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该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看到条友的提问 - 如何让类似京剧的一些传统文化变得更时尚更流行? - 笔者恰好最近在看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里面描述的都是京剧梨园圈里的一些奇闻异事。所以就饶有兴趣的去做了答,事后将所做的回答做了润色加工整理成此文。
京剧是中国的很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是清代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的结晶。它走遍世界各地,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京剧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所以想要能懂京剧,是有门槛的,不是每个有身份证的人都能懂的。在笔者看来,京剧是一种高大上阳春白雪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内京剧的忠实粉丝票友们很多受过一些较好的教育,有些年纪的人,他们则津津乐道于京剧之中,为之陶醉,为之倾倒,不能自已。而想参与京剧的创作甚至表演的人,则更是要求高。从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里描述的情节来看,一个能上台表演京剧的京剧艺术表演人员,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各种基本功,并且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机会。
作为国粹的京剧,需要变成一种时尚流行文化吗?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无论什么文化一旦加入时尚元素在里面,就会变得不伦不类。君不见中国的网友有一个很厉害的本事就是恶搞。试想一下,如果京剧变得时尚流行,会被恶搞成啥样? 中国的很多唐诗宋词,经过网友恶搞,意思变得低俗不堪。比如唐诗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被网友恶搞成车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著名的诗歌,在网友的恶搞之下变成一个出门在外男人的出轨时,愧对老婆的纠结矛盾的内心活动。这是不是很过分?!
中国的京剧因不是所谓的流行时尚文化,所以虽然喜欢它的人不多,懂它的人不多,能参与表演创作的人就更少了。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加入到京剧的创作,表演,确保京剧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笔者认为,京剧就该阳春白雪,不需要让它变为下里巴人。
- 完 -
2020-4-9 写于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