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


    老师的博客要求如下:

          1、列举本学期的阅读计划。要求读两本软件工程经典书目,其中《构建之法》为必读书目,要发表6篇以上阅读笔记;另外一本要求发表3篇阅读笔记。

          2、在一周之内快速阅读《构建之法》,列出不懂的5-10个问题。


          在正式开始我的博客之前,我想要阐述一下我这不平凡的一周╮(╯▽╰)╭这开学来的第一周嘛,也许是太紧张了(不过我同学说我是水土不服)我居然在周三这个黄金般的下午发烧了!然后开始犯肠胃炎…然后周五的下午眼睛又突然红了……然后周六去上考研的课……然后今天上午去医院看了大夫花了一百块大洋取了药……这下总算是消停了(  ̄ー ̄)于是,中午我才算是开始写作业,啊啊啊啊。不过这也不能算是借口,我会完成作业的!只不过会“打个擦边球”而已,希望老师还有老天能原谅我……呜呜呜╥﹏╥...

          蒽……假期老师就向群里发了几本有关软件工程的书。我大致浏览了一下(不过鉴于寒假……春节……你们都懂得……我就没有仔细阅读),决定选择《梦断代码》这本书来仔细阅读。这本书也是老师曾经推荐过的书目之一,而且我看到好多有关软件工程的论坛上都在推荐这本书。阅读这本书我打算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来读,毕竟这学期的任务很重很重,而且这本书正好又是电子版,我们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的阅读软件上进行阅读,课间、睡觉前、课前甚至是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当然还没有那么夸张,毕竟内容也不太多)。然后对于《构建之法》,老师上课也在参考其教材,所以我决定也是以后每周更新一篇阅读笔记,以便腾出更多后面的时间做些别的事情。

          


    下面是我花了三天(不难受)的时间看的《构建之法》之后提出的 浅显的 小问题( ˇˍˇ ):

         ps.我提出的问题可能都是前六章的,为什么呢?(。﹏。)因为后面邹欣老师讲的实在是太专业了,说实话都看不大懂,而且,时间是真的不怎么够了,所以也可能是我没怎么仔细看。

    一、P10

         中间一段“…………这些事并不能改变软件工程的根本难度,这也是著名的“没有银弹(No Silver Bullet)”论断所阐述的道理…………”

         我不太理解所谓的“没有银弹”论断是什么,还有就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做些什么却无法改变软件工程的根本难度呢?难道开发了新的设计语言或者网上出现了新的技术讨论社区……这些不会使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变得容易些么?(╥╯^╰╥)

    二、P13

         中间部分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冒烟测试(Smoke Tesk)”,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也不理解其与软件工程的关系。

    三、P25

        (第二章老师还没有讲,看起来就要费些劲了。)

         这里有一段两个人的对话情景,我反复看了前后几页,甚至是这一节都看了很多,还是不太明白有关“单元测试”的含义,单元测试是一段由程序员写的代码?还是一种测试程序性能的手段?

    四、P27

         还是中间部分“小飞”和“阿超”的对话,其中有一句话“……100%的代码覆盖率并不等同于100%的正确性!……”我读过整段之后大概能够理解其想表达的含义,但是我还是不太理解什么是所谓“代码的覆盖率”?

    五、P48

         其实是在P47举了一个例子,说关于Al和Bob的任务比较的问题。书中根据标准方差得出的结论是“……显然Bob比Al的交付时间要稳定的多……”,我想问他们的做任务的稳定性是不同,不过不用比较两个人的任务的难易?两个人完成任务的难易不同,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肯定也会不同啊;而每次得到的任务不同,所以标准方差也会有差异,但是只是根据这个判断两个人的稳定性是全面的方法么?

    六、P52

         下面提出了一个概念“技能的反面”,是说我们学计算机的人在毕业的时候在简历上写的东西哪些真的是属于“技能”,哪些是所谓的“技能的反面”,不应该拿到台面上来的。

         邹欣老师在书中说,“…………你发现他把时间都花在“解决(低层次)问题”上了,你想考察的“算法技能”、“C#程序设计技能”都无暇顾及…………”,可是我们“会解决问题”难道不算是技能么?我觉得只不过 不能算是”精通“而已。是这样吗?

    七、P75

        关于“结对编程”我也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地方。书中4.5.2 为什么要结对编程 中说到“……他们并排坐在一台电脑前,面对同一个显示器,使用同一个键盘、同一个鼠标一起工作……”。难道所谓的“结对编程”不是我所理解的两个人一起设计研究商讨程序的功能、代码和测试么?闹到必须是两个人像那样一起工作?

    八、P96

         提到的“瀑布模型”以及涉及到使用这个模型制作产品的几个例子。其中书中说到的“最终产品直到最后才出现”是很令人头痛的局限性,我不明白这个“瀑布模型”为什么会使产品最后才出现,而且我一直觉得我们在生产无论什么产品的时候,产品不是都在最后才会出现的么,为什么会给制造方和客户带来这么大的烦恼?

    Keyboard not found...press F1 to continue:)
  • 相关阅读:
    Anagram
    HDU 1205 吃糖果(鸽巢原理)
    Codeforces 1243D 0-1 MST(补图的连通图数量)
    Codeforces 1243C Tile Painting(素数)
    Codeforces 1243B2 Character Swap (Hard Version)
    Codeforces 1243B1 Character Swap (Easy Version)
    Codeforces 1243A Maximum Square
    Codeforces 1272E Nearest Opposite Parity(BFS)
    Codeforces 1272D Remove One Element
    Codeforces 1272C Yet Another Broken Keyboar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2016helen/p/524797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