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00 前言
类,在学习面向对象我们可以把类当成一种规范,这个思想就我个人的体会,感觉很重要,除了封装的功能外,类作为一种规范,我们自己可以定制的规范,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以后我们学习设计模式的时候,对设计模式的理解会很有帮助。其次,语言中类是抽象的模板,用来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比如Animal类。而实例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拥有相同的方法,但各自的数据可能不同。
Python使用class关键字来定义类,其基本结构如下:
class 类名(父类列表): pass
类名通常采用驼峰式命名方式,尽量让字面意思体现出类的作用。Python采用多继承机制,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多个父类(也叫基类、超类),继承的基类有先后顺序,写在类名后的圆括号里。继承的父类列表可以为空,此时的圆括号可以省略。但在Python3中,即使你采用类似classStudent:pass的方法没有显式继承任何父类的定义了一个类,它也默认继承object类。因为,object是Python3中所有类的基类。
下面是一个学生类:
class Student: classroom = '101' address = 'beijing'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print_age(self): print('%s: %s' % (self.name, self.age))
可以通过调用类的实例化方法(有的语言中也叫初始化方法或构造函数)来创建一个类的实例。默认情况下,使用类似obj=Student()的方式就可以生成一个类的实例。但是,通常每个类的实例都会有自己的实例变量,例如这里的name和age,为了在实例化的时候体现实例的不同,Python提供了一个def__init__(self):的实例化机制。任何一个类中,名字为__init__的方法就是类的实例化方法,具有__init__方法的类在实例化的时候,会自动调用该方法,并传递对应的参数。比如:
class Student: li = Student("李四", 24) zhang = Student("张三", 23)
0x01 实例变量和类变量
实例变量:
实例变量指的是实例本身拥有的变量。每个实例的变量在内存中都不一样。Student类中__init__方法里的name和age就是两个实例变量。通过实例名加圆点的方式调用实例变量。
我们打印下面四个变量,可以看到每个实例的变量名虽然一样,但他们保存的值却是各自独立的:
print(li.name) print(li.age) print(zhang.name) print(zhang.age) ------------------------ 李四 24 张三 23
类变量:
定义在类中,方法之外的变量,称作类变量。类变量是所有实例公有的变量,每一个实例都可以访问、修改类变量。在Student类中,classroom和address两个变量就是类变量。可以通过类名或者实例名加圆点的方式访问类变量,比如:
Student.classroom
Student.address
li.classroom
zhang.address
在使用实例变量和类变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类似zhang.name访问变量的时候,实例会先在自己的实例变量列表里查找是否有这个实例变量,如果没有,那么它就会去类变量列表里找,如果还没有,弹出异常。
Python动态语言的特点,让我们可以随时给实例添加新的实例变量,给类添加新的类变量和方法。因此,在使用li.classroom = '102'的时候,要么是给已有的实例变量classroom重新赋值,要么就是新建一个li专属的实例变量classroom并赋值为‘102’。看下面的例子
>>> class Student: # 类的定义体 classroom = '101' # 类变量 address = 'beijing'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print_age(self): print('%s: %s' % (self.name, self.age)) >>> li = Student("李四", 24) # 创建一个实例 >>> zhang = Student("张三", 23) # 创建第二个实例 >>> li.classroom # li本身没有classroom实例变量,所以去寻找类变量,它找到了! '101' >>> zhang.classroom # 与li同理 '101' >>> Student.classroom # 通过类名访问类变量 '101' >>> li.classroom = '102' # 关键的一步!实际是为li创建了独有的实例变量,只不过名字和类变量一样,都叫做classroom。 >>> li.classroom # 再次访问的时候,访问到的是li自己的实例变量classroom '102' >>> zhang.classroom # zhang没有实例变量classroom,依然访问类变量classroom '101' >>> Student.classroom # 保持不变 '101' >>> del li.classroom # 删除了li的实例变量classroom >>> li.classroom # 一切恢复了原样 '101' >>> zhang.classroom '101' >>> Student.classroom '101'
0x03 类的方法
Python的类中包含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三种方法。这些方法无论是在代码编排中还是内存中都归属于类,区别在于传入的参数和调用方式不同。在类的内部,使用def关键字来定义一个方法。
实例方法
类的实例方法由实例调用,至少包含一个self参数,且为第一个参数。执行实例方法时,会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实例赋值给self。self代表的是类的实例,而非类本身。self不是关键字,而是Python约定成俗的命名,你完全可以取别的名字,但不建议这么做。
例如,我们前面Student类中的print_age()就是实例方法:
def print_age(self): print('%s: %s' % (self.name, self.age)) # -------------------------- # 调用方法 li.print_age() zhang.print_age()
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由类调用,无默认参数。将实例方法参数中的self去掉,然后在方法定义上方加上@staticmethod,就成为静态方法。它属于类,和实例无关。建议只使用类名.静态方法的调用方式。(虽然也可以使用实例名.静态方法的方式调用)
class Foo: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 pass #调用方法 Foo.static_method()
类方法
类方法由类调用,采用@classmethod装饰,至少传入一个cls(代指类本身,类似self)参数。执行类方法时,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类赋值给cls。建议只使用类名.类方法的调用方式。(虽然也可以使用实例名.类方法的方式调用)
class Foo: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cls): pass Foo.class_method()
看一个综合例子: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ord_func(self): """定义实例方法,至少有一个self参数 """ print('实例方法') @classmethod def class_func(cls): """ 定义类方法,至少有一个cls参数 """ print('类方法')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func(): """ 定义静态方法 ,无默认参数""" print('静态方法') # 调用实例方法 f = Foo("Jack") f.ord_func() Foo.ord_func(f) # 请注意这种调用方式,虽然可行,但建议不要这么做! # 调用类方法 Foo.class_func() f.class_func() # 请注意这种调用方式,虽然可行,但建议不要这么做! # 调用静态方法 Foo.static_func() f.static_func() # 请注意这种调用方式,虽然可行,但建议不要这么做!
0x04 类、类的方法、类变量、类的实例和实例变量在内存中是如何保存的
类、类的所有方法以及类变量在内存中只有一份,所有的实例共享它们。而每一个实例都在内存中独立的保存自己和自己的实例变量。
创建实例时,实例中除了封装诸如name和age的实例变量之外,还会保存一个类对象指针,该值指向实例所属的类的地址。因此,实例可以寻找到自己的类,并进行相关调用,而类无法寻找到自己的某个实例。
0x05 Python 类的继承
在ptyhon中类一个类是可以同时继承多个类,语法:
class 类名(父类1,父类2,...) 类体
Python类继承之深度优先
python 支持多继承,但对与经典类和新式类来说,多继承查找的顺序是不一样的。
经典类:
class P1: def foo(self): print 'p1-foo' class P2 : def foo(self): print 'p2-foo' def bar(self): print 'p2-bar' class C1 (P1,P2): pass class C2 (P1,P2): def bar(self): print 'C2-bar' class D(C1,C2): pass
实例d调用foo()时,搜索顺序是 D => C1 => P1
实例d调用bar()时,搜索顺序是 D => C1 => P1 => P2
换句话说,经典类的搜索方式是按照“从左至右,深度优先”的方式去查找属性。d先查找自身是否有foo方法,没有则查找最近的父类C1里是否有该方法,如果没有则继续向上查找,直到在P1中找到该方法,查找结束。
Python类继承之广度优先
新式类:
class P1(object): def foo(self): print 'p1-foo' class P2(object): def foo(self): print 'p2-foo' def bar(self): print 'p2-bar' class C1 (P1,P2): pass class C2 (P1,P2): def bar(self): print 'C2-bar' class D(C1,C2): pass
实例d调用foo()时,搜索顺序是 D => C1 => C2 => P1
实例d调用bar()时,搜索顺序是 D => C1 => C2
可以看出,新式类的搜索方式是采用“广度优先”的方式去查找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