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wiki pedia http://zh.wikipedia.org/zh/%E6%8E%A7%E5%88%B6%E5%8F%8D%E8%BD%AC
起源
早在2004年,Martin Fowler就提出了“哪些方面的控制被反转了?”这个问题。他总结出是依赖对象的获得被反转了。基于这个结论,他为控制反转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名字:依赖注入。许多非凡的应用(比HelloWorld.java更加优美,更加复杂)都是由两个或是更多的类通过彼此的合作来实现业务逻辑,这使得每个对象都需要,与其合作的对象(也就是它所依赖的对象)的引用。如果这个获取过程要靠自身实现,那么如你所见,这将导致代码高度耦合并且难以测试。
IoC 亦称为 「依賴倒置原理」("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Martin 2002:127)。差不多所有框架都使用了「倒置注入(Fowler 2004)技巧,這可說是IoC原理的一項應用。SmallTalk,C++, Java 或各種.NET 語言等面向對象程序語言的程序員已使用了這些原理。
控制反转是Spring Framework的核心。
应用控制反转,对象在被创建的时候,由一个调控系统内所有对象的外界实体,将其所依赖的对象的引用,传递给它。也可以说,依赖被注入到对象中。所以,控制反转是,关于一个对象如何获取它所依赖的对象的引用,这个责任的反转
术语
Class X 依賴于 class Y 只在如下狀況中成立:
- X 擁有 Y 的控制並且在 X 中使用 Y
- X 是 Y 的派生物
- X 依賴于 Z,而 Z 又依賴于 Y (transitivity)
X 依賴于 Y 並不表示 Y 也依賴于 X。但如果 X 和 Y 同時依賴于對方,這種依賴性被稱作 循環依賴:這時,X 無法和 Y 分開單獨使用,反之亦然。如果在一個面對對象程式中擁有太多的循環依賴,這可能表示這個程式是個欠佳的設計。
打破依赖
如果类X的一个实例对象x调用了类Y的一个实例对象y的方法,那么就称类X依赖于类Y。为了打破这种依赖——“反转”,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接口I(第三方类),接口I中声明了对象y将被对象x调用的所有方法;然后,我们对类Y稍加改造,使其实现接口I;最后,我们把在对象x中对y的调用改为对接口I中对应方法的调用。经过这番改造后,原先的X对Y的依赖关系不存在了,类X和Y现在都依赖于接口I。
这种通过引入接口I来消除类X对Y的依赖的方法,被称作“控制反转”,又叫做“依赖注入”。
需要注意的是,类Y可能还依赖于其他类。在应用反转之前,X依赖于Y,从而也间接依赖于Y所依赖的所有“其他类”。应用控制反转之后,不仅X对Y的直接依赖,且前面提到的那些所有的间接依赖也消除了。而新引入的接口I则不依赖于任何类。
IoC 的類型
Martin Fowler 將 IoC 分成三類。
- Type 1 : 基於interface (interface injection)。Depending object 需要實作(implement) 特定 interface 以供框架注入所需物件。
- Type 2 : 基於setter (setter injection)。Depending object 需要實現特定 setter 方法 (但不需要依賴特定interface),
- Type 3 : 基於constructor (constructor inj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