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总结一下mini2440的内核制作过程。
一、
将内核文件拷贝至目标目录,解压。
二、清除中间文件
命令:make distclean
三、配置内核文件
将开发板厂商制作好的内核文件拷贝至内核文件目录,并命名为.config,退出保存。
这里有个特别坑的,就是老师给的内核文件在配置时保留了他自己PC的信息,所以我开始编译内核一直无法成功。
就是这个挨千刀的错误。解决办法嘛,其实也蛮简单,修改一下编译选项。
命令:make menuconfig ARCH=arm,然后找到下图这个
一定要把前面的清空,删掉!!! 然后在Uboot目录下tools文件夹中找到mkimage,将这个文件复制到/bin/中
四、编译内核文件
做好以上几步,就可以成功地编译了。
命令:make uImag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操作部分就以上这么多。然后有关内核的一些知识神马的,我听完也忘了,这里就抄袭一下国嵌论坛里的吧,以后要用到来这里看看。
------------------------------------------------------------------------------------------------
华 丽 丽 的 分 割 线 华 丽 丽 的 分 割 线 华 丽 丽 的 分 割 线
------------------------------------------------------------------------------------------------
一.内核简介:
1.系统架构
(1)Linux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构成的
(2)用户空间主要是用户应用程序以及一些C库文件,配置文件。一般是看得见的。
(3)内核空间主要是系统调用接口,狭义上的内核,处理器架构相关的代码。
(4)划分两个空间的理由:处理器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模式权限不一样,可以运行的指令不一样。两个空间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操作级别),程序执行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可以起到系统保护作用。比如用户空间级别较低,内核空间级别高。
(5)通过系统调用和硬件中断可以在两种空间相互切换。
2.内核架构(狭义上内核,纯代码)
(1)系统调用接口
(2)进程管理(创建进程---fork,exec,停止进程--kill,exit,控制通信---signal,POSIX机制,共享CPU--进程调度)
(3)存储管理(内存分配,回收,控制多个进程安全的共享内存区域)
(4)CPU架构相关代码(为的是提高至移植性)
(5)设备驱动程序
(6)网络协议栈(只是协议,与硬件无关)
(7)虚拟文件系统(隐藏各种文件系统的具体操作细节,提供统一的文件操作接口)
3.源代码目录简介
(1)ARCH:存放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下设子目录,分别对应具体的CPU,没格子目录还有boot,mm,以及kernel三个子目录,分别对应系统引导以及存储管理,和系统调用
(2)documentation:内核文档,包含帮助信息,修改信息等
(3)drivers:设备驱动目录
(4)include:内核所需要的头文件目录。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平台相关的则放在include相应的子目录中。
(5)fs:存放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每个子目录对应一种文件系统。公用的源代码则用于实现VFS。
(6)net:网络协议的实现目录。
(7)管理源代码:SourceInsight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