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的C语言应用-观察者模式-第四章


    模式介绍:观察者模式(Observer)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在这里,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之为观察目标,而被通知的对象称之为观察者。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而且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所以么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

    image.png

    图表 1观察者模式流程图

    观察者模式在C语言里也是实现形式非常明显的模式。逻辑上和责任链模式最相近的一个设计模式为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和责任链模式的最大的差别在于,事件会被通知到每一个handler,而不是逐级处理。也不存在优先级的说法,也不会出现事件没有处理需要异常函数收尾。一个Observer是否注册和执行不应该影响其他的Observer。而在责任链模式上,前面的责任handler在传递给下一个handler时,是可以改变事件相关变量。

                  但是在C语言实现上,观察者模式的handler绝大部分也是按照链表来组织的,在代码执行上,实际上相当于遍历链表。和责任链模式的区别在于每个handler没有优先级,没有权力决定是否停止遍历,最后事件也不需要被handler消费掉,也就是没有异常函数。

    所以从C语言代码实现上讲,观察者模式可以看作责任链模式的特例。

    1. 无优先级

    2. 不能修改随事件而来的变量。比如在netfilter使用责任链模式就修改了随事件而来的数据包。

    3. 每个handler/observer只能无条件把事件传给observer链表的下一个节点。

    image.png

    图表 2观察者模式和责任链模式对比

    左边是责任链模式,右边是观察者模式的内核代码实现流程。

    观察者模式实现

    观察者节点定义

    //不需要处理结果
    
    typedef int (*observer_func)(char *buf);
    
    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
    
                  struct list_head list;  //内核链表标准结构
    
                  observer_func *handler;  //handler的回调函数,没有优先级
    
    };

    观察者链和处理函数

    //全局的观察者链
    
    struct list_head observer_global_list;
    
    //具体的处理函数
    
    int observer_handler1(char *buf)
    
    {
    
        //do something
    
        return 0;
    
    }
    
    int observer_handler2(char *buf)
    
    {
    
        //do something
    
        return 0;
    
    }
    
    //封装成节点
    
    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node1 =
    
    {
    
        .handler = observer_handler1,
    
    }
    
    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node2 =
    
    {
    
        .handler = observer_handler2,
    
    }

    注册和反注册函数

    特别注意,一般是需要信号量锁定的,因为很可能链条上的函数正在执行。内核里喜欢用rcu锁,可以避免资源互斥引起cpu浪费。

    int observer_register(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node)
    
    {   
    
        //lock observer_global_list
    
        //add node into observer_global_list
    
        //unlock observer_global_list
    
        return 0;
    
    }
    
    int observer_unregister(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node)
    
    {
    
        //lock observer_global_list
    
        //delete node into observer_global_list
    
        //unlock observer_global_list
    
        return 0;
    
    }

    调用流程

    不检查观察者结果,必须全部遍历完。

    int main()
    
    {
    
        struct list_head *node;
    
        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node_func;
    
        char buf[16];
    
       
    
        observer_register(&node1);
    
        observer_register(&node1);
    
        //something happend, should trigger responsibility observer
    
        //fill buf with event
    
        list_for_each(node, &observer_global_list)
    
        {
    
            node_func = (struct observer_ops_node *)node;
    
            node_func.handler(buf);
    
        }
    
       
    
        return 0;
    
    }

    内核的观察者模式实现

    观察节点模型

       struct notifier_block {
    
            int (*notifier_call)(struct notifier_block *, unsigned long, void *);  //观察者回调函数
    
            struct notifier_block __rcu *next;  //链表结构
    
            int priority;   //优先级, 内核里这个属于扩展的用法。
    
        };

    下面的例子。

    static struct notifier_block arp_netdev_notifier = {
    
                  .notifier_call = arp_netdev_event,
    
    };

    最后调用notifier_chain_register注册arp_netdev_notifier到netdev_chain链表上。

    事件触发的处理函数

    那么当网络接口状态发生变化时,就通过call_netdevice_notifiers(NETDEV_PRE_UP, dev);调用通知所有注册的observer回调函数。

    函数简化如下。里面需要注意的只有一点,返回结果可能会有NOTIFY_STOP_MASK,允许某个observer停止遍历调用。从这个意义讲,observer既有优先级又能阻止调用,观察者模式和责任链模式的区别就很小了。

    static int __kprobes notifier_call_chain(struct notifier_block **nl,
    
                                                                            unsigned long val, void *v,
    
                                                                            int nr_to_call,     int *nr_calls)
    
    {
    
                  int ret = NOTIFY_DONE;
    
                  struct notifier_block *nb, *next_nb;
    
                  nb = rcu_dereference_raw(*nl);
    
                  while (nb && nr_to_call) {
    
                                 next_nb = rcu_dereference_raw(nb->next);  //取下一个observer
    
                                 ret = nb->notifier_call(nb, val, v);
    
                                 if ((ret & NOTIFY_STOP_MASK) == NOTIFY_STOP_MASK)
    
                                               break;
    
                                 nb = next_nb;
    
                  }
    
                  return ret;
    
    }

    模式实现总结

    总体用法和责任链模式类似,而在内核里实现的观察者模式其实并没有那么“纯粹”,而是扩展了优先级特性和可停止特性。这个破坏了Observer之间的独立性,因为原则上,一个Observer是否注册和执行不应该影响其他的Observer,内核的扩展这就使观察者模式变成了责任链模式模式。

    来源:华为云社区  作者:lurayvis

  • 相关阅读:
    Linux如何开启mysql版本
    解决Centos7安装nginx后提示“Welcome to nginx on Fedora!”,conf.d目录下无default.conf文件
    如何屏蔽root用户(禁止以root用户登陆)的方法
    Linux修改文件时候,产生了一个.swap交换文件,如何删除
    Linux私钥公钥对认证身份,实现免密登陆
    Linux7/Centos7破解root用户密码
    Linux常用命令
    oracle 触发器 dblink
    phoenix sql语句优化
    如何在服务器端获取客户端的数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2020-zhy-jzoj/p/1316572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