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Individual Homework Agile Development reading


    阅读材料来源:Martin Fowler:  http://martinfowler.com/agile.html

    Tips:这是比较高度概括的版本,详细剖析过程,在文章的最后~

    软件开发的主要难点在于,想要达到高质量的开发结果以及高效率的开发过程同时成立。

    高质量的开发结果:软件质量好坏的衡量方法主要在于用户是否满意。

    高效率的开发过程:有一个较为有条的开发流程,来保证开发的完成率和高效性。

    二者不能同时成立的主要原因:

    用户需求的变化性过大,固定的开发流程阻碍用户需求变化的满足,从而两者看起来矛盾。

    (用户需求的变化性过大的原因:

    1.PM与用户的沟通不充分,即便沟通充分了,用户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什么功能是最重要的;

    2.用户的需求本身随着软件开发过程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各种开发的比较:

    code and fix:开发自由,一片混乱,以牺牲软件的完成率为代价;

    高质量:不一定;高效率:不是;

    计划驱动开发:貌似井井有条,但从本质上违背了软件的评价标准,以一个模糊的、不准确的、过时的用户需求作为软件开发目标,即便井井有条也没有意义;

    高质量:一般不是;高效率:好像是;

    敏捷开发:不过度地苛求软件的步骤规范,通过自适应地寻找适应于具体情况的开发过程;不一开始就限定用户的需求,通过快速迭代来不断获取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的需求,既由程序员根据实际迭代过程来确立,又由公司的远瞻性的目标影响。

    所以敏捷开发的步骤既可以较为有条,使开发效率较高。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从而使开发结果——软件的质量更高。

    高质量:基本可以;高效率:基本可以;

    也就衍生出了敏捷开发的两个特点,自适应和以人为本。

    自适应主要包括用户需求的适应,和开发过程的适应;

    用户需求的适应:是用户需求在不断地迭代(开发--用户反馈+程序员观察--再开发)中确定化,以及需求本身变化的适应。保证了开发方向的正确性,保证了开发结果的高质量。

    开发过程的适应:是开发过程中通过队员的不断磨合,具体的环境,最新的用户需求,来不断改善开发的过程。保证了开发过程高效和完成率。

    以人为本主要包括以用户为本,以程序员为本。

    以用户为本:用户的满意是软件开发的目标。要不断了解用户的需求,主要利用保证用户需求的适应性;

    以程序员为本:程序员可以接触到最真实、最具体的用户反馈,而管理层往往都是脱离实际来做决定的。同时,程序员由于接触过于具体,而导致目光较短;而管理层往往可以做出更有远见的决定。因此,要打破以管理层目标为开发目标的局面,要使程序员的决定和管理层的决定处于同等地位,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使软件开发做得更好。

     其实自适应与以人为本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好软件开发,也是敏捷开发的实质。例如,要做好用户需求的自适应,就要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程序员的决策分量,也就是以人为本。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就要用自适应的方式来不断地修正用户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Agile development的分类

    其实分类很多,因为它是自适应的,所以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应该有机地、视情况地进行选择。

    How to Start Agile development?

    选一个风险程度较小的项目,但是不能低于你无所谓的程度,进行实践。并不断地体会,反思,调整。理论结合实践。

    如果有经验者的指导会更好。

    软件工程课就是这样一种平台,So Lucky~

    My ideas:

    什么是用户的需求:

    其实用户的需求首先用户也不是很清楚,要通过不断地迭代,不仅仅要通过单纯用户做出的反馈来获取,更重要的是,程序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用户究竟需要什么。也许这个功能,原先用户并没有要求,但是在观察中发现,用户其实很需要,做出产品后,用户也很惊讶,哦,我原来想要这个功能。其实很多的IT公司的创新,都源于对用户行为的观察。

    适应的高效性:

    人体本身就有很多反馈机制,所以使得人体是一个独立而又统一的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人的强大,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机器学习,也是一种适应的过程,是一种人类适应性的计算机应用。敏捷开发非常强调适应性,从这一角度看,是非常科学而自然的。

    敏捷开发难点:对程序员的要求很高

    敏捷开发,在迭代过程中。每次要基于上一次的开发进行修改。那么,每一次设计都要考虑到易于修改性,这对程序员的设计能力,挑战非常大。

    在开发过程中,程序员有权利控制开发的目标,这使得每个程序员都要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得最终目标的正确性。

    敏捷开发的其他应用场景: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合同的死板,使用户的权益不能良好的保障。用户在提要求的初期,可能没有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而使得合同目标的偏差。而服务者因为要一味地履行合同条款,完全不理会合同目标的正确与否。最后服务者辛苦,用户不满意。其实这一过程,应该是服务者与用户不断地交流,互相信任的过程,才能做到最好的合作。

    感想:

    这次看Martin Fowler的博客,觉得很神奇。方法的提出过程,让我觉得自己平时应该多思考,多质疑,多些创新思维。

    会在团队项目中,不断地继续阅读,不断地实践,思考。

    较详细分析过程:

    软件工程的特点

    对于软件开发,与其他工程类的项目(特别是土木工程类)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一个具体地,成功率很高的可遵循的规章制度(执行步骤)。纵观各大IT公司,可以发现IT业的成功主要在于科技的创新,软件的开发重点在于灵活地进行创新,从而使客户满意,而不是像盖楼一样保证可以建出一个大楼。同一类软件,它的用户满意度,也就是软件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有很大的差距。而同一类大楼,例如写字楼,用户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楼是否建的好没什么关系。所以,盖楼可以有很详尽的规范步骤,而软件开发需要灵活地进行创新,而规范步骤是这种创新最大的阻碍。

    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式:

    最早的软件开发是一种code and fix的模式,这完全就是一种混乱的状态,既不能保证成功率,也不能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开发成功与否可能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之后,软件开发效仿工程类项目,产生了计划驱动方法,这就出现了让很多人头疼的文档,花很大气力去完成,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效用。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软件的灵活性无法被拘泥在一尘不变的步骤中。之后就出现了,在散漫和严苛制度的中间态,敏捷开发。之所以敏捷开发较好,主要在于它既可以减少风险,减少混乱,又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持灵活性,提高软件的质量。

    敏捷开发主要有两个特点,用适应性来保证软件的灵活创新,用以人为本来减少风险与混乱,这两者共同保证软件的质量。

    适应性: 包括需求的自适应,开发过程的自适应。

    需求的自适应:对于现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事物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几个月前的软件需求已经不能符合现在的需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应对变化,这在任何一个产业中都是非常难的。软件开发要做到这些,要找到一种很好的方法,来预见人们的需求。靠程序设计者们去苦思冥想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实践来检验软件,让用户们进行使用,根据使用的结果来判断需要做哪些改变。传统的发布软件的方式,几乎没有可能让用户使用后进行改变,因为它到用户的手中时,已经开发完了。所以,敏捷开发用快速地迭代,先开发出原型,在用户反馈以后,做出修改进行迭代,以较小的代价来快速的改变。

    开发过程的自适应:要保证开发过程的井井有条,就要以一定的规范制度。如果制度是固定的,那么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以及变化。但也不能没有制度,一切事物都完全地混乱下去,很低效。如果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程序员、用户(需求)、管理层以及他们自身不断地进行磨合,来决定较好的规范制度,就既高效又灵活了。

    以人为本:我觉得这里的以人为本主要包括以用户为本和以程序员为本。

    以用户为本:传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是以项目书的目标为本,达到了文档的目标,okay,不管用户是否满意,软件开发就视为成功。但这样,很不易于软件开发的发展,软件的好坏应该由用户的满意度来决定,而非是否达到了一个目标,而用户目标的制定,往往由于PM(应该是吧,不确定)和用户沟通不够充分,而导致目标的不清晰,更别说用户想要更换目标了。而敏捷开发,通过迭代过程中多个版本,不断地获取用户的需求,双方共同确立软件开发目标,从而使软件开发出现双赢的良好结局。这是一种软件开发的理想状态。

    以程序员为本:在大多数行业中,每个职员对于一个公司,机构只是一个产业链上的螺丝钉,他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正常运转就好。而软件开发的要求,首先确立时就是模糊的,再加上又要不断地变化。要定义软件的要求是什么,显然不实际。那么,程序员因为没有要求就每天无所事事了吗?首先,敏捷开发要把程序员团队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是有创造力,有思想的人,而非工具。每位程序员要有高度的自律来保证,做好最好地软件;每位程序员要有高度的自主选择权,不能是公司的机器人,要将自己对于软件发展最好的看法与见解结合到公司的目标中去,公司的目标与程序员的选择是同等重要的。往往公司的目标是缺乏脱离实际,但有一定的远见性;而真正接触到工程的程序员的目标是真实具体的,但又一方面容易迷失远见。所以二者的结合将是软件的质量有很好的保障。

  • 相关阅读:
    三、oracle 体系结构
    js字符串转化为日期及日期判断大小
    二十五、oracle pl/sql进阶控制结构(分支,循环,控制)
    五、oracle 10g目录结构
    二十六、oracle pl/sql 分页
    Oracle物化视图语法
    二、理解over()函数
    Java使用SOAP获取webservice实例解析
    常用的PL/SQL开发原则
    二十九、oracle 触发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M/p/337135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