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I回忆录


    北大集训之前,发一部分的回忆录,后面将会补齐

    前言
    这段回忆录包含了我还能够记得的经历,比赛,人和对OI本身的一些想法。大部分内容比较散,比较流水账,只能当是一个记录吧。排版什么的不要在意了。这篇文章是真的真情实感,以前有很多fake我都在这里一一承认了,但这篇文章绝对一点fake都没有。

    经历篇
    入门
    第一次接触OI是在小升初的暑假,那时候举办了一个理科班的选拔活动里面就有OI的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第一节课其实跟OI没什么太大关系,我记得老师在黑板上弄了个Nim博弈的东西,我当时还不懂,上去被老师打败了两盘。后来开始教授一些C++代码内容,比如cin,cout啥的,编写了几个比较简单的程序。
    而真正的OI还要从初一说起。初一刚开始的时候,学校办了信息学的课下班,当时我自己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感觉去的人应该都是小学有学习过的,我怕我自己过去啥都不会,所以甚至还不敢过去。后来我爸说让我去试试,在家人的鼓励下我还是去试了一下,结果发现竟然是从头学起---甚至我这个在寒假学过一点的人比他们还要强一点。没记错的话我在第一节课就帮其他很多同学调对了好几份代码。这也是我对OI感兴趣的开始。说来惭愧,一路上支持自己的真的是所谓的卷,我其实很不想承认这个,刚开始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自己很轻松就能学会别人学不会的东西并且还能比别人会的多得多。获得了快乐的同时,为了保持这个地位,我同时上当时周一周五周日三个班的课然后自己在OJ上找题做。我记得当时有几个前缀和的题我一直不会,然后我问了于老师,于老师告诉我记数组的前缀和去简化后面的计算时,我瞬间开了窍,在那晚上把很多前缀和应用和高维的情况全都算了出来并且写对了代码。那段时间我热衷于敲各种题,有不会的题会找老师问,后来老师跟我说让我去找学长们请教,我第一次推开了高二学长机房的们但是没人理我,这也算是初次跟他们打交道吧。
    NOIP2016
    就是上面那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在敲了许多代码后我也渐渐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做题的基本步骤。终于第一场考试来了,那场比赛之前真的紧张了好久,最终在八十中的键盘上,我敲下了第一份正式考试的代码,拿到了第一分。没记错的话,那次考试我带过去了很多巧克力和一大壶水并在考试结束前把他们消耗完了。考试结束之后我一直期盼着自己的得分,甚至不惜反奶自己一口,没记错的话我当时跟班里的同学说如果拿了一等就请他们一顿饭,虽然到现在都没有兑现。结果把自己奶上了一等,不过是卡线一等。唯一可惜的是我的D2T1只有10分,完完全全写挂了。不过毕竟这是第一次还算是比较ok的。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普及组拿到了前三,也正是因为这个成绩让我可以白嫖到一次金帆奖。
    与高考分别
    也不知是因为老师看到了我的成绩还是如何,在NOIP之后胡老师带着我来到了高二的机房,并询问我是否要跟他们一起停课训练省选,当时我抱着不想上课内课程的心态选择了停课,不过后来细想这是我第一次迈出高考制度的大门寻找自己的方向。停课的时候作息大概是上午考试下午讲题,不过出我所料地是我竟然没有每次都垫底,甚至一度在一场codeforces的div2比赛中战胜了整个机房。让我印象非常清楚的是我我的后座是tbw,我当时问了他3次还是4次最小割模型的问题,说起来挺惭愧的因为我确实在听了3次之后还没有理解这个东西。这段时间内,我学习了大量的算法和技巧也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了OI的样子。但不出所料,我的第一次省选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是几乎没有分,这也是我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也是这段时间我开始使用codeforces,这对我之后的影响非常的重大。
    APIO2017
    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赛前还做了诸多准备,到酒店当天我被和一个高二的外省的人分在一间房间,我们做了做之前的题之外没什么交流,我还各种猜测今年难度会怎么样,各种询问其他人,结果去考场上看玩发现简直难到爆炸,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一点分都不会的题,后来面强搞了半天搞了40多分(总分300),虽然对自己很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第一次无能狂怒),好在后来出来之后问过高二的同学们,他们说他们也大概这个分数。最后嫖了一张铜牌,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付了这么参赛费用。
    NOIP2017
    有了上一个赛季的沉淀,新的一年我又提高了不少,但我对NOIP2017这场考试的记忆甚少,可能是因为自己比较冷静吧。比完之后的分数确实不出意料,排在了省队的边缘。也是这次考试让我看到了跟我同届的人有多强,我清楚的记得李白天考了525分,第一次感受到人外有人,当时我还很不服气,现在想想也真是可笑。后来胡老师说我这个成绩可以去清北营问我选哪边,我想都没想直接就去了清。
    THUWC&WC2019
    因为NOIP打的比较好我被推荐参加清华冬令营,我记得我启程前发了一个pyq,内容大概是自己就是想学点有用的东西啥啥…但其实自己内心是极其渴望自己可以拿到签约的。坐进thuwc的考场之后我发现我穿的清华计算机系的纪念衫和现场工作人员撞衫了,也算是一个小乐子吧。看到题目我感觉还会一点就大概写了一些我自己会的部分分,也没什么特别离谱的东西。第二天有一个计数,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哪里灵光一闪就写了一个上下反射容斥拿了65还是多少让我很高兴。第二天的最后一题是角点检测,是个图像处理,我靠着人工智障强行搞了一些特判然后混了个不错的分。那几天我还越好跟bxj他们去晨跑,体验卷王生活,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撑不住就只好作罢。终于,到了宣布面试名单的那天,那个人在台上说的时候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在不停颤抖,当他读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手掌内全都是汗水,旁边的rjybxj来跟我击掌祝贺,我为了不显示紧张还把手擦了一下。后来我们排队去面试,进去是三个考官,让我做了个自我介绍之后问了我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ABCD*9=DCBA,我颤颤巍巍的算了一下感觉是1089,报上去的时候还不忘加了一句“我不确定是否有多解“,另一个是让我读并翻译一段英文,是数据挖掘的东西,具体是啥我忘了,后来还谈了我和清华的关系。最后晚上的时候发约,念到我名字的那刻那感觉真的无法形容,我郑重地在约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收了起来,那一刻我真的决定完完全全走出高考的制度,我坚信自己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晚我发了一个pyq,整晚都激动地没睡着一直在刷手机,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把那张纸放在四个柜子中的左上角(我的柜子)中放进去又拿出来看,看上去好像有点神经病(。后来的WC倒是反而显得比较平静,我随便打了三个暴力收获了一张银牌,感觉毫无味道,我也没有记的除了令人想睡的课堂以外的东西。我当时走的时候还在校园内许了一个愿望:这不会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指NOI还要回来)。
    BJOI2018
    后来到了省选的时候,我第一次正式的认识了邓明扬和李白天,也是第一次聊天中感受到自己有多大差距。后来的考试中,我犯了很多低级失误,但侥幸以0.7分之差击败了cjy学长,抢到了省队的最后一个名额,能够在18年的NOI上以正式选手的身份参加。这段经历倒没有特别想回忆的事情,可能是因为thuwc太过占据自己的大脑了吧。
    CTSC&APIO2018
    省选结束之后就是一如既往的两场大战,有了去年的经验我大概把情况摸准了,幸运的是这次跟同学校的分到了一个宿舍,八十中的环境一如既往的棒,但是CTSC的Day2简直是我见过的一大笑话。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机房丢失了代码,然后组织了一个Day3,题目就是Day2的题然后这些人重新考,这若是一个选拔性考试那怕是众愤难平了。这一段记忆不是那么深刻,暂且等待自己闲暇时间去回忆。
    NOI2018
    第一次参加国赛,再一次见到了雅礼中学,一切还是那么熟悉,第一次感觉有一种I’m back!的感觉。还是熟悉的开幕熟悉的考场熟悉的食堂,但感觉气氛突然压抑了起来,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退役是什么样的。当时北京队有几位高二的学长,考完之后明显感到大家心情变了一个样,但可能还是感觉离自己很远。那几天我一直在玩MC,加了工业2mod,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玩的比较开心,那种送走一代人的感觉到没那么强烈。我对自己的得分还是比较满意的,d1t3我开场就拿到了68分的好成绩,这完全是超过我自己水平的表现,不过剩下的题打的不是特别好,d1t1和t2都没有拿到太好的分,这也最终导致我只能在100名开外一点拿一张银牌回家。
    19年中山纪念集训&WC2019
    这段经历真的是我自己印象最深,最让我回味的经历。去之前我决定要彻底的制行一段时间认真的训练,NOI2018让我感觉我和顶级选手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我决定来到我们友好学校中山纪念中学,去参与他们的训练。记得第一天到那里之后来到了机房,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到我喜欢打篮球,旁边便有两位同学说可以一起玩,让我感到这里的友好,我还记得我坐在第二排从左到右第二个,左边是lyd,右边是dh。第一次上机看了看他们当天的考试题,然而并不会只能问问旁边lyd,他也热心的给我解答。后来就是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事情了,比如和dh两个人深夜在机房打比赛然后双双比赛掉分,还有一起快乐地和dh,hzj等人打球,吃饭,训练还有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好题,我现在还留有当时大家交流的ppt。学校硬件环境真的挺不错,我自己一个人住一个屋子,食堂的饭也很好吃,有一个食堂二楼还可以吃到非常好吃的盖饭。周末的时候我还能出学校在路边的餐馆犒劳自己一顿,看看中山纪念周围优美的山水。然而快乐总是那么短暂,很快就到了WC2019了,我是跟随纪念的大巴一起过去的。数天的培训过后,赢来的一场测试,三道题一道传统一道交互一道提答,是个非传统大战。在比赛中我发挥出了我非传统题乱搞的能力,在两道非传统题中得到了非常高的分数。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获得了金牌第12名,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强吗。也不知是特训一个多月的结果还是题风适合我,这是我第一次将金牌拿在手里,激动之余我告诫我自己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也许是因为题目的风格罢了。
    BJOI2019
    这次绝对称得上是我自信心最强的考试之一,有了之前的训练我感觉自己在省选中应该是十拿九稳的,当然结果也是如此,我AK了Day2成功杀入北京A队,不过这段倒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
    CTSC&APIO2019
    这次的考试竟然选在了首师附,而不是八十中。这两次比赛可能是我为数不多的打的无敌顺的比赛之一,几乎所有的题都有所进展,更是在CTSC的提交答案题上以及另一个难题上获得了超高的分数,最终我以两块金牌18名结束了这两个考试。对此我相当满意,自从这两次考试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一个跟跑的弱者心态逐渐变为一个强者心态。后来的考试中我不止一次的暗示自己:“我不会的别人更不会。”就是来源于此。的确,我终于有了跟金牌叫板的资格,当自己能在高水平选手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的我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即将四金砍下2019年大满贯,直到NOI2019。
    NOI2019
    这次考试应该是对我心态影响最大的考试,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当所有人都认为我即将进队保送的时候,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差8分。考试的过程就不提了,其中充满着艰辛、犹豫和坚持。榜出来的那一刻,我心彻底凉了,整个回到宿舍的路途是我这一生过的最长的3分钟,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何当初不做这不做那,为何上天如此待我。那天晚上我完全不想睡觉,满脑都是奇怪的想法,最后含泪而眠。第二天是颁奖,我拿完自己的银牌就跑路了,我实在是不像看着那些金牌一个一个上去,每一个名字都深深的扎我的心,以至于我现在NOI2019的奖状也不知道在哪(因为那个是颁奖后发的)。那天晚上,我和李白天,jkp,xtq他们打了很长时间牌,我们互相安慰着,说明年的北京队才是真正的我们,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一年我们的表现太糟了。但是我们不甘心,也不知是谁提出的BJOI要团结起来,于是我们建了BJOI联队群,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后来到机场的我还把身份证忘在了宿舍,让本就低落的情绪更加雪上加霜。至于其他的一些细节我也不想回忆了,因为太过深刻,太过黑暗了。
    2020年一年
    我的整个高二完全是在犹豫、自责和努力中度过的,每当自己懒在床上不想干活的时候,我能比以往更快的做到电脑前,不清醒的时候会狠狠打自己几下,也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去做该做的。这个时候初一那种心态完全荡然无存,首先周围的人已经消失殆尽,只有我在一条无人的小道上向前艰难的移动。当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承受再一次的失败!至于真的有什么可以回忆的,倒不如说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不需要我去回忆,模拟赛的胜出也只能给自己一点宽慰,而失败也让我更加向前。
    NOI2020
    盼着盼着,复仇的时刻终于来了。与我无数次想象的考场景象不同,真的坐进去的时候其实心中完全没有任何波澜和兴奋,取而代之的是完全机械的去思考去写代码去对拍。甚至到考试结束后的半天我才知道我自己A穿了所有的中档题,而难题也得到了不错的分。整个过程完全就是麻木的思考和敲击,19年那种犹豫、决策的境地再也消失不见。Day2打完,我已经知道我自己进队了,但我没有着急去查分,回到宿舍躺了一会打了两把星际,这种沉稳是从未有过的,可能确实是实力让自己能变得更冷静吧。最终我站在了本该站在的地方---金牌第八,我也后悔自己D1T2被卡常、没有写D1T3的一些很简单的暴力和D2T3的30分而是去检查,与前三名的奖杯失之交臂,不过此时的我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了。在这之后,我也终于能被大家认可、被接受,自己也给自己5年的青春热血一个交代,剩下的路是向着更远、更神秘的地方前进。
    北大集训2020
    两周后将要到来,不知前路指向何方,我将全力以赴。

    谈一些OI生涯中关键的东西
    天赋&坚持
    其实我很少跟人谈起这个,因为从内心出发我不太愿意人和人去比较天赋,一来没有标准二来就算有结果也没啥好处。仔细说来,天赋的定义是很奇怪的,就比如我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OI的时候就热衷其中可能也算是所谓的“天赋”。其实很多时候我对其他人说我觉得我毫无天赋也是有原因的,毕竟OI圈子里我可能看了太多的高水平选手以至于我觉得我的思维模式和执行力确实算不上什么。我觉得有很多关键的性格也促成了最终的结果,比如整个灰暗的高二,我其实压抑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和念头,不断地通过自己找到并转变为的或是臆想的动力来平衡自己,不断地通过暗示自己来换取实际的行动力。这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不推荐大家使用,但可能就是这样畸形的思考才能最终让我度过这一切。另一个负面的结果就是,当一切尘埃落定,这些念头就会反过来疯狂地反噬你,前些日子一些不太正常的pyq也是部分源于此。所以我其实一直认为,我是用略高于常人的天赋和不正当的心理暗示驱动自己前行,也正是因为此我对我的未来抱有恐惧,因为我不确定这样的过程真的是否可以坚持到最后。
    社交
    这点我其实自己清楚的很,不是在为我自己辩解,如果我真的有意无意伤害过任何人我非常真诚的道歉(虽然我知道道歉大概率并没有用)。不知道为何,我从小对情感的感知(也就是共情能力)就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如果我希望以不那么不正常的方式去与别人交往需要花费我大量的精力。其实更好的说法是虽然我看上去很爱讲话,其实还是喜欢活在OI、数学这样一些可以用我的方式接触这个世界的东西里面(OI圈其实比较偏向于这种交流方式),但我却用描述这套东西的交流方法去应用于日常的交流中。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自己需要兼顾太多,而我本身不是一个擅长干很多事情的人。只能说,我还需要成长。
    取舍
    我曾经问过我的家长,我问您觉得为什么我能取得这些成绩,他们给我的回答是:我比别人更早的找到了方向,我知道我要什么、不要什么。很多有潜力的竞赛选手,在课内和竞赛中摇摆不定,或是在各科竞赛中摇摆不定,最终没有取得他们真正应得的一切。而我的选择是从头到尾的坚定,因为我知道我要这个,为此我可以承受失去,对此我很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信息组韩冬兵老师微信的签名: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当我真正走到路上的时候我不会再看别人的风景,而是全心全意的走好自己的路。
    勇气
    竞赛本身是残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我来说竞赛是凯旋而归,但大部分人还是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我记得我当时给新初一的家长开家长会,我第一件句话说的就是: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当时我过去的心态是真的去劝退的。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之内,安心高考拿高分上好学校无疑是最安全,最稳定的路,近年来竞赛被各种打压,有的人拼尽全力拿到的一本约最终变成了废纸一张,这些现实的残酷教训让走上这条路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理性&冷静&心态
    与其是说OI需要我的冷静,倒不如说是OI赋予了我这些。与高考不同的一点是,OI的训练方法只有考试,每天上午模拟赛,下午讲题是常态。在比赛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心态的调整和时时刻刻绝对的冷静决策,我见过太多太多的选手因为一个题调不出来就面红耳赤心态爆炸怒刚这题到考试结束然后爆炸。与高考不同,OI考试中的一个决定动辄几十分的出入,这就给做决定的你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在冲动的时候是极为不理智的,会失去对形势的判断力。我记得胡老师曾经让我们在考试中做过得分和时间的背包问题,分析自己的最优策略,这确实非常有用而且对训练自己控制自己冲动非常有用---你总要停下来去想自己该怎么样做才是最好的。
    不悔
    2015-2020,我把我全部的青春献给了它,回想一路上做出的一系列决定,不论决定的另一侧是如何的,我对我的自己的选择并不会后悔。其实我更想把我自己比作一个军队,当指挥官经过深思熟虑下达命令之后,所有的士兵不论对错好坏坚决执行到底。毕竟,从数学上讲,永远不存在最优的决策,除非你穷尽所有的可能,我们只能将自己选择的路走好,除此之外一切交给概率世界。可能有人会说只是因为我最终成功了还是什么的,但其实我在NOI2020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一切,只有真正思考过自己失败后的结果,才能在比赛中沉稳发挥。
    未完待续

  • 相关阅读:
    java 新建文本并写入
    批处理 获取相同进程的所有 pid
    io.netty.handler.codec.DecoderException: javax.net.ssl.SSLHandshakeException: error:
    Linux下“/”和“~”的区别
    Error creating bean with name 'consoleConfig'
    2019 蓝桥杯省赛 B 组模拟赛 结果填空:马的管辖
    # Codeforces Round #663 (Div. 2)
    Codeforces Round #645 (Div. 2) A~D
    迷宫2 NC15196
    Codeforces Round #643 (Div. 2)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zyknight/p/140575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