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篇代码链接:https://www.cnblogs.com/ouyang_wsgwz/p/7695713.html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
ADT List {
数据对象:D={ ai | ai ∈ ElemSet, i = 1, 2, ... , n, n≥0 }
数据关系:R1={ < ai-1 ,ai > | ai-1 , ai ∈ D, i = 2, ... , n }
基本操作:
InitList( &L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 L 。
DestroyList(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线性表 L 。
ClearList(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 L 重置为空表。
ListEmpty(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 L 为空表,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ListLength(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 L 中元素个数。
GetElem(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1≤i≤LengthList(L)。
操作结果:用 e 返回 L 中第 i 个元素的值。
LocateElem( L, e, compare( )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compare( ) 是元素判定函数。
操作结果:返回 L 中第1个与 e 满足关系 compare( ) 的元素的位序。若这样的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PriorElem( L, cur_e, &pre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 cur_e 是 L 中的数据元素,则用 pre_e 返回它的前驱,否则操作失败,pre_e 无定义。
NextElem( L, cur_e, &next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 cur_e 是 L 中的数据元素,则用 next_e 返回它的后继,否则操作失败,next_e 无定义。
ListInsert(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1≤i≤LengthList(L) + 1。
操作结果:在 L 的第 i 个元素之前插入新的元素 e,L 的长度增1。
ListDelete(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且非空,1≤i≤LengthList(L)。
操作结果:删除 L 的第 i 个元素,并用 e 返回其值,L 的长度减1。
ListTraverse(L, visit( ))
初始条件:线性表 L 已存在,visit( ) 为元素的访问函数。
操作结果:依次对 L 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 visit( )。一旦 visit( ) 失败,则操作失败。
} ADT List
对上述定义的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还可以进行一些更复杂的操作。
例如将两个线性表合并成一个线性表:
1.新集合 A = A U B
1 void union(List &La, List &Lb) { 2 // 将所有在线性表Lb中但不在La中的数据元素插入到La中 3 4 //求线性表的长度 5 La_len = ListLength(La); 6 Lb_len = ListLenght(Lb); 7 8 for (i = 1; i <= Lb_len; i++) { 9 GetElem(Lb, i, e); //取Lb中第i个数据元素赋给e 10 if (!LocateElem(La, e, equal)) 11 ListInsert(La, ++La_len, e); 12 //La中不存在和e相同的数据元素,则插之 13 } 14 }// union
2.新的线性表 LC = LA + LB ,其中LA, LB, LC,都是非递减有序排列
1 void MergeList(List La, List Lb, List &Lc) { 2 // 已知线性表La和Lb中的数据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 3 // 归并La和Lb得到新的线性表Lc, Lc的数据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 4 5 InitList(Lc); 6 i = j = 1; k = 0; 7 La_len = ListLength(La); Lb_ListLength(Lb); 8 while ((i <= La_len) && (i <= Lb_len)) { // La和Lb均非空 9 GetElem(La, i, ai); GetElem(Lc, ++k, bj); 10 if (ai <= bj) { 11 ListInsert(Lc, ++k, ai); 12 ++i; 13 } 14 else { 15 ListIsnert(Lc, ++k, bj); 16 ++j; 17 } 18 19 while (i <= La_len) { 20 GetElem(La, i++, ai); 21 ListInsert(Lc, ++k, ai); 22 } 23 while (j <= Lb_len) { 24 GetElem(Lb, j++, bj); 25 ListInsert(Lc, ++k, bj); 26 } 27 } 28 }// MergeList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
1.静态分配
1 #define MaxSize 50 //定义线性表的最大长度 2 typedef struct { 3 ElemType data[MaxSize]; //顺序表的元素 4 int length; //顺序表的当前长度 5 }SqList; //顺序表的类型定义
2.动态分配
1 #define InitSize 100 //表长度的初始定义 2 typedef struct { 3 ElemType *data; //指示动态分配数组的指针 4 int MaxSize, length; //数组的最大容量和当前个数 5 } SeqList; //动态分配数组顺序表的类型定义
顺序表上基本操作的实现
1.插入操作(将元素e插入到顺序表L中第i个位置)
1 bool ListInsert(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2 if (i < 1 || i > L.length + 1) //判断i的范围是否有效 3 return false; 4 if (L.length >= MaxSize) //当前存储空间已满,不能插入 5 return false; 6 for (int j = L.length; j >= i; j--) //将第i个元素及之后的元素后移 7 L.data[j] = L.data[j - 1]; 8 L.data[i - 1] = e; //在位置i处放入e 9 L.length++; //线性表长度加1 10 return true; 11 }
最好情况:在表尾插入(即 i = n+1),元素后移语句将不执行,时间复杂度为O(1)。
最坏情况:在表头插入(即 i = 1),元素后移语句将执行n次,时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情况:假设pi (pi = 1/(n+1))是在第i个位置上插入一个结点的概率,则在长度为n的线性表中插入一个结点时,所需移动的结点的平均次数为
因此,线性表插入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2.删除操作(实现删除顺序表L中第i个位置的元素)
1 bool ListDelete(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2 if (i < 1 || i > L.length) 3 return false; 4 e = L.data[i - 1];; 5 for (int j = i; j < L.length; j++) { 6 L.data[j - 1] = L.data[j]; 7 } 8 L.length--; 9 return true; 10 }
同上,时间复杂度也为O(n)
3.按值查找(查找顺序表中值为e的元素,如果查找成功,返回元素位序,否则返回0)
1 int LocateElem(SqList L, ElemType e) { 2 int i; 3 for (i = 0; i < L.length; i++) 4 if (L.data[i] == e) 5 return i + 1; 6 return 0; //退出循环查找失败 7 }
时间复杂度也为O(n)。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
单链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中的结点类型为:
1 typedef struct LNode { //定义单链表结点类型 2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3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4 } LNode, *LinkList;
1.采用头插法建立单链表
1 LinkList List_HeadInsert(LinkList &L) { 2 LNode *s; int x; 3 L = (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创建头结点 4 L->next = NULL; //初始化为空链表 5 scanf("%d", &x); //输入结点的值 6 while (x != 9999) { //输入9999表示结束 7 s = (LNode *)malloc(sizeof(LNode)); //创建新结点 8 s->data = x; 9 s->next = L->next; 10 L->next = s; //将新结点插入表中,L为头指针 11 sealed("%d", &x); 12 } 13 return L 14 }
采用头插法建立单链表时,读入数据的顺序与生成的链表中的元素的顺序是相反的。每个节点插入的时间为O(1),设单链表长为n,则总时间复杂度为O(n)。
2.采用尾插法建立单链表
1 LinkList List_TailInsert(LinkList &L) { 2 int x; //设元素类型为整型 3 L = (Link List)malloc(sizeof(LNode)); 4 LNode *s, *r = L; //r为表尾指针 5 scanf("%d", &x); //输入结点的值 6 while (x != 9999){ //输入9999表示结束 7 s = (LNode *)malloc(sizeof(LNode)); 8 s->data = x; 9 r->next = s; 10 r = s; //r指向新的表尾结点 11 scanf("%d", &x); 12 } 13 r->next = NULL; //尾结点指针置空 14 return L; 15 }
时间复杂度跟头插法相同
3.按序号查找结点值
(取出单链表L带头结点中的第i个位置的结点指针)
1 LNode *GetElem(LinkList L, int i) { 2 int j = 1; 3 LNode *p = L->next; 4 if (i == 0) return L; 5 if (i < 1) return NULL; 6 while (p && j < i) { 7 p = p->next; 8 j++; 9 } 10 return p; 11 }
按序号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
4.按值查找表结点
(查找单链表L带头节点中数据域等于e的结点指针,否则返回NULL)
1 LNode *LocateElem(LinkList L, ElemType e) { 2 LNode *p = L->next; 3 while (p != NULL && p->data != e) //从第1个结点开始查找data域为e的结点 4 p = p->next; 5 return p; //找到后返回该结点指针,否则返回NULL 6 }
5.插入结点操作
插入结点操作将值为x的新结点插入到单链表的第i个位置上。代码片段如下:
p = GetElem(L, i - 1); s->next = p->next; p->next = s;
本算法主要的时间开销在于查找第i-1个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若在给定的结点后面插入新结点,则时间复杂度仅为O(1)。
扩展:对某一结点进行前插操作。
//将*s结点插入到*p之前的主要代码片段 s->next = p->next; //修改指针域,不能颠倒 p->next = s; temp = p->data; //交换数据域部分 p->data = s->data; s->data = temp;
6.删除结点操作
1 p = GetElem(L, i - 1); //查找删除位置的前驱结点 2 q = p->next; //令q指向被删除结点 3 p->next = q->next; //将*q结点从链中“断开” 4 free(q); //释放结点的存储空间
和插入算法一样。该算法的主要时间也耗费在查找操作上,时间复杂度为O(n)。
扩展:删除结点*p。
要删除某个给定的结点*p,通常的做法是先从链表的头结点开始顺序找到其前驱结点,然后再执行删除操作,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其实,删除结点*p的操作可用删除*p的后继结点操作来实现,实质就是将其后继节点的值赋予其自身,然后删除后继结点,也能使得时间复杂度为O(1)。
代码片段如下:
1 q = p->next; //令q指向*p的后继结点 2 p->data = p->next->data; //和后继结点交换数据域 3 p->next = q->next; //将*q结点从链中断开 4 free(q); //释放后继结点的存储空间
7.求表长操作
求表长操作就是计算单链表种数据结点(不含头结点)的个数,需要从第一个结点开始顺序依次访问表中的每个结点,在访问时,计数器变量加1,直到空结点为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双链表
双链表中结点类型的描述如下:
typedef struct DNode { //定义双链表结点类型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DNode *prior, *next; //前驱和后继指针 }DNode, *DLinklist;
1.双链表的插入操作
在双链表中p所指的结点之后插入结点*s,代码片段如下:
//双链表的插入操作 s->next = p->next; //将结点*s插入到结点*p之后 p->next->prior = s; s->prior = p; p->next = s;
2.双链表的删除操作
代码片段如下:
1 //p 为 q的前一个节点 2 //删除q节点 3 p->next = q->next; 4 q->next->prior = p; 5 free(q);
注:在建立双链表的操作中,也可采用如同单链表的头插法和尾插法,但在操作上需要注意指针的变化和单链表有所不同。
循环单链表
在循环单链表中,表尾结点*r 的next 域指向L,故表中没有之指针域为NULL的结点,因此,循环单链表的判空条件不是头结点的指针是否为空,而是它是否等于头结点。
循环单链表的插入、删除算法与单链表的几乎一样,所不同的是若操作是在表尾进行,则执行的操作不同,以让单链表继续保持循环的性质。正因为循环单链表是一个“环”,因此在任何一个位置上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是等价的,无须判断是否是表尾。
在单链表中只能从表头结点开始往后顺序遍历整个链表,而循环单链表可以从表中的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遍历整个链表。有时对单链表常做的操作是在表头和表尾进行的,此时对循环单链表不设头指针而仅设尾指针,从而使得操作效率更高。其原因是,若设的是头指针,对表尾进行操作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而若设的是尾指针 r,r->next 即为头指针,对于表头和表尾进行操作都只需要O(1)的时间复杂度。
循环双链表
由循环单链表的定义推出循环双链表,不同的是在循环双链表中,头结点的prior 指针还要指向表尾结点。
在循环双链表L中,某结点*p 为尾结点时,p->next == L; 当循环单链表为空表时,其头结点的 prior 和 next 都等于 L。
静态链表
静态链表是借助数组来描述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结点也有数据域data 和指针域 next,与前面讲的链表中的指针不同的是,这里的指针是结点的相对地址(数组下标),又称游标。
和顺序表一样,静态链表也要预先分配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
静态链表的结构类型描述如下:
1 #define MaxSize 50 //静态链表的最大长度 2 typedef struct { //静态链表结构类型的定义 3 ElemType data; //存储数据元素 4 int next; //下一个元素的数组的下标 5 } SLinkList[MaxSize];
静态链表以 next == -1;作为其结束的标志。静态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与动态链表的相同,只需要修改指针,而不需要移动指针,而不需要移动元素。总体来说,静态链表没有单链表使用起来方便。
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1.存取方式
顺序表可以顺序存取,也可以随机存取,链表只能从表头存取元素。
2.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采用顺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对应的物理存储位置也是相邻的。而采取链式存储时,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存储位置则不一定相邻,其对相应的逻辑关系是通过指针链接来表示的。
注意区别存取方式和存储方式
3.查找、插入和删除
对于按值查找,顺序表无序时,两者的时间复杂度为O(n);顺序表有序时,可采用折半查找,此时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对于按序号查找,顺序表支持随机访问(即根据数组的下标访问即可),时间复杂度为O(1),而链表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操作,平均需要移动半个表长的元素。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只需要修改相关结点的指针域即可。由于链表的每个结点都带有指针域,因而在存储空间上要比顺序存储付出的代价大,而存储密度的不够大。
4.空间分配
顺序表在静态存储分配的情形下,一旦存储空间装满就不能扩充,若再加入新元素,则会出现内存溢出,因此需要预先分配足够大的存储空间。预先分配过大,可能会导致顺序表后部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预先分配内存过小,又会造成溢出。动态存储分配虽然存储空间可以扩充,但需要移动大量的元素,导致操作效率降低。而且若内存中没有更大块的连续存储空间,则会导致分配失败。链式存储的结点空间只在需要时申请分配,只要内存中有空间就可以分配,操作灵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