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我阅读的是《软件架构设计》第三章“软件架构设计过程”,以下是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软件架构设计过程总览
1、一般的软件过程:
概念化阶段 -> 分析阶段 -> 架构设计阶段 -> 并行开发与测试阶段 -> 验收与交付阶段
──┬── ──┬─ ───┬── ────┬──── ───┬───
↓ ↓ ↓ ↓ ↓
愿景 需求 架构 可执行系统 交付的系统
2、软件架构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 -> 领域建模 -> 确定关键需求 -> 概念性架构设计 -> 细化架构 -> 验证架构
│ │ └──────┬──────┘ └────┬───┘
│ │ 概念性架构 实际架构
└───┬────┘ └───────┬──────┘
分析阶段 架构设计阶段
二、需求分析
1、需求捕获 vs 需求分析 vs 系统分析
* 需求捕获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从无到有。
* 需求分析是挖掘和整理知识的过程,它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 系统分析?如果说需求分析致力于“做什么”,那么系统分析则涉及“怎么做”。
2、架构师必须掌握的需求知识
软件架构师不必是需求捕获专家,也不必是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专家。
但他一定应在需求分类、需求折衷和需求变更的研究方面是专家,否则他和其他软件架构师相比,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3、领域建模
(1)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的“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的观点一样,对待软件开发,要具备“由内而外造就软件”的理念。想让软件系统随需应变吗?请给软件一个支持变化的“心”。
(2)什么是领域模型?
领域模型是对实际问题领域的抽象表示,它专注于分析问题领域本身,发掘重要的业务领域概念,并建立业务领域概念之间的关系。
4、确定关键需求
(1)功能、质量和商业需求的某个集合“塑造”了架构。-- Len Bass, 《软件架构实践(第2版)》
(2)关键需求决定架构,其余需求验证架构。
(3)什么是对软件架构关键的需求?
* 关键的功能需求。
* 关键的质量属性需求。
* 关键的商业需求。
三、概念性架构设计
1、概念性架构设计的步骤(这三个步骤以迭代方式进行):
(1). 鲁棒性分析;
(2). 引入架构模式;
(3). 质量属性分析。
2、较为经典的几种架构模式:
分层、MVC、微内核、基于元模型的架构、管道-过滤器。
3、关于架构模式的几点说明:
(1)分层
避免名不副实的分层架构,即对各层之间交互接口和交互机制的设计严重不足。
(2)微内核
缺点:设计和实现的复杂性;性能较低。
优点:扩展性强,可移植性强,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