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cloud面试题【第二期】


    1. Ribbon和Feign区别

    ①: 二者调用方式不同

    Ribbon添加maven依赖 spring-starter-ribbon 使用@RibbonClient(value=“服务名称”) Ribbon需要自己构建http请求,模拟http请求然后使用RestTemplate发送给其他服务,步骤相当繁琐; feign添加maven依赖 spring-starter-feign 服务提供方提供对外接口 调用方使用 在接口上使用@FeignClient(“指定服务名”)Feign则是在Ribbon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改进,采用接口的方式,将需要调用的其他服务的方法定义成抽象方法即可, 不需要自己构建http请求,不过要注意的是抽象方法的注解、方法签名要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完全一致。

    ②:启动类使用的注解不同:

    Ribbon用的是@RibbonClient; Feign用的是@EnableFeignClients。

    ③:服务的指定位置不同:

    Ribbon是在@RibbonClient注解上声明;Feign则是在定义抽象方法的接口中使用@FeignClient声明。

    1. 全链路追踪有什么用?

    在分布式系统种,由于服务单元数量众多,一个请求可能需要调用多个服务,而内部服务之间也互相调用,如果程序出现了错误或异常,出现问题就难以定位到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故障。所以微服务架构中,必须实现分布式链路追踪, 通俗得讲就是追踪一个请求到底有哪些服务参与,他们的调用顺序,是否执行成功,还有执行时间这些东西,服务在哪台机器上得一些信息。都可以通过链路追踪进行获取。从而达到每个请求的步骤清晰可见,出了问题,很快定位。

    1. Spring Cloud的常见组件

    springcloud 开源组件集成,包括Eureka、Hystrix、Ribbon、Feign、Zuul等核心组件。

    Eureka:服务治理组件,包括服务端的注册中心和客户端的服务发现机制;

    Ribbon:负载均衡的服务调用组件,具有多种负载均衡调用策略;

    Hystrix:服务容错组件,实现了断路器模式,为依赖服务的出错和延迟提供了容错能力;

    Feign:基于Ribbon和Hystrix的声明式服务调用组件;

    Zuul:API网关组件,对请求提供路由及过滤功能。

    1. 什么是CAP定律?是什么BASE定律?

    CAP 原则是 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lity(可用性)和 Partition-tolerance(分区容错性)的缩写,它是分布式系统中的平衡理论。在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要求所有节点每次读操作都能保证获取到最新数据;可用性要求无论任何故障产生后都能保证服务仍然可用;分区容错性要求被分区的节点可以正常对外提供服务。事实上,任何系统只可同时满足其中二个,无法三者兼顾。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分区容错性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如果选择了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放弃可用性,那么网络问题会导致系统不可用。如果选择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放弃一致性,不同的节点之间的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数据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cap定律cap定律

    BASE 理论针对一致性和可用性提出了一个方案,BASE 是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state(软状态)和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的缩写,它是最终一致性的理论支撑。简单地理解,在分布式系统中,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并且不同节点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存在延时,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最终能够达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BASE 强调的是数据的最终一致性。相比于 ACID 而言,BASE 通过允许损失部分一致性来获得可用性。

    1. 如何保证分布式事务?有哪些解决方案?

    • 强一致性解决方案

    1. 二阶段提交协议(XA协议)

    二阶段提交协议,顾名思义,它具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第二阶段提交。这里,事务管理者(协调者)主要负责控制所有节点的操作结果,包括准备流程和提交流程。第一阶段,事务管理者(协调者)向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发起准备指令,询问资源管理者(参与者)预提交是否成功。如果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可以完成,就会执行操作,并不提交,最后给出自己响应结果,是预提交成功还是预提交失败。第二阶段,如果全部资源管理者(参与者)都回复预提交成功,资源管理者(参与者)正式提交命令。如果其中有一个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回复预提交失败,则事务管理者(协调者)向所有的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发起回滚命令。举个案例,现在我们有一个事务管理者(协调者),三个资源管理者(参与者),那么这个事务中我们需要保证这三个参与者在事务过程中的数据的强一致性。首先,事务管理者(协调者)发起准备指令预判它们是否已经预提交成功了,如果全部回复预提交成功,那么事务管理者(协调者)正式发起提交命令执行数据的变更。

    二阶段提交协议二阶段提交协议

    注意的是,虽然二阶段提交协议为保证强一致性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事务管理者(协调者)主要负责控制所有节点的操作结果,包括准备流程和提交流程,但是整个流程是同步的,所以事务管理者(协调者)必须等待每一个资源管理者(参与者)返回操作结果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同步阻塞问题。其二,单点故障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事务管理者(协调者)和资源管理者(参与者)都可能出现宕机,如果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出现故障则无法响应而一直等待,事务管理者(协调者)出现故障则事务流程就失去了控制者,换句话说,就是整个流程会一直阻塞,甚至极端的情况下,一部分资源管理者(参与者)数据执行提交,一部分没有执行提交,也会出现数据不一致性。此时,读者会提出疑问:这些问题应该都是小概率情况,一般是不会产生的?是的,但是对于分布式事务场景,我们不仅仅需要考虑正常逻辑流程,还需要关注小概率的异常场景,如果我们对异常场景缺乏处理方案,可能就会出现数据的不一致性,那么后期靠人工干预处理,会是一个成本非常大的任务,此外,对于交易的核心链路也许就不是数据问题,而是更加严重的资损问题

    1. 三阶段提交协议

    二阶段提交协议诸多问题,因此三阶段提交协议就要登上舞台了。三阶段提交协议是二阶段提交协议的改良版本,它与二阶段提交协议不同之处在于,引入了超时机制解决同步阻塞问题,此外加入了预备阶段尽可能提早发现无法执行的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并且终止事务,如果全部资源管理者(参与者)都可以完成,才发起第二阶段的准备和第三阶段的提交。否则,其中任何一个资源管理者(参与者)回复执行,或者超时等待,那么就终止事务。总结一下,三阶段提交协议包括:第一阶段预备,第二阶段准备,第二阶段提交。

    三阶段提交协议三阶段提交协议

    • 最终一致性解决方案

    • TCC 模式

    TCC 模式将一个任务拆分三个操作:Try、Confirm、Cancel。假如,我们有一个 func() 方法,那么在 TCC 模式中,它就变成了 tryFunc()、confirmFunc()、cancelFunc() 三个方法。

    tryFunc();
    confirmFunc();
    cancelFunc();

    TCC 模式的流程。第一阶段主业务服务调用全部的从业务服务的 Try 操作,并且事务管理器记录操作日志。第二阶段,当全部从业务服务都成功时,再执行 Confirm 操作,否则会执行 Cancel 逆操作进行回滚。

    TCC 模式TCC 模式

    • MQ模式

    通过引入可靠的消息队列,只要保证当前的可靠事件投递并且消息队列确保事件传递至少一次(使用ACK机制),那么订阅这个事件的消费者保证事件能够在自己的业务内被消费即可。对于Producer端如果推送消息如果失败则进行重发,直到收到ACK停止重发(重发需要使用幂等性,避免Broker产生重复消息),消费端业务端成功消费后返回Success标志,负责Broker会进行重新推送。直到业务端成功消费(业务端需要对业务消息进行去重复)。

    1. 微服务跟SOA架构区别?

    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他是一种设计方法,其中包含多个服务, 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一个服务 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操作系统进程中。各个服务之间 通过网络调用。

    2.微服务架构:其实和 SOA 架构类似,微服务是在 SOA 上做的升华,微服务架构强调的一个重点是“业务需要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会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开发、设计、运行的小应用。这些小应用之间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

    综上 微服务架构 = 80%的SOA服务架构思想 + 100%的组件化架构思想 + 80%的领域建模思想

    End

    欢迎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回复:入群 ,扫码加入我们交流群!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阅读更多文章

  • 相关阅读:
    rtmp_specification_1.0
    RTSP Spectification
    FFMPEG 入门
    Spring Cloud Gateway + Spring Oauth 2.0 整合(服务端与资源端分离)
    深入浅出 Spring Cache 使用与整合(附源码解析)
    Java集合之ArrayList源码分析
    SpringBoot+Mybatis+MybatisPlus 入门整合(三)
    SpringBoot+Mybatis+Generator 逆向工程使用(二)
    SpringBoot+Mybatis整合入门(一)
    SpringBoot+SpringData 整合入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ssqq1lxr/p/1469073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