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是非常理解.NET中HttpWebRequest的KeepAlive属性有何用处,看了这篇文章就清楚了!
http://www.cnblogs.com/lwzz/archive/2011/08/15/2139937.html
摘录如下:
有人也许会问,Http不是基于TCP/IP的吗?而这个是可以保持状态的。怎么Http就是无状态了的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以后我们WCF中选择协议也有帮助。
Http是属于最高层的应用协议,基于TCP/IP,也就是说它在TCP/IP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概念和规定。因此,无状态是Http规定的,是为了适应Web的要求而规定的。Web应用经常面对大量的访问,如果都保持TCP的连接状态那么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就会演变成了类似“客户端/服务端”一对一模型。因此,Http规定了它是无状态的,也就是说,处理完一个请求并返回以后,服务器端就要直接关闭掉TCP连接,不管相同的客户端是否再次发送请求。以这样的形式来实现单向的Request/response模式的。
上面我说的是Http 1.0 的规定。用图来表示就是:
注意,服务端关闭连接这个动作不可少。这样才是无状态。也就是说HTTP 1.0的协议的无状态是由这4个步骤组成,缺一不可。一个连接请求就在一次处理后关闭。
看到这里如果对浏览器有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其实这个模型并不高效。在当初网页主要是HTML文本的时候还可以,但是现在一个的网页里都包含了非常多的诸如img,javascript,css等元素,这使得浏览器在解析由服务器发回的HTML网页以后,如果解析HTML时发现了上面这些元素的标签,那么还要多次的发起连接请求。而每次建立连接请求都需要三次握手,比较耗资源。因此,HTTP 1.0对于现在的网页来说并不很适合。
浏览器生成一个完整的页面,一共发送了N+1条请求。1就是指返回的HTML网页字符串,N是其中包含的资源,由浏览器解析HTML标签后发出。
如图: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要是能够在一条已建立的连接上,多处理几次资源请求就好了。也就是连接能够复用,更直接了当的说就是当服务器处理完一条资源请求时,不要像1.0那样马上关闭连接,而是等一段时间。
持久连接
在1.0+(1.0的各种修正版本)以及1.1中,允许HTTP设备在事务处理结束以后仍然将TCP保持在打开的状态,以便为未来的HTTP请求重用现存的连接。在事务处理结束以后仍然保持打开的连接我们就叫做“持久连接”,持久连接在1.0+和1.1中是通过不同方式确定的:
- HTTP 1.0中通过首部插入keep-alive信息表明是持久连接
- HTTP 1.1中默认是持久连接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方式
1.keep-alive
客户端 :实现HTTP/1.0 keep-alive连接的客户端可以通过包含connection:Keep-Alive首部请求将一条连接保持在打开状态。
服务器端:如果服务器端愿意将一条连接保持在打开状态,那么就在响应头部中同样插入connection:Keep-Alive ,否则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响应你这条信息后我就要把TCP连接给关闭掉。
HTTP 1.0 中keep-alive不是默认采用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主动的往头部加入这个信息,那么就意味着是一次HTTP请求就会打开关闭一次TCP连接。客户端通过检查服务器端的响应有没有connection:Keep-Alive,就可以知道服务器发出响应以后是否会关闭连接了。
2.和keep-alive正好相反,在HTTP1.1中持久连接默认是激活的,除非你发送了Connection:close表明可以关闭连接。HTTP1.1客户端假定在收到响应之后,除非响应中包含了Conncetion:close,否则HTTP/1.1的连接就仍然维持在打开的状态。
因此,这时服务器对于关闭TCP连接就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当收到浏览器发送的关闭连接请求后关闭该TCP请求(意味着浏览器已经把该网页所需的请求资源已经拿完了,无需再从这条连接里获取其他资源),另一种就是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就算浏览器没有发送关闭连接的请求,服务端也会因为超时而自动关闭该条TCP连接。
因此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HTTP请求中还包含了HTTP的版本信息,因为这会影响到双发对于关闭请求的理解。
当然HTTP 1.1除了这条改进之外,还增加了诸如PUT,DELETE等动作。在接下来讲REST的文章的时候会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