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面试题--Java对象初始化


    转自 http://blog.csdn.net/ysjian_pingcx/article/details/19605335

    Java对象初始化
             这是一道阿里巴巴的关于Java对象初始化的面试题,堪称经典,代码很简单(编写格式做了些修改),但是需要面试者对Java中对象初始化有一个透彻的认识,那么通过这道面试题,对我有点启发,所以希望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迷惘的初学者一起指引,下面我们直入主题,先看看代码:
     1 public class InitializeDemo {
     2     private static int k = 1;
     3     private static InitializeDemo t1 = new InitializeDemo("t1");
     4     private static InitializeDemo t2 = new InitializeDemo("t2");
     5     private static int i = print("i");
     6     private static int n = 99;
     7     static {
     8         print("静态块");
     9     }
    10     private int j = print("j");
    11     {
    12         print("构造块");
    13     }
    14     public InitializeDemo(String str) {
    15         System.out.println((k++) + ":" + str + "   i=" + i + "    n=" + n);
    16         ++i;
    17         ++n;
    18     }
    19     public static int print(String str) {
    20         System.out.println((k++) + ":" + str + "   i=" + i + "    n=" + n);
    21         ++n;
    22         return ++i;
    23     }
    2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5         new InitializeDemo("init");
    26     }
    27 }
    做些小补充,这也是很多Java学习者最初都能接触到的一些但是不是很理解的概念:
    核心理念:

    1.静态属性和静态代码块都是在类加载的时候初始化和执行,两者的优先级别是一致的,
    且高于非静态成员,执行按照编码顺序。
    2.非静态属性和匿名构造器在所有的构造方法之前执行,两者的优先级别一致,执行按照编码顺序。
    3.以上执行完毕后执行构造方法中的代码。

    读者仔细揣摩上面三条句子,也就是Java对象初始化的顺序,也就明白以上程序的输出结果为什么如下:

    1:j i=0 n=0
    2:构造块 i=1 n=1
    3:t1 i=2 n=2
    4:j i=3 n=3
    5:构造块 i=4 n=4
    6:t2 i=5 n=5
    7:i i=6 n=6
    8:静态块 i=7 n=99
    9:j i=8 n=100
    10:构造块 i=9 n=101
    11:init i=10 n=102

    如果还是没有明白,就看下面详解,一下详解的顺序就是按照上文的核心理念的顺序来执行的(建议读者把自己带入JVN的世界里,跟着JVM一步一步往下面走):

    1.运行main方法的时候,JVM会调用ClassLoader来加载InitializeDemo类,那么一起源于这次加载。
    2.上面有四个静态属性,所以会按顺序逐一初始化这四个静态属性。
    3.private static int k = 1; 此时将k初始化为1。
    4.private static InitializeDemo t1 = new InitializeDemo("t1");创建InitializeDemo对象,
      那么按照核心理念中的顺序,先执行private int j = print("j");,打印出j,然后执行构造
      块,最后执行构造方法。
    5.private static InitializeDemo t2 = new InitializeDemo("t2");同步骤4。
    6.private static int i = print("i");打印i。
    7.private static int n = 99;直到这一步,n才被赋值为99,之前是从默认的0开始++的。
    8.静态属性初始化完毕,代码走到静态块,打印出静态块,此时n=99。
    9.静态属性和静态块执行完毕,然后执行main方法中的代码new InitializeDemo("init");
    10.main方法中创建对象,先初始化非静态属性,private int j = print("j");打印j,
       然后执行构造块,最后执行构造方法。
    不知道我解说清楚了没有,只要把握住核心理念,碰到在复杂的问题也都不会怕了。
    用一个公式概括一下Java对象初始化执行优先级别:
    (静态属性=静态代码块)> (非静态属性 = 构造块)> 构造方法
    总结一下核心理念:

    1.静态只在类加载的时候执行,且执行一次。
    2.非静态只在实例化的时候执行,且每次实例化都执行。
    3.静态在非静态之前执行。
    4.静态属性和静态块的执行顺序取决于编码顺序,对它们一视同仁。
    5.非静态属性和构造块的执行顺取决于编码顺序,对它们也一视同仁。
    6.最后执行构造方法。

    上面的总结有点绕对吧,问题进一步简化的话,就更好理解了:
    读者将静态代码块视为一个静态属性,将构造块视为一个非静态属性,那么问题简化到了这种路线“静态属性-->非静态属性-->构造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祝愿大家学习进步,乐于分享~ ~
  • 相关阅读:
    Httprunner生成Allure格式HTML报告
    Go语言编写单元测试用例
    dotnet 在 UOS 国产系统上安装 dotnet sdk 的方法
    dotnet 在国产 UOS 系统利用 dotnet tool 工具做文件传输
    webpack丑化插件
    webpack自动生成html
    webpack vue
    webpack vue
    HO引擎近况20210225
    常用十大算法(三)— 动态规划算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osLeong/p/390155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