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K算法模板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p[100][100],pre[100];
    const int tmin=999999999;
    int maxflow;
    void EK(int start,int end,int n){
        while(1){
            queue<int>q;
            q.push(1);//源点为1,进队
           int  minflow=tmin;
            memset(pre,0,sizeof(pre));//初始化增广路径数组,题目中的顶点是从1开始的
            while(!q.empty()){//bfs找增广路
                int u=q.front();
                q.pop();
                for(int i=1;i<=n;i++){
                    if(dp[u][i]>0&&!pre[i]){//pre[i]除了记录当前顶点的父亲,还记录当前顶点有没被访问过
                        pre[i]=u;
                        q.push(i);
                    }
                }
            }
            if(pre[end]==0)//顶点的父亲为空,表示找不到增广路,很容易理解吧。。
                break;
            for(int i=end;i!=start;i=pre[i]){//找出增广路中最小残余量
                minflow=min(dp[pre[i]][i],minflow);
            }
            for(int i=end;i!=start;i=pre[i]){//更新增广路中正反向弧的流量
                dp[pre[i]][i]-=minflow;
                dp[i][pre[i]]+=minflow;
            }
            maxflow+=minflow;
        }
    }
    int main(){
       int count=0;
       int n,m;
       int t;
       scanf("%d",&t);
       while(t--){
            scanf("%d%d",&n,&m);
           memset(dp,0,sizeof(dp));
           memset(pre,0,sizeof(pre));
           count++;
           int u,v,w;
           for(int i=1;i<=m;i++){
               scanf("%d%d%d",&u,&v,&w);
               dp[u][v]+=w;
           }
           maxflow=0;
           EK(1,n,n);
           printf("Case %d: %d
    ",count,maxflow);
       }
       return 0;
    }

    EdmondsKarp算法,简称EK算法,O(m^2n)

       因为是初学教程,所以我会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公式和证明。也尽量给出了较为完整的代码。 
    本文的目标群体是网络流的初学者,尤其是看了各种NB的教程也没看懂怎么求最大流的小盆友们。本文的目的是,解释基本的网络流模型,最基础的最大流求法,即bfs找增广路法,也就是EK法,全名是Edmond-Karp,其实我倒是觉得记一下算法的全名和来历可以不时的拿出来装一装。 
        比如说这个,EK算法首先由俄罗斯科学家Dinic在1970年提出,没错,就是dinic算法的创始人,实际上他提出的也正是dinic算法,在EK的基础上加入了层次优化,这个我们以后再说,1972年Jack Edmonds和Richard Karp发表了没有层次优化的EK算法。但实际上他们是比1790年更早的时候就独立弄出来了。 
        你看,研究一下历史也是很有趣的。 
        扯远了,首先来看一下基本的网络流最大流模型。 
        有n个点,有m条有向边,有一个点很特殊,只出不进,叫做源点,通常规定为1号点。另一个点也很特殊,只进不出,叫做汇点,通常规定为n号点。每条有向边上有两个量,容量和流量,从i到j的容量通常用c[I,j]表示,流量则通常是f[I,j]。通常可以把这些边想象成道路,流量就是这条道路的车流量,容量就是道路可承受的最大的车流量。很显然的,流量<=容量。而对于每个不是源点和汇点的点来说,可以类比的想象成没有存储功能的货物的中转站,所有”进入”他们的流量和等于所有从他本身”出去”的流量。 
        把源点比作工厂的话,问题就是求从工厂最大可以发出多少货物,是不至于超过道路的容量限制,也就是,最大流。 
        比如这个图。每条边旁边的数字表示它的容量。 
        

       下面我们来考虑如何求最大流。

        首先,假如所有边上的流量都没有超过容量(不大于容量),那么就把这一组流量,或者说,这个流,称为一个可行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零流,即所有的流量都是0的流。 
    我们就从这个零流开始考虑,假如有这么一条路,这条路从源点开始一直一段一段的连到了汇点,并且,这条路上的每一段都满足流量<容量,注意,是严格的<,而不是<=。那么,我们一定能找到这条路上的每一段的(容量-流量)的值当中的最小值delta。我们把这条路上每一段的流量都加上这个delta,一定可以保证这个流依然是可行流,这是显然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流,他的流量是之前的流量+delta,而这条路就叫做增广路。 
        我们不断地从起点开始寻找增广路,每次都对其进行增广,直到源点和汇点不连通,也就是找不到增广路为止。当找不到增广路的时候,当前的流量就是最大流,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寻找增广路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的从源点开始做bfs,并不断修改这条路上的delta量,直到找到源点或者找不到增广路。 
    这里要先补充一点,在程序实现的时候,我们通常只是用一个c数组来记录容量,而不记录流量,当流量+1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容量-1来实现,以方便程序的实现。 

  • 相关阅读:
    Sprinig.net 双向绑定 Bidirectional data binding and data model management 和 UpdatePanel
    Memcached是什么
    Spring.net 网络示例 codeproject
    jquery.modalbox.show 插件
    UVA 639 Don't Get Rooked
    UVA 539 The Settlers of Catan
    UVA 301 Transportation
    UVA 331 Mapping the Swaps
    UVA 216 Getting in Line
    UVA 10344 23 out of 5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3224ACMer/p/467948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