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泛型程序的定义和使用
1.为什么要使用泛型程序设计
泛型程序设计意味着编写的代码可以被很多不同类型的对象所重用。同时,使得程序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安全性。
ArrayList<String> files = new ArrayList<>();
泛型使用类型参数来指示元素的类型,例如“String”。有两个好处:
- 当调用get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编译器就知道返回值的类型是String,而不是Object
String filename = files.get(0);
- 当调用ArrayList中的add方法时,只能限定传递给add方法的参数的类型是String,这样可以进行检查,避免插入错误类型的对象。例如:
files.add(new File("..."))
这样代码是无法通过编译的。但是如果不使用泛型,files就是一个Object类型的对象,那么这条代码是可以通过编译的。
2.定义简单泛型类
public class Pair<T> // 类中引用了一个类型变量T
{
private T first; // 指定域的类型
private T second;
public Pair() { first = null; second = null; }
public Pair(T first, T second) { this.first = first; this.second = second; } // 指定方法参数的类型
public T getFirst() { return first; } // 指定方法返回参数的类型
public T getSecond() { return second; }
public void setFirst(T newValue) { first = newValue; } // 指定方法参数的类型
public void setSecond(T newValue) { second = newValue; }
}
3.在普通类中定义泛型方法
class ArrayAlg{
public static <T> T getMiddle(T..a){
return a[a.length/2];
}
}
当调用一个泛型方法时,在方法名前的尖括号中放入具体的类型:
String middle = ArrayAlg.<String>getMiddle(" ...","...","...")
4.类型变量的限定
class ArrayAlg
{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 Pair<T> minmax(T[] a)
{
if (a == null || a.length == 0) return null;
T min = a[0];
T max = a[0];
for (int i = 1; i < a.length; i++)
{
if (min.compareTo(a[i]) > 0) min = a[i];
if (max.compareTo(a[i]) < 0) max = a[i];
}
return new Pair<>(min, max);
}
}
为了确定T所属的类有compareTo方法,可以将T限制为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的类,也就是<T extends Comparable>。一个类型变量或通配符可以有多个限定,用“&”连接即可。
二、泛型程序的约束和局限性
1.不能用类型参数代替基本类型。
例如:不能用Pair<double>,而只能用Pair<Double>
2.运行时类型查询只适用于原始类型
如果想要查询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泛型类型时,使用instanceof会得到一个编译器错误,如果使用强制类型转换会得到一个警告。
虚拟机中的对象总有一个特定的非泛型类型,因此,所有的类型查询只产生原始类型。
if (a instanceof Pair<String>) // 得到一个编译器ERROR
if (a instanceof Pair<T>) // 得到一个编译器ERROR
Pair<String> p = (Pair<String>)a; // 得到一个警告,因为测试的只是a是否是任意类型的一个Pair,而无法限定是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