定团队的编码规范,讨论之前和讨论之后,队员阅读《构建之法》第四章内容,并讨论总结。将代码规范和编码原则发布在随笔上,并说说你们这么选择的理由。(5')

    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代码风格规范主要是文字上的规定,看似表面文章,实际上非常重要;代码设计规范牵涉到程序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模式、等方方面面的通行原则;

    代码风格规范原则:简明、易读、无二异性;

    • 缩进:将Tab键扩展定义为4个空格。不直接使用tab键的原因是它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显示不同的长度。4个空格可读性高;

    • 行宽:行宽必须限制,建议100字符;

    • 括号:在复杂的条件表达式中,用括号清楚地表示逻辑优先级;

    • 断行与空白的{}行:
      分行:不要把多中不同的操作放在同一行(书中建议“不要把多个变量定义在一行”,可能会使代码不够简洁);

    • 命名:“匈牙利命名法”;

    • 下划线:分隔变量名字中的作用域标注的变量的语义;

    • 大小写:全部大写、小写会导致不易读,所有的类型/类/函数名用 Pascal 形式(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所有变量都用 Camel (第一个单词小写,后面用 Pascal );

    • 注释:解释程序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复杂的注释放在函数头,解释参数,要不断更新(书中建议使用ASCII码以增强可移植性,但实际操作复杂,我们不做这方面的要求)

    代码设计规范:
    1.函数: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2.goto:可使用goto实现函数的单一出口(但也要尽量少使用),助于程序逻辑的清晰体现
    3.错误处理:参数处理,断言;
    4.运算符: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自定义操作符,运算符不要做标准语义以外的任何动作。运算符的实现必须非常有效率,如有复杂的操作,应定义一个单独的函数;
    5.处理C++中的类(类,class vs.struct,公共/保护/私有成员,数据成员,虚函数,构造函数,析构函数,new和delete,运算符Operators,异常,类型继承);

    代码复审:
    形式:自我复审、同伴复审、团队复审
    目的:找出代码错误、发现逻辑错误、发现算法错误、发现潜在的错误和回归性错误、发现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传授经验
    代码复审后把记录整理出来:
    更正明显的错误
    记录无法很快更正的错误
    把所有的错误记在自己的一个“我常犯的错误”表中,作为以后自我复审的第一步

    结对编程:最早有记录的结对编程、为什么要结对编程、不间断地复审、如何结对编程),两人合作的不同阶段和技巧(萌芽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创造阶段):如何影响对方、如何正确的给予反馈;

    3.通过Powerdesigner完成团队项目的数据库设计,并在随笔中提供相应ER图。(10')

    4.进行项目的后端架构设计,要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界面原型设计相对应。(15')

    5.确定团队分工。请参考"分而治之(WBS -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提供下述内容:(15')

    • 利用象限法确定各个核心需求的优先级,依据需求优先级确定团队Alpha 版本需要实现的功能,在博客中叙述并给出相应的WBS图。
    • 在团队管理软件中(比如Github的Issue,Leangoo等)将各个叶子结点的功能加入,并确定每个子功能的工作量,在博客中给出分配后的截图。值得注意的是,与学习技术相关的任务也需要考虑在工作量中,开发需要检验产出,学习同样要有结果。PM可以用小Demo演示或学习心得博客作为学习任务的检验。
    • 给出团队各个成员(用学号代替姓名)认领的工作,列出当前团队的TODOList,并在最后给出燃尽图。

    燃尽图

    6.描述组员在上述任务中的分工和工作量比例。

  • 相关阅读:
    KMP算法
    Java中的字段和属性
    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
    一个初学所了解的jquery事件
    jQuery选择器
    hide(1000)跟show(1000)
    show/hide
    点击消失功能
    Java中集合Set的用法
    oracle的nvl和sql server的isnul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ylin0/p/1549154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