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后视镜里蕴含的商业故事】
随着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以个人用户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故事也讲得差不多了。下一个热点风口是什么?
不少人将注意力转到了汽车行业。虽说隔行如隔山,但里面有些商业逻辑是相通的。
2006至2015 年期间,国内汽车保有量 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4.75%。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且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乘用车平均车龄 3.3 年,一线城市平均车龄 3.6 年,均开始进入维修保养高频期。数字庞大的汽车作为新一轮创新的目标客户,形成的产业风口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尤其是汽车电子后装市场。
在汽车上安装电子设备,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模式。前装是车厂在生产时装配的,跟车辆契合度高;后装是用户购买后由第三方甚至自行改装的。一般来说后装电子设备在价格上具有很大优势。
与此前汽车后装电子设备不同,时下后装市场的核心部件就是那块屏幕。将这块屏作为入口,将导航、娱乐和通信功能集成在一起,再套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这个商业故事的可信度和前景就基本齐全了。
智能后视镜是这类产品中的一个子项,它是在汽车的后视镜上加了块屏,并将倒车影像功能作为最大的卖点。倒车影像目前主要是高端汽车才有的配置,对中低端车辆的拥有者吸引力较强,而这类客户规模大数量多,所以相对于常规的后装电子设备,智能后视镜有独特的吸引力。
智能后视镜,听起来就和智能手机有关系。事实上,智能后视镜在技术上并不需要太多创新,内置一张SIM卡,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联网,在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将用户的位置、行为以及车辆的相关数据上传。
听起来这个理念并不玄幻,但一个故事,只靠说的就是吹牛;而把吹的牛实现了,就是牛人。
【转型商业故事的主角:发掘科技】
把小小的智能后视镜做成了大买卖的这家公司叫发掘科技;而帮助他成功的,就是时髦的物联网。
2007年在深圳成立之初,这家公司是单纯做硬件的,从MP3、MP4再到Pad,利润薄,做得非常辛苦,有好几次都到了倒闭关门的边缘。2017年他们开始着手做基于4G的智能后视镜,借助物联网改变了原来的生意模式,从一个单纯的硬件生产厂商变身为一个基于入口开展运营服务的企业。
发掘科技是第一家将4G模块嵌入进智能后视镜的企业,利用先发优势,如今一年的出货量可达到百万量级,锁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他的产品是基于运营商的蜂窝网络进行流量经营的,有了客户,做了入口,有了流量,生意自然找上门来,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收入不仅来自于售卖硬件,还有APP的预装和广告。如今这家公司开始做保险服务生意——因为有客户的行车行为数据,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合理的保险组合,而保险服务费成为企业新的收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后视镜,这个产品做出来了。
将产品规模化复制,达到足够规模,形成流量入口,这个目标实现了。
利用入口开展商业创新,获得除销售硬件之外的收入,很多创新企业都是这么讲故事的;那么发掘科技的营收业绩如何呢?
靠着小小的后视镜,能为发掘科技带来每年数亿元的收入,这在很多大厂商眼中不算什么,但对于一家只有几百人规模的企业来说,确实相当成功了。实际上,这正是物联网行业的特征:行业市场整体呈现碎片化,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构成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产业。
如今发掘科技做得风风火火,但是未来发展也有隐忧:迟早倒车影像会成为家庭轿车的标配,所以以倒车影像为主要卖点的智能后视镜,发展的时间窗口有限。已经做到全国第一的发掘科技要尽快拓展市场空间,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直指海外市场。
发掘科技要将这种模式拓展到海外,需要从海外运营商那里购买流量和卡号。作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想凭一己之力做全球拓展实在是有心无力,于是找到了同城合作伙伴——华为。恰好此时,华为正在布局物联网生态,其核心就是找到发掘科技这样的企业,帮助他们找到技术、业务、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搭建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这个物联网生态是个怎样的世界,下篇文章再细说。
作者:华为云专家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