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基础》笔记 3——扩展的以太网


    0 引言

    这篇欠了好久,一直没补上。写了三个标题放着,想着哪个周六补一下,想着想着就个把月了。当初说什么坚持输出,屁话。
    书归正传,今儿个总结一下以太网扩展的事。为啥扩展?不够用呗,用户越来越多,必须扩。既然叫扩展,就不是新增,在网络层来看,还是一个网络层。

    1 物理层扩展

    物理层进行扩展就是对线路进行扩展,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在使用粗缆、细缆以太网时,为了避免主机距离过远(10BASE-T以太网不超过200米,否则信号传输后会衰弱到CSMA/CD协议不能正常工作)。改用双绞线以太网后,使用光纤(时延小,带宽高)进行集线器与主机间的连接,要求主机和集线器需要接光纤调制解调器,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

    除了主机到集线器,集线器间也可以进行光纤连接,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扩展,如下截图所示。但这样做也有缺点,就是碰撞域的统一降低了吞吐量(转发器和集线器并不会进行缓存)。如截图所示,本来三个独立的碰撞域(吞吐量30Mbps)结合成一个(10Mbps),这就造成在一个时刻三个系的所有主机只能有一个在发送数据。

    2 数据链路层扩展

    既然物理层扩展有那么大缺点,那便自然有更优秀的扩展方式出现。在数据链路层的扩展,以太网桥最先出现。网桥会进行缓存转发,从一个接口收到的以太网帧,会根据其目的地址从地址表中选择某个接口转发出去。1990年出现了交换式集线器,又叫做以太网交换机,替代了以太网桥。此类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有十几或更多个接口,每个接口与一台主机相连,全双工,能同时联通多对接口,并行运行。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专门的芯片进行硬件转发,所以速度比较快。有存储转发(来不及处理可以先存储缓存)和直通(接收时就直接根据目的MAC地址进行转发)两种类型的交换机,如果要进行速率匹配,协议转换和差错检测等,还是需要选择存储转发式交换机。目前一些交换机已经支持两种模式。

    以太网交换机支持即插即用,通过自学习填充交换表。但是仅通过自学习填充交换表,也会有问题。因为在组网时,为了提高可靠性,会有冗余链路,这些链路的出现有可能造成以太网帧在环路中不断兜圈子。如下截图所示,

    因为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以太网连接方式不再是总线式(半双工),而变成了星型拓扑(全双工)。以太网交换机不共享总线,就没有碰撞问题,也自然不需使用CSMA/CD协议。既然以太网最重要的CSMA/CD协议都不使用了,为何还叫以太网?因为帧结构没有变化,仍在使用以太网帧结构

    3 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就是逻辑上是局域网,实际物理连接不是。如下截图中所示,VLAN帧使用IEEE 802.1Q帧格式,每个帧中有明确的VLAN标示符。

    同一个VLAN中的主机,物理位置可在同一个局域网,也可分处不同局域网。VLAN算是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为某些具有共同需求的主机建立一个虚拟的局域网。

  • 相关阅读:
    结构型模式代理&适配器
    创建型模式单例&工厂&建造者&原型
    结构型模式装饰者&桥接&门面
    python中列表(list)的使用
    Win2003 域控制器设置和客户端安装
    Python下冒泡排序的实现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字符串替换
    统计文件中某一字符串出现的次数
    [用户 'sa' 登录失败。原因: 该帐户被禁用]的解决方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million/p/1202346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