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出颠覆式的创新,首先要会问出“元问题”。
我们运用‘第一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想要做出颠覆式的创新,首先要用“第一原理思维”,问出“元问题”,之后所有的技术方向都围绕这个“元问题”。
那么,电动汽车的“元问题”是什么?“电动汽车”是一个词组,从语法上分析,“汽车”是中心词,“电动”是限定词。比较思维就是从“限定词”入手,电动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经济……于是,我们的思维就被这个“限定词”限定住了。而“元问题”,是回到“汽车”这个中心词,汽车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类拥有更快的速度,汽车消费的本质不是为了省油,而是跑得快——更恰当地说,是追求跑得快的感觉,尤其是那种一踩油门的强烈推背感。所以,为什么电动汽车要做成超级跑车?电动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挂挡、换挡,一脚踩下去,电流就上去了,加速特别快。最新的 Model S 的百公里加速超过了惊人的 3 秒,价格却比其他超级跑车便宜很多,岂有不让人心动之理?马斯克通过“元问题”的思考,把电动车做得比大多数汽车都接近车的本质,这就是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比较思维”的重点就不是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案,而在曾经出现的“例外”中淘金,甚至是寻找打破常规的“黑天鹅”。这正是管理学的原则,也是找到“元问题”的思维方法:用制度去管理正常现象,而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应该放在“例外”现象上。你有一个很麻烦的客户,总是投诉奇怪的问题,你会觉得他很烦,还是把他当成一个有价值的“例外”去研究?你管理的销售区域,有一个小区成绩一直很好,你是凭直觉认为小区经理有能力,还是该“例外”的区域可能有不同寻常的机会?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有一段话:“正是例外让事情变得重要起来。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别,因为它们最富有启发性。”
把自己放在新人的位置上。商业史上的大部分创新都是由外来的新势力实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早在 1998 年,微软内部就开发出了采用触摸屏产品,但盖茨不喜欢它,因为它的界面“不像 Windows”,不是为鼠标键盘输入设计的。Windows 就是上帝,一切创新都必须兼容 Windows。这个标准扼杀了微软内部的许多创新。思考“元问题”需要资深人士的经验,但从“元问题”出发的“根技术”又会危害资深人士的既定利益。大公司的创新如此之难,以至于微信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但如果微信是出自 QQ 团队,那么它从一开始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创新思维从来就没有什么武林秘笈,即使日常工作中绝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元问题”思考,你仍然需要大量的训练,跳离“舒适区”。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找出“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