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是一位美国教授写给她学生的一封信,教授本身也是一位中国人,并且还是这位学生入学时的担保人。出于这些种种原因,在自己的学生背开除后,教授写下了这一封信。
在起初,这位学生的分数是没有资格上这所美国大学的,但是在教授对他的面试中,他表现出的“聪明”这一优点,使得教授下定决心为这一名学生做下担保。学生得偿所愿,然而在学生入学后,他种种的表现,使得教授很快的发现,他当初的错误——这名学生很“聪敏”。
老师让买的书他不去买,回答问题并没有仔细思考而是凭借小聪明,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揣摩他人想法沾沾自喜。他去复制别人的论文,不用心总结,被教授发现后,也并不悔改,这是极为恶劣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不“聪敏“。不论是知识、阅历、亦或是人生,都不是跳跃发展的,我们都应该从每一次的经历或是失败中的到启迪,这是代表我们确实的得到了成长。当你在网上浏览一些他人的见解时,你大概的浏览一遍,认为自己懂得了,实际上不然。他人的见解是他们对于一件事情不全面的看法,人总是有疏漏的,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当你去看他们的见解时,你又会有所疏漏,在吸取一些作者的主要思想后,夹杂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这会使你的看法更具偏差。如果作者可以提取80%的有效信息,那么你能掌握的也最多不过80%,久而久之,你的整个概念框架就会出现极大的偏差。
这不仅仅在学习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和事情,我们的自大狂妄,往往会害了我们。我们应该在此刻塌下心,沉静下来去做好每一件事。最后,谢谢王建民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