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有时候你可能会在条件判断中,根据不同的对象类型(通常是基类的一系列子类,或接口的一系列实现),提供相应的逻辑和算法。
当出现大量类型检查和判断时,if else(或switch)语句的体积会比较臃肿,这无疑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
另外,if else(或switch)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点”,当需要扩展新的对象类型时,我们不得不追加if else(或switch)语句块,以及相应的逻辑,这无疑降低了程序的可扩展性,也违反了面向对象的OCP原则。
基于这种场景,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多态”来代替冗长的条件判断,将if else(或switch)中的“变化点”封装到子类中。这样,就不需要使用if else(或switch)语句了,取而代之的是子类多态的实例,从而使得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提高了——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重构策略“使用多态代替条件判断”。
使用多态代替条件
图说
这个重构策略比较容易理解,下面这幅图演示了它的重构过程(绿色表示重构前,红色表示重构后)。
这个重构也常见于一些设计模式,例如:“策略者模式”(指对象的某个行为,在某个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算法)。
示例
重构前
这段代码定义了4个类,Employee和NonEmployee是Customer的子类,OrderProcessor类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和订单商品处理订单折扣。
public abstract class Customer { } public class Employee : Customer { } public class NonEmployee : Customer { } public class OrderProcessor { public decimal ProcessOrder(Customer customer, IEnumerable<Product> products) { // do some processing of order decimal orderTotal = products.Sum(p => p.Price); Type customerType = customer.GetType(); if (customerType == typeof(Employee)) { orderTotal -= orderTotal * 0.15m; } else if (customerType == typeof(NonEmployee)) { orderTotal -= orderTotal * 0.05m; } return orderTotal; } }
可以看到,ProcessOrder()
方法的可读性较差,也比较难以维护。
如果某些客户类型不再使用了,它里面的一些分支判断就变成了无效的代码。
如果扩展新的客户类型,ProcessOrder()
方法的逻辑需要变更,if else语句块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使用多态代替条件判断来重构。
重构后
重构后,由于DiscountPercentage封装在Customer类和其子类中了,所以ProcessOrder()
方法就无需去判定customer对象的真正类型了。
即使扩展新的Customer类型,ProcessOrder()
方法也不用修改,而只需要继承Customer类并实现DiscountPercentage属性,这也符合面向对象的OCP原则。
public abstract class Customer { public abstract decimal DiscountPercentage { get; } } public class Employee : Customer { public override decimal DiscountPercentage { get { return 0.15m; } } } public class NonEmployee : Customer { public override decimal DiscountPercentage { get { return 0.05m; } } } public class OrderProcessor { public decimal ProcessOrder(Customer customer, IEnumerable<Product> products) { // do some processing of order decimal orderTotal = products.Sum(p => p.Price); orderTotal -= orderTotal * customer.DiscountPercentage; return orderTot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