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常用命令(二)


    常用的基本命令

    用户管理

    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用户账号的添加、删除与修改
    • 用户口令的管理
    • 用户组的管理

    添加用户-useradd

    useradd -m user1 # 创建一个用户并自动创建猪目录
    # 选项如下
    -c comment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
    -d 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
    -g 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G 用户组,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
    -m 使用者目录如不存在则自动建立。
    -s 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
    -u 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
    

    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

    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etc/shadow,/etc/group等。

    删除用户-userdel

    userdel -r user1 # 删除用户并删除主目录
    

    此命令删除用户kuangshen在系统文件中(主要是/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的记录,
    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修改用户-usermod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usermod -d /home/z –g dev user1  #将用户1的主目录改为/home/z,组改为dev
    

    常用的选项包括 -c, -d, -m, -g, -G, -s, -u以及-o等 ,这些选项的意义与 useradd 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切换用户-su

    su 用户名 # 如果有设置密码就要输入密码
    # 注意!在Linux中输入密码是没有响应的
    

    密码问题

    passwd 用户名 # 刚创建的用户就直接输入新密码,一般与useradd连用
    
    passwd -l 用户名 # 锁定用户,一旦锁定无法登录
    passwd -u 用户名 # 解锁
    passwd -d 用户名 # 清空密码
    

    用户组管理

    本质是对/etc/group文件进行操作

    创建用户组-groupadd

    groupadd 组名 # 创建用户组,id自增
    groupadd -g 999 组名 # 创建用户组,指定id为999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groupdel 组名 
    

    修改用户组-groupmod

    groupmod -n 新组名 -g 1000 原组名
    -n 改名
    -g 改id
    

    相关文件(扩展)

    /etc/passwd文件

    image-20200904172217563

    用户名:口令(shell登录密码,不可见显示为X):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etc/shadow 存着加密的口令

    /etc/group 存放用户组信息

    磁盘管理

    Linux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
    Linux磁盘管理常用三个命令为 df、du 和 fdisk。

    • df :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 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列出整体磁盘使用量-df

    df # 列出文件系统使用情况
    df -h # 文件大小人性化
    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
    -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 :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
    -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例如 ext3) 也列出;
    -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du

    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
    -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其他命令

    hostname 可以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name 修改主机名

    查看文件,可能会觉得硬链接和复制文件很像,就是拷贝一份!其实可没那么简单。

    之后的操作:在修改文件1内容时,有链接关系的文件都会同时更新。

    在删除源文件1之后,硬链接不受影响,仍然可用。而软链接报红,无法使用。

    最后可通过 ln -snf [目标文件] [软链接地址]修改软链接。

  • 相关阅读:
    旋转数组求最小值
    docker
    php爬虫
    docker,docker-compose 安装
    ReactPHP
    Workerman了解一下
    ubantu 运行.sh 脚本的问题
    ubantu 文件权限 Permission denied
    ubantu 文件属性
    mysql命令行中执行sql的几种方式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101-/p/1361661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