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想
- 分而治之
- 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 (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形式相同)…… 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 即 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 分治 & 递归
- 如果原问题可分割成k个子问题,1<k≤n,且这些子问题都可解并可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那么这种分治法就是可行的
- 由分治法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
- 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
- 这自然导致递归过程的产生。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
- 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3个步骤
-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应用
- 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 分治算法可以求解的一些经典问题
- 二分搜索
- 大整数乘法
- 棋盘覆盖
- 归并排序
- 快速排序
- 线性时间选择
- 最接近点对问题
- 循环赛日程表
- 汉诺塔
设计模式
Divide-and-Conquer(P)
- if |P|≤n0
- then return(ADHOC(P))
- 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 P1 ,P2 ,...,Pk
- for i←1 to k
- do yi ← Divide-and-Conquer(Pi) △ 递归解决Pi
- T ← MERGE(y1,y2,...,yk) △ 合并子问题
- return(T)
- |P| 表示 问题P的规模
- n0 为一阈值,表示当 问题P的规模 不超过 n0 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
- ADHOC(P) 是该分治法中的 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 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 P的规模 不超过 n0 时直接用 算法ADHOC(P) 求解
- 算法MERGE(y1,y2,…,yk) 是该分治法中的 合并子算法,用于将 P的子问题P1, P2, …, Pk 的 相应的解y1, y2, …, yk 合并为 P的解
案例:汉诺塔
思路分析
- dishes = 1
- A → C
- dishes > 1,可以把 dishes 看作 2 部分:① 最下面的 1 个,② 上面的 dishes - 1 个
- ②:A → B
- ①:A → C
- ②:B → C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Hano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oi(5, 'A', 'B', 'C');
}
/**
* 汉诺塔
* @param n 盘子总量
* @param a 盘子所在的初始柱子
* @param b 移动盘子时所借助的柱子
* @param c 盘子要移动到的柱子
*/
public static void hanoi(int n, char a, char b, char c) {
if(n == 1)
System.out.printf("[%d] %c → %c
", 1, a, c);
else {
hanoi(n - 1, a, c, b);
System.out.printf("[%d] %c → %c
", n, a, c);
hanoi(n - 1, b, a,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