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课程回顾与总结
《构建之法》问题
-
问题链接
-
回顾问题
-
问题一:
课本原句:
那怎么提高技能呢?答案很简单,通过不断地练习,把那些低层次的问题都解决了,变成不用大脑的自动操作,然后才有时间和脑力来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
提问:
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分界在哪?
尝试解答:
经过了一学期,面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就好比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当然不是绝对化),本科生教学主要是基础的编程能力,设计能力,数据库的简单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的入门,学的多,但我认为学的不精,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只有我做不到),这些就是底层次的技术。相对于研究生,他们主要专研一个方向以及最新的领域等,会接触到比较新的技术,学到各种高大上的算法等等。
提出新问题:以上回答是基于课堂上听老师说研究生的学习,比如老师研究的NLP,我觉得这就是高层次的技术,如果不读研,有没有可能通过自学的途径来学习,有没有相关的渠道?网上的资源可能很多,但是大多是鱼龙混杂的。
-
问题二
杰弗里.尼科尔森认为“科研是将知识转换为金钱的过程“,”而创新则是将知识转换为金钱的过程“
看法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科研将知识转换成金钱,而金钱又是科研的物质基础,他们是互通的
-
问题三
估计:以当前了解的情况和掌握的资源,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时间才能实现某事。
看法
我觉得估计是必要的,虽然很多时候估计与我们实际开发有很大的出入,各种意外常常发生,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提高精确度,对我们程序员的开发还是有帮助的,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
问题四
假设你发明了电报,创办了电报公司,并花费毕生精力建起了覆盖全国的点报网。这时有个年轻的发明家上门推销他的创新——电话
看法
一个创新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部分人的反对与赞同。但是不可否认,在新的市场出现前,老市场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就是某位科学家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问题五
执行力的一个有效衡量标准是一个决定需要多少次会议才能达成的
看法
经过团队项目的开发,觉得执行力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团队的事
-
-
各阶段收获
需求
整个过程下来,我觉得这一步是最重要的。需求没统计好,到后面设计开发就会发现有冲突的地方,或者缺漏的地方,到时无法进一步开发,还得再次召开会议讨论讨论。在这一阶段,收获的问题的思考,将需求转为UML建模
设计
团队的设计阶段,我负责的是网页端的设计。理想上,我认为开发阶段的页面,功能设计要以设计为主,但是现实上,到了后面开发阶段,我觉得设计的原型界面不太美观,就重新设计了。这次的遗憾是团队里没有一个专业的UI设计师。主要收获是原型设计,用的是墨刀这个平台
实现
团队作业的话,我是负责web前端网页开发,用的技术是Vue2.0+Axios+Vuex+ElementUI,在开发阶段,与后端交互会遇到浏览器跨域问题,实现是proxy代理。
测试
测试主要是网站的健壮性与人性化,用户输错了,会有相应的提示指示才行。其实这还不够,应该还要测试网站的压力,安全性等
发布
根据用户的反馈来修改,有点像黑盒测试
-
心得体会
- 寒假作业中,有次wordcount作业,我得了0分,原因是目录没设置正确。我用的是js语言,是后来新增的语言,格式我也没有主动去问助教,不积极。以后面对问题,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能自以为然。
- 在结对作业中,自己和搭档已经完成了论文爬取所要求的基本功能,想着就这样交了。结果很多组,在基础功能上还添加了许多新功能,更加完善。太卷了?不是,这是做事的态度,觉得自己还需要成长。
- 整个过程,我学到的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东西,还有团队的合作。技术上当然包括git,github,Vue,Linux服务器上的部署等等
- 最后还有感谢老师、助教们的指导,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