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Docker 用户来说,最好的情况是不需要自己创建镜像。几乎所有常用的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都有现成的 Docker 官方镜像或其他人和组织创建的镜像,我们只需要稍作配置就可以直接使用。
使用现成镜像的好处除了省去自己做镜像的工作量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前人的经验。特别是使用那些官方镜像,因为 Docker 的工程师知道如何更好的在容器中运行软件。
当然,某些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自己构建镜像,比如:
-
找不到现成的镜像,比如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
-
需要在镜像中加入特定的功能,比如官方镜像几乎都不提供 ssh。
所以本节我们将介绍构建镜像的方法。同时分析构建的过程也能够加深我们对前面镜像分层结构的理解。
Docker 提供了两种构建镜像的方法:
-
docker commit 命令
-
Dockerfile 构建文件
docker commit
docker commit 命令是创建新镜像最直观的方法,其过程包含三个步骤:
-
运行容器
-
修改容器
-
将容器保存为新的镜像
举个例子:在 ubuntu base 镜像中安装 vi 并保存为新镜像。
-
第一步, 运行容器
-it
参数的作用是以交互模式进入容器,并打开终端。412b30588f4a
是容器的内部 ID。 -
安装 vi
确认 vi 没有安装。安装 vi。
-
保存为新镜像
在新窗口中查看当前运行的容器。silly_goldberg
是 Docker 为我们的容器随机分配的名字。执行 docker commit 命令将容器保存为镜像。
新镜像命名为ubuntu-with-vi
。查看新镜像的属性。
从 size 上看到镜像因为安装了软件而变大了。从新镜像启动容器,验证 vi 已经可以使用。
以上演示了如何用 docker commit 创建新镜像。然而,Docker 并不建议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构建镜像。原因如下:
-
这是一种手工创建镜像的方式,容易出错,效率低且可重复性弱。比如要在 debian base 镜像中也加入 vi,还得重复前面的所有步骤。
-
更重要的:使用者并不知道镜像是如何创建出来的,里面是否有恶意程序。也就是说无法对镜像进行审计,存在安全隐患。
既然 docker commit 不是推荐的方法,我们干嘛还要花时间学习呢?
原因是:即便是用 Dockerfile(推荐方法)构建镜像,底层也 docker commit 一层一层构建新镜像的。学习 docker commit 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构建过程和镜像的分层结构。
下一节我们学习如何通过 Dockerfile 构建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