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静态块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些代码必须在项目启动的时候就执行的时候,需要使用静态代码块,这种代码是主动执行的

    静态代码块的初始化顺序

     class Parent{ 
    static String name = "hello"; 

    System.out.println("parent block");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parent static block"); 

    public Parent(){ 
    System.out.println("parent constructor"); 



    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static String childName = "hello"; 

    System.out.println("child block");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hild static block"); 

    public Child(){ 
    System.out.println("child 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StaticIniBlockOrd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hild();//语句(*) 

    }

    问题:当执行完语句(*)时,打印结果是什么顺序?为什么?
    解答:当执行完语句(*)时,打印结果是这样一个顺序 :

     parent static block
    child static block
    parent block
    parent constructor
    child block
    child constructor

    分析:当执行new Child()时,它首先去看父类里面有没有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它先去执行父类里面静态代码块里面的内容,当父类的静态代码块里面的内容执行完毕之后,接着去执行子类(自己这个类)里面的静态代码块,当子类的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之后,它接着又去看父类有没有非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就执行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接着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父类的构造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它接着去看子类有没有非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就执行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再去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这个就是一个对象的初始化顺序。

    总结:
    对象的初始化顺序:首先执行父类静态的内容,父类静态的内容执行完毕后,接着去执行子类的静态的内容,当子类的静态内容执行完毕之后,再去看父类有没有非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就执行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父类的非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接着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父类的构造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它接着去看子类有没有非静态代码块,如果有就执行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执行完毕再去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总之一句话,静态代码块内容先执行,接着执行父类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方法,然后执行子类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方法。

    注意:子类的构造方法,不管这个构造方法带不带参数,默认的它都会先去寻找父类的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如果父类没有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那么子类必须用supper关键子来调用父类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否则编译不能通过。

    关于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些代码非静态代码块与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

    父类静态代码块>子类静态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父类动态块>子类构造函数=子类动态块。

    看代码放置的先后顺序。

  • 相关阅读:
    schema的详解
    递归删除文件
    如何写一个schema文件
    如何写一个dtd文件
    WebService随笔记录
    文件分割
    三级数据显示
    数据库锁表查询及解除方法
    list分页
    JXLS模板导出多个sheet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CKS/p/578262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