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阅读一本书》(大纲)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主旨,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一部论说性的作品,会承诺指导我们做某件事。为了确定作者有没有遵守承诺,我们一定要找出他的propositions(主旨)才行。

        共识→主旨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arguments(论述)。论点都要包含一些用某种方式表达的陈述。

        表达论述时,会使用一些字眼把相关的陈述联系起来。

        说明论点时,必须用一些句子论述。

        除了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发现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点。

       书中的主要部分,与主要段落都包含了很多主旨,通常还有许多论点。

        分析过一本书的大纲与意图。将一本书细分出各部分,从而找到主旨与论述。然后再分析一个论述由哪些主旨构成。你就真的了解了这本书。

    句子与主旨

         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一个字可能代表多重的意思,一个意思也可能以许多字来代表。

        语言及思想或知识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即使纽扣与钮扣洞之间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并不是每个句子都是在谈论主旨,有时它只是表达疑问,而主旨是它的答案。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和观点。表达希望或企图的句子不传达知识,它只是让我们了解一些作者的意图。

        复合句可能表达许多不同的主旨。

        要能分析出复杂句中的不同主旨。

        未解析的、不透明的文字、句子与段落是沟通的障碍,而不是媒介。

        分析阅读第六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第七规则:从相关文具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以上规则仅是用于论说性书籍。

    找出关键句

        当你碰到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应该会特别吃力。

        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句子最重要。作者与你沟通的核心就在于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掌握这些重点就要找出关键句。

        有些书的重点会用特殊印刷方式体现出来,应重点观察并理解。

        有些书的主旨句处于明显位置。

        以同样速度阅读全书,而不是着力于重点,是读不好书的。

        阅读的本质: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如果需要自己去找主旨句,那些都不懂的可能就是。

        找到重点词,在它的附近可能就是主旨句。

        主旨就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找出有始有终的顺序,可能已经找到重要的关键句。

        注意顺序是有始有终,无论先后。

        头脑无警觉,看不出论述。

        在困惑的地方停顿。

    找出主旨

        发现文字的意义→与作者达成共识→发现主旨

        文法很重要,你要懂一些。

        主旨蕴含的涵义是超出阐述它的句子的,你要借助前后相关的句子来了解那个问题句。

        含有多主旨的句子不分析清楚,你是不能理解他的。

        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理解到的主旨。

        甚至必须用书面用语去转述作者的原意,才算理解作者说了什么。

        当读者不能理解描述同一主旨的不同句子时,读者就会把这些句子想象成不同的主旨。

        不能用不同语句描述同一主旨的人,就是没有理解这个主旨。也不能做主题阅读。如果你不能就主旨举出任何相关例子,就要怀疑自己是否懂了这个主旨。有些科学性主旨需要用实验来明白。主旨存在与客观现实,如果你不能展示与主旨相关的任何东西,你就是在玩弄文字,而不是理解思想或知识。

    找出论述

        论述并不会限定于某种协作单位里。

        如果找不到明显的论述,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组合文句,并组织成合理的论述。

        在书中用记号标出那些应该顺序阅读的地方。

        不同的作者对论述与段落的安排是不同的,以数学或几何学方式写作的作者会安排得更清晰些。

        将每个论述的步骤都说明的一清二楚。

        推理的单位是论述,如果你能在阅读任何一本书时发现这些论述,就不太可能错过这些论述的先后顺序了。

        论述是为一般读者准备的,其逻辑关系相对简单。

        善于捕捉处于不同位置的理由与结论,并能找到其间的联系。

        归纳法与演绎法。

        找出作者认为的假设、证实和自明之理。这些对理解接下来的论述很有用。

        论述开始于假设或自明之理。

    找出解答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引入了新问题。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利用规则五到八就能回答真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也能解答这本书是如何叙述这些问题的。

    规则回顾: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2. 用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在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1.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2.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3.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4. 确定作者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最后一个阶段。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

        要和作者进行一种善意的,符合礼仪的对话。

        读者该如何进行对话呢?

        读者有义务,也有机会回话。

        读者即使不同意作者,也应有清晰的理由。或是对问题提出怀疑的论断。

        对一本书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本书。

    受教是一种美德

        思维的礼节。

        没有一本书会无懈可击,也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

        在完全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该批评作者。但在在能批评作者的时候,还是要行使这种权利。

        受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美德。最能学习的读者,也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引导读者在最后一个阶段训练自己受教的能力。

    修辞的作用

        教学与学习受教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为了良好的沟通,需要学习修辞知识。

        沟通时(读书时)的倾听者要有自己的意见。

        对修辞技巧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在说什么,并准备作出评论。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文法、逻辑、修辞。只有完成前两个阶段,才有资格批评。

        批评一定要在完成对整书的了解加架构理解并重建之后。即使是能快速完成并融会贯通架构理解重建的专家,也得先完成架构理解重建才能开始批评。

        第九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还不清楚作者意图就提出反对意见是一种无礼。

        暂缓评论的意识是你还没有被作者说服。

        很多人会把评论和“不同意”搞混,就算他没搞混,也未必会去正确善意地评论。

        很多作者都有被瞎批评的经历。在批评者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甚至不能描述对这种观点持何种反对意见的时候,可以不理会这种批评。

        缺乏理解的暂缓评论并没有意义。

        所谓的“我懂了”意味着你要做很多工作并有自我评判的能力。

        而只有在付出最大努力,并不是因为你自己的原因不能继续推进的时候,才能说“我不懂”。

        有的书在你读完之前或者读完它的前导书籍之前,不要轻易评论或是说“我懂了”。

        比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逻辑和形上学的学术观点之上的,如果你只读过《诗学》,其实你很难清楚体会他在这本书里说什么。这种情况在别的作者身上一样存在,尤其是那些思想深邃,理论宏大的人。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无论是同意还是反对作者,都要以诚实地追求真理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学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化解争议

        不要绝望地与不同的意见对抗。

        理性本来是达成一致的基础,但理性中的不完美部分和兽性却成了难以达成一致的源泉。由于误解而长生的不同意见是可以更正的。

        知识的不相当造成的不一致是可以通过教导更正的。

        在理性之下的分歧比较难以解决,除此之外的分歧都能通过知识的传播和对误解的消除,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只有双方对透过证据而达成对某观点的一致抱有信心,争议之上的沟通才是有意义的。

        当与作者的观点出现不一致时,再做深入研究时仍可以作者的观点为指引。

        不能区分个人观点与有理论基础的观点的区别,就无法从阅读中体会到知识,他顶多是对作者的个人意见有了更多的了解,而未必是知识。

        如果是对作品本身感兴趣而非作者,那就应该审慎对待自己评论的权利。他必须在知识和观点间做出区分,否则他只是学到了观点,而不是知识,尤其是他可能把知识当作个人观点来看待。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然而知识并非恒定的,知识现有的证据支持它,也许不久他又会被新的证据推翻,这就是知识的不绝对性。

        我们所讨论的知识是指有理论支持可辩护的理论,在我们的评论中,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要求,那也只能算是个人的感觉或意见。

        规则九到规则十一讨论的是评论式阅读。这种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辩论。

        在评论式阅读开始之前,第一要完整了解这本书,第二不要争抢好辩、盲目反对,第三要认同知识上的不同意见是一种大体上可解决的问题。读者要为自己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读者的问题,即读者与作者间的分歧。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如果一本书没看懂,理所当然应该继续看下去,直到看懂。

        即使是因为书的原因而看不懂,也应该找到理论支撑,比如说能证明书的架构混乱,关键词语意模糊,那么这样一本书也没有评论的价值。

        只有你看懂全书并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才算你看完了一本书,当然你有可能并不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这种情况还蛮常见的。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读懂一本书是读者与作者心意上的相同,是拥有了通过作者的语言洞察作者意图的能力。

        而同意一个作者的观点是包含两层意义的,第一层是同意他使用这种说法来诠释观点,之后是针对于这种观点本身的同意或不同意。

    偏见与公正

        当你遵守之前的规则,并对一本书有了不同意的想法,那就是作者出了错。而理想化的辩论要满足三种条件:第一点,不要带有情绪;第二点:给对手提出假设的机会,哪怕这个假设正好与你的假设相反,无论哪种假设都是一种假设,都是可以在辩论中接受的。第三点:尝试不偏不倚,以化解一些因派别之争造成的盲点。

        但这三种条件太难以达成了,所以就有了可以提出四种评论的替代方法,这四种评论是:

    1.          你的知识不足
    2.          你的知识有错误
    3.          你不合逻辑
    4.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这些话也不是轻易说出的,要有理论支撑。而且要真对于出现问题的地方。

    判断作者论点是否正确

        知识不足是指该知识和作者论点相关。如果它拥有这样的知识就会下不同的结论。

        知识错误是指他的理念与事实不符。

        不合逻辑是指推论荒谬。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咱还评论在这里有了新意义,即作者并没有解决他提出的所有问题。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一本书困扰你时,不建议你去阅读评论这本书的文章。

    相关经验的角色

        阅读科学类作品时,你需要点特殊经验。

        阅读历史作品时,兼有对一半经验和特殊经验的需求。

        如何确定你是否拥有这种经验呢,那就用举例法吧,你就书中的观点能否举出例子呢?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有些巨著是需要前导书籍铺垫的。

        人类的书籍是有明显时间性的,后代的作品往往受前代作品的影响,如果你恰巧读过某本作曾经影响了你正在读的作品的作品,那也许你会受到很多启发。

        外部阅读往往能为你现在的阅读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脉络。

        我们甚至不妨读读作者读过的书。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尽量少用导读与摘要。

        读完书之前不要读导读。

        摘要可以在主题阅读时告诉你要不要读这本书,但不能代替阅读。

    如何运用工具书

        正确地使用工具书,对工具书提出正确的问题。你还得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你的答案。你还得对主流工具书有个全盘的了解。

    如何使用字典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

        所谓的规则,越通用就越不好用。

    两种实用性的书

        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

        实用类书籍包括规则性书籍和原理性书籍。

    说服的角色

        实用书籍依然难逃夹杂雄辩。

        有时这种夹带也是作者为了在情绪上触动你。

        实际的思考与行动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

        注意一下那些狡猾的雄辩,可能饶过你的大脑直接影响你的心,这就好像吃了一丸不知所谓的药。

        但如果遵循我们之前的法则,就能尽早察觉作者的诡计。

        实用性书记中的雄辩和论述可能受作者人格影响,甚至受其时代背景影响,一定要注意区分其中与现时代不同的各种观点。

    赞同实用书之后

        改良版四大问题:

            这本书在谈些什么?

            为了找出书中的意义或内容仍然要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内容真实吗?

            这本书与我何干?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开始谈论想象文学了,不是为了娱乐而读,而是为了评论。

    都想象文学的“不要”

        先说说想象文学与之前讨论的其他问题的区别,再来谈原则可能对理解原则更有好处。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想象文学更多利用文字本身的言外之意。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想象文学能给我们提供哲学科学书籍之外的体验,一种衍生的意义,它创造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这种经验是想象文学创造出来的,而我们又可以像从现实经验中学习一样从想象经验中学习。这和我们在现实中获得的或可以获得的经验是有区别的。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1.     你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
    2.     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3.     你不紧要能将整体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够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4.     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
  • 相关阅读:
    最大公约数
    九宫格
    Hanoi双塔问题(简单的枚举)
    最高分
    盒子
    CodeForces Round #303 Div. 2
    关于“被密码保护”的文章
    【学习】组合数的递推公式
    [FZYZOJ 1821] 一道果题
    [FZYZOJ 1889] 厨房救济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tolemaeus/p/how_to_read_a_book_outline.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