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深入理解Socket异常


    在各种网络异常情况的背后,TCP是怎么处理的?又是怎样把处理结果反馈给上层应用的?本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场景来讨论

    建立连接时的异常情况

    1 正常情况下
      经过三次握手,客户端连接成功,服务端有一个新连接到来。

    2 客户端连接了服务端未监听的端口
      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端会对收到的SYN回应一个RST(RFC 793 3.4),客户端收到RST之后,终止连接,并进入CLOSED状态。
    客户端的connect返回ECONNREFUSED 111 /* Connection refused */。


    3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不通,这又分两种情况
      connect返回主机不可达。具体信息在不同系统上不一样,比如linux上的定义是EHOSTUNREACH 113 /* No route to host */。明显给出了一个不可访问的地址(例如,访问一个不存在的本地网络地址,或者DNS解析失败会导致这种情况。
    connect返回连接超时。这种情况下,客户端发送的SYN丢失在网络中,没有得到确认,客户端的TCP会超时重发SYN。以ubuntu 12.04为例,重发SYN的时间,系列是:0,1,3,7,15,31,63(2n-1-1)。即发送7个SYN后等待一个超时时间(例如:127秒),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仍然没有收到ACK,则connect返回超时。
      在这两种情况下, 服务端的状态没有变化,对服务端来讲什么也没发生。

    4 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包丢失
      三次握手发送的包系列是SYN > SYN-ACK > ACK
      SYN丢失。这种情况就是3种的第2种情况。
      SYN-ACK丢失。从客户端的角度来讲以前面一种情况类似。从服务端的角度来讲,由LISTEN状态进入SYN_REVD状态。服务端的TCP会重发SYN-ACK,直到超
    时。SYN攻击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攻击方伪造大量的SYN包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对收到的SYN包不断回应SYN-ACK,直到超时。这会浪费服务
    器大量的资源,甚至导致奔溃。对服务端的应用层来讲,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TCP只有在经过3次握手之后才回通知应用层,有新的连接到来。


      ACK丢失。这对服务端来讲与2相同。对于客户端来讲,由SYN_SENT状态进入了ESTABLISED状态,即连接成功了。连接成功后客户端就可以发送数据了。
    但实际上数据是发送不到服务端的(我们假设客户端收到SYN-ACK之后,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网络就断开了),客户端发送出去的数据得不
    到确认,一般重发3次左右就会处于等待ACK的状态(win7)。而ubuntu 12.10下,调用send会返回成功,直到TCP的缓冲被填满(测试环
    境:局域网,感觉这个不是很合理,按照书上所说:应该是使用“指数退避”进行重传 -- TCP/IP协议详解, 大概是我的测试环境中有NAT所致
    吧)。最终,客户端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并终止连接。返回给应用程序的结果是Connection time out(errno: 110)

    连接建立成功后出现的异常情况
    1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网络断开,双方不再发送数据
      这样,双方都不知道网络已经不通,会一直保持ESTABLISHDED状态,除非打开了SO_KEEPALIVE选项。

    2 网络断开,一方给另一方发送数据
      这种情况下,接收一方不知道网络出问题,会一直等待数据到来。对于发送方,理论上的情况是,重传一定次数后,返回连接超时。不过实际,很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发送方显示发送数据成功(send返回发送的数据长度),但实际接收方还没有接收到数据。
      对于已经发送成功的数据有3种可能情况:
        1 在本机的TCP缓存中
        2 在网络上的某个NAT的缓存中
        3 对方已经成功接收到
      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即使网络断开了,发送方仍然收到了对数据的ACK(在有NAT的情况下),猜测是NAT把数据缓存起来并发送了ACK。
      当网络恢复时,那些被缓存的数据会被发送到接收方。鉴于这样的结果,给我们一个提示:不能依赖于TCP的可靠性,认为我发送成功的数据,对方一
    定能收到。TCP可以保证可靠、有序的传输,这意思是说保证收到的数据时有序正确的,并没有说已经发送成功的数据,对方一定就收到了。
      在ubuntu 12.10上,发送方一直在发送数据,直到缓冲区满。而在win7下,重发3次就会停止,进入等待ACK状态。
    解决的办法是:应用层对数据是否接收完成进行确认(需要的时候)。

    3 网络断开,一方等待着另一方发送数据
      这种情况下,等待数据的一方将一直等待下去。接收方无法直接知道网络已经断开,一般是设置一个超时时间,超时时间到就判断为网络已断开。发送
    数据的一方的反应如2所述。

    4 一方crash,另一方继续发送/接收数据
      这依赖于TCP协议栈对crash的反应。与系统相关性很大,例如:
        在windows下:按ctrl+c结束程序,会发送RST段。而在linux下,按ctrl+c结束程序,会调用close。
        在wind7下,如果没有调用close而结束程序,TCP会发送RST。而Ubuntu12.10上,则会发送FIN段。

      1.crash的一端发送FIN,相当于调用了close
        没有crash的一端接收数据,具体的反应与系统有关,例如
          linux 3.8.0-29-generic调用recv返回-1,errno被设置为22,Invalid argument,而linux3.3.6-030306-generic调用recv返回0.在TCP内部,调用recv时,发送FIN,终止连接(Linux)。
          windows情况以此不同,recv返回0,表示对方调用了shutdown。TCP内部发送一个RST。
        但共同点是recv都会立即返回失败。

        没有crash的一端发送数据
          第一次调用send返回成功,数据会被发送到crash的一端,crash的一端会回应一个RST,再次调用send返回-1, errno被设置为32, Broken pipe。 注意:这会向应用程序发送SIGPIPE信号,你的程序会莫名其妙退出。这是因为程序对SIGPIPE的默认处理就是结束程序。
          这是编写服务器程序是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忽略该信号 -- signal(SIGPIPE,SIG_IGN);
    windows下行为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返回的错误是10053 - WSAECONNABORTED, 由于软件错误,造成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被取消。
        共同点第一次send成功,之后就出错。

      2.crash的一端发送RST
        没有crash的一端接收数据
          调用recv返回-1,errno被设置为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在TCP内部,当收到RST时,把错误号设为ECONNRESET。
        没有crash的一端发送数据
          调用send返回-1,errno被设置为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在TCP内部,当收到RST时,把错误号设为ECONNRESET

      3.crash的一端即没发送FIN也没发送RST
        没有crash的一端接收数据
          调用recv会一直阻塞等待数据到来
        没有crash的一端发送数据
          重传一定次数后,返回connection time out。

    5 一端关闭连接
      这种情况与一端crash并发送FIN 的情况相同,参看4.1

    总结
      上面分析的目的是:当程序出现网络异常时,能够知道问题的原因在哪?

      作为开发者,我们主要关心应用层面的返回状态。一般出错的地方是调用connect, recv, send的时候。
      下面做一个总结
        connect函数返回状态及其原因

        recv函数返回状态及其原因

        send函数返回状态及其原因

      各种不同步的状态,都是通过发送RST来恢复的,理解这些状况的关键在于理解何时产生RST,以及在各种状态下,对RST段如何处理。

    转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221/10/39271878_616489424.shtml

  • 相关阅读:
    应对高并发场景的redis加锁技巧
    Spring中@Transactional事务回滚(含实例具体解说,附源代码)
    计算机网络10--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单介绍
    IIS身份验证的配置
    AMR音频文件格式分析
    IOS版本号被拒的经历
    两分钟读懂《成大事者不纠结》——读书笔记
    同一个TextView设置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似非而是的程序猿悖论---为什么救火比防火更加吃香?
    O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ohnABC/p/620690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