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ang context包解读


    Context 通常被译作 上下文 ,一般理解为程序单元的一个运行状态、现场、快照,而翻译中 上下 又很好地诠释了其本质,上下上下则是存在上下层的传递,  会把内容传递给  。

    在Go语言中,程序单元也就指的是Goroutine。每个Goroutine在执行之前,都要先知道程序当前的执行状态,通常将这些执行状态封装在一个Context 变量中,传递给要执行的Goroutine中。上下文则几乎已经成为传递与请求同生存周期变量的标准方法。

    context 包不仅实现了在程序单元之间共享状态变量的方法,同时能通过简单的方法,使我们在被调用程序单元的外部,通过设置ctx变量值,将过期或撤销这些信号传递给被调用的程序单元。在网络编程中,若存在A调用B的API, B再调用C的API,若A调用B取消,那也要取消B调用C,通过在A,B,C的API调用之间传递 Context ,以及判断其状态,就能解决此问题,这是为什么gRPC的接口中带上 ctx context.Context 参数的原因之一。

    context 包的核心就是 Context 接口,其定义如下: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 Deadline 会返回一个超时时间,Goroutine获得了超时时间后,例如可以对某些io操作设定超时时间。

    • Done 方法返回一个信道(channel),当 Context 被撤销或过期时,该信道是关闭的,即它是一个表示Context是否已关闭的信号。

    • 当 Done 信道关闭后, Err 方法表明 Contex t被撤的原因。

    • Value 可以让Goroutine共享一些数据,当然获得数据是协程安全的。但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要注意同步,比如返回了一个map,而这个map的读写则要加锁。

    Context 接口没有提供方法来设置其值和过期时间,也没有提供方法直接将其自身撤销。也就是说, Context 不能改变和撤销其自身。那么该怎么通过 Context 传递改变后的状态呢?

    context使用

    无论是Goroutine,他们的创建和调用关系总是像层层调用进行的,就像人的辈分一样,而更靠顶部的Goroutine应有办法主动关闭其下属的Goroutine的执行(不然程序可能就失控了)。为了实现这种关系,Context结构也应该像一棵树,叶子节点须总是由根节点衍生出来的。

    要创建Context树,第一步就是要得到根节点, context.Background 函数的返回值就是根节点: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该函数返回空的Context,该Context一般由接收请求的第一个Goroutine创建,是与进入请求对应的Context根节点,它不能被取消、没有值、也没有过期时间。它常常作为处理Request的顶层context存在。

    有了根节点,又该怎么创建其它的子节点,孙节点呢?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了多个函数来创建他们: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interface{}, val interface{}) Context

    函数都接收一个 Context 类型的参数 parent ,并返回一个 Context 类型的值,这样就层层创建出不同的节点。子节点是从复制父节点得到的,并且根据接收参数设定子节点的一些状态值,接着就可以将子节点传递给下层的Goroutine了。

    再回到之前的问题:该怎么通过 Context 传递改变后的状态呢?使用 Context 的Goroutine无法取消某个操作,其实这也是符合常理的,因为这些Goroutine是被某个父Goroutine创建的,而理应只有父Goroutine可以取消操作。在父Goroutine中可以通过WithCancel方法获得一个cancel方法,从而获得cancel的权利。

    第一个 WithCancel 函数,它是将父节点复制到子节点,并且还返回一个额外的 CancelFunc 函数类型变量,该函数类型的定义为:

    type CancelFunc func()

    调用 CancelFunc 对象将撤销对应的 Context 对象,这就是主动撤销 Context 的方法。在父节点的 Context 所对应的环境中,通过 WithCancel 函数不仅可创建子节点的 Context ,同时也获得了该节点 Context 的控制权,一旦执行该函数,则该节点 Context 就结束了,则子节点需要类似如下代码来判断是否已结束,并退出该Goroutine:

    select {    case <-cxt.Done():
            // do some clean...
    }

    WithDeadline 函数的作用也差不多,它返回的Context类型值同样是 parent 的副本,但其过期时间由 deadline 和 parent 的过期时间共同决定。当 parent 的过期时间早于传入的 deadline 时间时,返回的过期时间应与 parent 相同。父节点过期时,其所有的子孙节点必须同时关闭;反之,返回的父节点的过期时间则为 deadline 。

    WithTimeout 函数与 WithDeadline 类似,只不过它传入的是从现在开始Context剩余的生命时长。他们都同样也都返回了所创建的子Context的控制权,一个 CancelFunc 类型的函数变量。

    当顶层的Request请求函数结束后,我们就可以cancel掉某个context,从而层层Goroutine根据判断 cxt.Done() 来结束。

    WithValue 函数,它返回 parent 的一个副本,调用该副本的Value(key)方法将得到val。这样我们不光将根节点原有的值保留了,还在子孙节点中加入了新的值,注意若存在Key相同,则会被覆盖。

    范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golang.org/x/net/context"
    )
    
    func main() {
        //    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 time.Now().Add(time.Second*5))
        ctx, cancelFunc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5)
        ctx = context.WithValue(ctx, "Test", "123456")
        //    defer cancelFunc()
    
        if t, ok := ctx.Deadline(); ok {
            fmt.Println(time.Now())
            fmt.Println(t.String())
        }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
            fmt.Println(ctx.Value("Test"))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return
                //            default:
                //                continue
                }
            }
        }(ctx)
        //    if ctx.Err() == nil {
        //        fmt.Println("Sleep 10 seconds...")
        //        time.Sleep(time.Second * 10)
        //    }
        //    if ctx.Err() != nil {
        //        fmt.Println("Alredy exit...")
        //    }
        time.Sleep(time.Second * 3)
        cancelFunc()
        //    for {
        //        if ctx.Err() != nil {
        //            fmt.Println("gracefully exit...")
        //            break
        //        }
        //    }
    }

    参考:http://lanlingzi.cn/post/technical/2016/0802_go_context/?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

    http://blog.csdn.net/u014029783/article/details/53782864

    http://blog.csdn.net/zdyueguanyun/article/details/64904703

  • 相关阅读:
    Windows的本地时间(LocalTime)、系统时间(SystemTime)、格林威治时间(UTCTime)、文件时间(FileTime)之间的转换
    VS2008驱动开发环境配置
    delete和delete[]的区别
    手动加载NT式驱动(非工具)修改注册表实现
    结构体的内存空间分配原理
    NT式驱动的卸载
    NT式驱动的安装
    struct tm>time() localtime() gmtime()
    64位驱动数字签名
    SQL Server 数据库错误修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Bing0806/p/687881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