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6学习笔记(十五)Generator函数的异步应用


    1.传统方法

    ES6 诞生以前,异步编程的方法,大概有下面四种。

    • 回调函数
    • 事件监听
    • 发布/订阅
    • Promise 对象

    Generator 函数将 JavaScript 异步编程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基本概念

    异步

    所谓"异步",简单说就是一个任务不是连续完成的,可以理解成该任务被人为分成两段,先执行第一段,然后转而执行其他任务,等做好了准备,再回过头执行第二段。

    比如,有一个任务是读取文件进行处理,任务的第一段是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要求读取文件。然后,程序执行其他任务,等到操作系统返回文件,再接着执行任务的第二段(处理文件)。这种不连续的执行,就叫做异步。

    相应地,连续的执行就叫做同步。由于是连续执行,不能插入其他任务,所以操作系统从硬盘读取文件的这段时间,程序只能干等着。

    回调函数

    JavaScript 语言对异步编程的实现,就是回调函数。所谓回调函数,就是把任务的第二段单独写在一个函数里面,等到重新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就直接调用这个函数。回调函数的英语名字callback,直译过来就是"重新调用"。

    最典型的回调,读取文件进行处理,是这样写的。

    fs.readFile('/etc/passwd', 'utf-8', function (err, data)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data);
    });

    上面代码中,readFile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就是回调函数,也就是任务的第二段。等到操作系统返回了/etc/passwd这个文件以后,回调函数才会执行。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 Node 约定,回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必须是错误对象err(如果没有错误,该参数就是null)?

    原因是执行分成两段,第一段执行完以后,任务所在的上下文环境就已经结束了在这以后抛出的错误,原来的上下文环境已经无法捕捉,只能当作参数,传入第二段

    Promise

    回调函数本身并没有问题,它的问题出现在多个回调函数嵌套。假定读取A文件之后,再读取B文件,代码如下。

    fs.readFile(fileA, 'utf-8', function (err, data) {
      fs.readFile(fileB, 'utf-8', function (err, data) {
        // ...
      });
    });

    不难想象,如果依次读取两个以上的文件,就会出现多重嵌套。代码不是纵向发展,而是横向发展,很快就会乱成一团,无法管理。因为多个异步操作形成了强耦合,只要有一个操作需要修改,它的上层回调函数和下层回调函数,可能都要跟着修改。这种情况就称为"回调函数地狱"(callback hell)。

    Promise 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它不是新的语法功能,而是一种新的写法,允许将回调函数的嵌套,改成链式调用。采用 Promise,连续读取多个文件,写法如下。

     1 var readFile = require('fs-readfile-promise');
     2 
     3 readFile(fileA)
     4 .then(function (data) {
     5   console.log(data.toString());
     6 })
     7 .then(function () {
     8   return readFile(fileB);
     9 })
    10 .then(function (data) {
    11   console.log(data.toString());
    12 })
    13 .catch(function (err) {
    14   console.log(err);
    15 });

    上面代码中,我使用了fs-readfile-promise模块,它的作用就是返回一个 Promise 版本的readFile函数。Promise 提供then方法加载回调函数,catch方法捕捉执行过程中抛出的错误。

    可以看到,Promise 的写法只是回调函数的改进,使用then方法以后,异步任务的两段执行看得更清楚了,除此以外,并无新意。

    Promise 的最大问题是代码冗余,原来的任务被 Promise 包装了一下,不管什么操作,一眼看去都是一堆then,原来的语义变得很不清楚。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呢?那就是最新的async/await语法,比Generator更加简单,号称异步的终极解决方案。

    3.Generator 函数

    协程

    传统的编程语言,早有异步编程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多任务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一种叫做"协程"(coroutine),意思是多个线程互相协作,完成异步任务。

    协程有点像函数,又有点像线程。它的运行流程大致如下。

    • 第一步,协程A开始执行。
    • 第二步,协程A执行到一半,进入暂停,执行权转移到协程B
    •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协程B交还执行权。
    • 第四步,协程A恢复执行。

    上面流程的协程A,就是异步任务,因为它分成两段(或多段)执行。

    举例来说,读取文件的协程写法如下。

    function* asyncJob() {
      // ...其他代码
      var f = yield readFile(fileA);
      // ...其他代码
    }

    上面代码的函数asyncJob是一个协程,它的奥妙就在其中的yield命令。它表示执行到此处,执行权将交给其他协程。也就是说,yield命令是异步两个阶段的分界线。

    协程遇到yield命令就暂停,等到执行权返回,再从暂停的地方继续往后执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代码的写法非常像同步操作,如果去除yield命令,简直一模一样。

    协程的 Generator 函数实现

    Generator 函数是协程在 ES6 的实现,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交出函数的执行权(即暂停执行)。

    整个 Generator 函数就是一个封装的异步任务,或者说是异步任务的容器。异步操作需要暂停的地方,都用yield语句注明。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方法如下。

    function* gen(x) {
      var y = yield x + 2;
      return y;
    }
    
    var g = gen(1);
    g.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g.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代码中,调用 Generator 函数,会返回一个内部指针(即遍历器)g。这是 Generator 函数不同于普通函数的另一个地方,即执行它不会返回结果,返回的是指针对象。

    调用指针gnext方法,会移动内部指针(即执行异步任务的第一段),指向第一个遇到的yield语句,上例是执行到x + 2为止。

    换言之,next方法的作用是分阶段执行Generator函数。每次调用next方法,会返回一个对象,表示当前阶段的信息(value属性和done属性)。value属性是yield语句后面表达式的值,表示当前阶段的值;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 Generator 函数是否执行完毕,即是否还有下一个阶段。

    Generator 函数的数据交换和错误处理 

    Generator 函数可以暂停执行和恢复执行,这是它能封装异步任务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特性,使它可以作为异步编程的完整解决方案:函数体内外的数据交换和错误处理机制。

    next返回值的 value 属性,是 Generator 函数向外输出数据;next方法还可以接受参数,向 Generator 函数体内输入数据。

    function* gen(x){
      var y = yield x + 2;
      return y;
    }
    
    var g = gen(1);
    g.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g.next(2) // { value: 2, done: true }

    Generator 函数内部还可以部署错误处理代码,捕获函数体外抛出的错误

     1 function* gen(x){
     2   try {
     3     var y = yield x + 2;
     4   } catch (e){
     5     console.log(e);
     6   }
     7   return y;
     8 }
     9 
    10 var g = gen(1);
    11 g.next();
    12 g.throw('出错了');
    13 // 出错了

    上面代码的最后一行,Generator 函数体外,使用指针对象的throw方法抛出的错误,可以被函数体内try...catch代码块捕获。这意味着,出错的代码与处理错误的代码,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这对于异步编程无疑是很重要的。

    异步任务的封装 

    var fetch = require('node-fetch');
    
    function* gen(){
      var url = 'https://api.github.com/users/github';
      var result = yield fetch(url);
      console.log(result.bio);
    }

    上面代码中,Generator 函数封装了一个异步操作,该操作先读取一个远程接口,然后从 JSON 格式的数据解析信息。就像前面说过的,这段代码非常像同步操作,除了加上了yield命令。

    执行这段代码的方法如下。

    var g = gen();
    var result = g.next();
    
    result.value.then(function(data){
      return data.json();
    }).then(function(data){
      g.next(data);
    });

    上面代码中,首先执行 Generator 函数,获取遍历器对象,然后使用next方法(第二行),执行异步任务的第一阶段。由于Fetch模块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因此要用then方法调用下一个next方法。

    可以看到,虽然 Generator 函数将异步操作表示得很简洁,但是流程管理却不方便(即何时执行第一阶段、何时执行第二阶段)。

    4.Thunk 函数

    Thunk 函数是自动执行 Generator 函数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不用每次调next()了?

    参数的求值策略

    Thunk 函数早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就诞生了。

    那时,编程语言刚刚起步,计算机学家还在研究,编译器怎么写比较好。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求值策略",即函数的参数到底应该何时求值

    var x = 1;
    
    function f(m) {
      return m * 2;
    }
    
    f(x + 5)

    上面代码先定义函数f,然后向它传入表达式x + 5。请问,这个表达式应该何时求值?

    一种意见是"传值调用"(call by value),即在进入函数体之前,就计算x + 5的值(等于 6),再将这个值传入函数fC 语言就采用这种策略

    f(x + 5)
    // 传值调用时,等同于
    f(6)

    另一种意见是“传名调用”(call by name),即直接将表达式x + 5传入函数体,只在用到它的时候求值。Haskell 语言采用这种策略。

    f(x + 5)
    // 传名调用时,等同于
    (x + 5) * 2

    传值调用和传名调用,哪一种比较好?

    回答是各有利弊。传值调用比较简单,但是对参数求值的时候,实际上还没用到这个参数,有可能造成性能损失。假如根本用不到这个参数,岂不是白求值了。

    function f(a, b){
      return b;
    }
    
    f(3 * x * x - 2 * x - 1, x);

    上面代码中,函数f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复杂的表达式,但是函数体内根本没用到。对这个参数求值,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因此,有一些计算机学家倾向于"传名调用",即只在执行时求值。

    JavaScript是传值调用。

    Thunk 函数的含义

    编译器的“传名调用”实现,往往是将参数放到一个临时函数之中,再将这个临时函数传入函数体。这个临时函数就叫做 Thunk 函数。

     1 function f(m) {
     2   return m * 2;
     3 }
     4 
     5 f(x + 5);
     6 
     7 // 等同于
     8 
     9 var thunk = function () {
    10   return x + 5;
    11 };
    12 
    13 function f(thunk) {
    14   return thunk() * 2;
    15 }

    上面代码中,函数 f 的参数x + 5被一个函数替换了。凡是用到原参数的地方,对Thunk函数求值即可。

    这就是 Thunk 函数的定义,它是“传名调用”的一种实现策略,用来替换某个表达式

    JavaScript 语言的 Thunk 函数

    JavaScript 语言是传值调用,它的 Thunk 函数含义有所不同。在 JavaScript 语言中,Thunk 函数替换的不是表达式,而是多参数函数,将其替换成一个只接受回调函数作为参数单参数函数

     1 // 正常版本的readFile(多参数版本)
     2 fs.readFile(fileName, callback);
     3 
     4 // Thunk版本的readFile(单参数版本)
     5 var Thunk = function (fileName) {
     6   return function (callback) {
     7     return fs.readFile(fileName, callback);
     8   };
     9 };
    10 
    11 var readFileThunk = Thunk(fileName);
    12 readFileThunk(callback);

    上面代码中,fs模块的readFile方法是一个多参数函数,两个参数分别为文件名和回调函数。经过转换器处理,它变成了一个单参数函数,只接受回调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单参数版本,就叫做 Thunk 函数。

    任何函数,只要参数有回调函数,就能写成 Thunk 函数的形式。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Thunk 函数转换器。

     1 // ES5版本
     2 var Thunk = function(fn){
     3   return function (){
     4     var arg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5     return function (callback){
     6       args.push(callback);
     7       return fn.apply(this, args);
     8     }
     9   };
    10 };
    11 
    12 // ES6版本
    13 const Thunk = function(fn) {
    14   return function (...args) {
    15     return function (callback) {
    16       return fn.call(this, ...args, callback);
    17     }
    18   };
    19 };

    使用上面的转换器,生成fs.readFile的 Thunk 函数。

    var readFileThunk = Thunk(fs.readFile);
    readFileThunk(fileA)(callback);

    下面是另一个完整的例子。

    function f(a, cb) {
      cb(a);
    }
    const ft = Thunk(f);
    
    ft(1)(console.log) // 1

    Generator 函数的流程管理

    你可能会问, Thunk 函数有什么用?回答是以前确实没什么用,但是 ES6 有了 Generator 函数,Thunk 函数现在可以用于 Generator 函数的自动流程管理。

    Generator 函数可以自动执行。

    function* gen() {
      // ...
    }
    
    var g = gen();
    var res = g.next();
    
    while(!res.done){
      console.log(res.value);
      res = g.next();
    }

    上面代码中,Generator 函数gen会自动执行完所有步骤。

    但是,这不适合异步操作。如果必须保证前一步执行完,才能执行后一步,上面的自动执行就不可行。这时,Thunk 函数就能派上用处。以读取文件为例。下面的 Generator 函数封装了两个异步操作。

     1 var fs = require('fs');
     2 var thunkify = require('thunkify');
     3 var readFileThunk = thunkify(fs.readFile);
     4 
     5 var gen = function* (){
     6   var r1 = yield readFileThunk('/etc/fstab');
     7   console.log(r1.toString());
     8   var r2 = yield readFileThunk('/etc/shells');
     9   console.log(r2.toString());
    10 };

    上面代码中,yield命令用于将程序的执行权移出 Generator 函数,那么就需要一种方法,将执行权再交还给 Generator 函数。

    这种方法就是 Thunk 函数,因为它可以在回调函数里,将执行权交还给 Generator 函数。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看如何手动执行上面这个 Generator 函数。

     1 var g = gen();
     2 
     3 var r1 = g.next();
     4 r1.value(function (err, data) {
     5   if (err) throw err;
     6   var r2 = g.next(data);
     7   r2.value(function (err, data) {
     8     if (err) throw err;
     9     g.next(data);
    10   });
    11 });

    上面代码中,变量g是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表示目前执行到哪一步。next方法负责将指针移动到下一步,并返回该步的信息(value属性和done属性)。

    仔细查看上面的代码,可以发现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过程,其实是将同一个回调函数,反复传入next方法的value属性。这使得我们可以用递归来自动完成这个过程。

    Thunk 函数的自动流程管理

    Thunk 函数真正的威力,在于可以自动执行 Generator 函数。下面就是一个基于 Thunk 函数的 Generator 执行器。

     1 function run(fn) {
     2   var gen = fn();
     3 
     4   function next(err, data) {
     5     var result = gen.next(data);
     6     if (result.done) return;
     7     result.value(next);
     8   }
     9 
    10   next();
    11 }
    12 
    13 function* g() {
    14   // ...
    15 }
    16 
    17 run(g);

    上面代码的run函数,就是一个 Generator 函数的自动执行器。内部的next函数就是 Thunk 的回调函数。next函数先将指针移到 Generator 函数的下一步(gen.next方法),然后判断 Generator 函数是否结束(result.done属性),如果没结束,就将next函数再传入 Thunk 函数(result.value属性),否则就直接退出。

    有了这个执行器,执行 Generator 函数方便多了。不管内部有多少个异步操作,直接把 Generator 函数传入run函数即可。当然,前提是每一个异步操作,都要是 Thunk 函数,也就是说,跟在yield命令后面的必须是 Thunk 函数

    var g = function* (){
      var f1 = yield readFileThunk('fileA');
      var f2 = yield readFileThunk('fileB');
      // ...
      var fn = yield readFileThunk('fileN');
    };
    
    run(g);

    上面代码中,函数g封装了n个异步的读取文件操作,只要执行run函数,这些操作就会自动完成。这样一来,异步操作不仅可以写得像同步操作,而且一行代码就可以执行。

    Thunk 函数并不是 Generator 函数自动执行的唯一方案。因为自动执行的关键是,必须有一种机制,自动控制 Generator 函数的流程,接收和交还程序的执行权。回调函数可以做到这一点,Promise 对象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5.co 模块

    co 模块是著名程序员 TJ Holowaychuk 于 2013 年 6 月发布的一个小工具,用于 Generator 函数的自动执行。

    下面是一个 Generator 函数,用于依次读取两个文件。

    var gen = function* () {
      var f1 = yield readFile('/etc/fstab');
      var f2 = yield readFile('/etc/shells');
      console.log(f1.toString());
      console.log(f2.toString());
    };

    co 模块可以让你不用编写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器。

    var co = require('co');
    co(gen);

    上面代码中,Generator 函数只要传入co函数,就会自动执行。

    co函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因此可以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函数。

    co(gen).then(function (){
      console.log('Generator 函数执行完成');
    });

    co 模块的原理

    co 模块其实就是将两种自动执行器(Thunk 函数和 Promise 对象),包装成一个模块。使用 co 的前提条件是,Generator 函数的yield命令后面,只能是 Thunk 函数或 Promise 对象。如果数组或对象的成员,全部都是 Promise 对象,也可以使用 co,详见后文的例子。

    基于 Promise 对象的自动执行

    还是沿用上面的例子。首先,把fs模块的readFile方法包装成一个 Promise 对象。

     1 var fs = require('fs');
     2 
     3 var readFile = function (fileName){
     4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5     fs.readFile(fileName, function(error, data){
     6       if (error) return reject(error);
     7       resolve(data);
     8     });
     9   });
    10 };
    11 
    12 var gen = function* (){
    13   var f1 = yield readFile('/etc/fstab');
    14   var f2 = yield readFile('/etc/shells');
    15   console.log(f1.toString());
    16   console.log(f2.toString());
    17 };

    然后,手动执行上面的 Generator 函数。

    var g = gen();
    
    g.next().value.then(function(data){
      g.next(data).value.then(function(data){
        g.next(data);
      });
    });

    手动执行其实就是用then方法,层层添加回调函数。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写出一个自动执行器。

     1 function run(gen){
     2   var g = gen();
     3 
     4   function next(data){
     5     var result = g.next(data);
     6     if (result.done) return result.value;
     7     result.value.then(function(data){
     8       next(data);
     9     });
    10   }
    11 
    12   next();
    13 }
    14 
    15 run(gen);

    上面代码中,只要 Generator 函数还没执行到最后一步,next函数就调用自身,以此实现自动执行。

    co 模块的源码

    co 就是上面那个自动执行器的扩展,它的源码只有几十行,非常简单。

    首先,co 函数接受 Generator 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在返回的 Promise 对象里面,co 先检查参数gen是否为 Generator 函数。如果是,就执行该函数,得到一个内部指针对象;如果不是就返回,并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为resolved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call(ctx);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
    }

    接着,co 将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包装成onFulfilled函数。这主要是为了能够捕捉抛出的错误。

     1 function co(gen) {
     2   var ctx = this;
     3 
     4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5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call(ctx);
     6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7 
     8     onFulfilled();
     9     function onFulfilled(res) {
    10       var ret;
    11       try {
    12         ret = gen.next(res);
    13       } catch (e) {
    14         return reject(e);
    15       }
    16       next(ret);
    17     }
    18   });
    19 }

    最后,就是关键的next函数,它会反复调用自身。

     1 function next(ret) {
     2   if (ret.done) return resolve(ret.value);
     3   var value = toPromise.call(ctx, ret.value);
     4   if (value && isPromise(value)) return valu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5   return onRejected(
     6     new TypeError(
     7       'You may only yield a function, promise, generator, array, or object, '
     8       + 'but the following object was passed: "'
     9       + String(ret.value)
    10       + '"'
    11     )
    12   );
    13 }

    上面代码中,next函数的内部代码,一共只有四行命令。

    第一行,检查当前是否为 Generator 函数的最后一步,如果是就返回。

    第二行,确保每一步的返回值,是 Promise 对象。

    第三行,使用then方法,为返回值加上回调函数,然后通过onFulfilled函数再次调用next函数。

    第四行,在参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参数非 Thunk 函数和 Promise 对象),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为rejected,从而终止执行。

    处理并发的异步操作

    co 支持并发的异步操作,即允许某些操作同时进行,等到它们全部完成,才进行下一步,就像Promise.all();

    这时,要把并发的操作都放在数组或对象里面,跟在yield语句后面。

    实例:处理 Stream

    Node 提供 Stream 模式读写数据,特点是一次只处理数据的一部分,数据分成一块块依次处理,就好像“数据流”一样。这对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非常有利。Stream 模式使用 EventEmitter API,会释放三个事件。

    • data事件:下一块数据块已经准备好了。
    • end事件:整个“数据流”处理完了。
    • error事件:发生错误。

    使用Promise.race()函数,可以判断这三个事件之中哪一个最先发生,只有当data事件最先发生时,才进入下一个数据块的处理。从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while循环,完成所有数据的读取。

     1 const co = require('co');
     2 const fs = require('fs');
     3 
     4 const 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les_miserables.txt');
     5 let valjeanCount = 0;
     6 
     7 co(function*() {
     8   while(true) {
     9     const res = yield Promise.race([
    10       new Promise(resolve => stream.once('data', resolve)),
    11       new Promise(resolve => stream.once('end', resolve)),
    12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tream.once('error', reject))
    13     ]);
    14     if (!res) {
    15       break;
    16     }
    17     stream.removeAllListeners('data');
    18     stream.removeAllListeners('end');
    19     stream.removeAllListeners('error');
    20     valjeanCount += (res.toString().match(/valjean/ig) || []).length;
    21   }
    22   console.log('count:', valjeanCount); // count: 1120
    23 });

    上面代码采用 Stream 模式读取《悲惨世界》的文本文件,对于每个数据块都使用stream.once方法,在dataenderror三个事件上添加一次性回调函数。变量res只有在data事件发生时才有值,然后累加每个数据块之中valjean这个词出现的次数。

    这一节还真是有点绕啊,先过一遍,待以后理解。。。

  • 相关阅读:
    “贴身外教”是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综合解决方案
    浅谈提高英语口语的最有效方法
    【PERL】Perl默认的内部变量
    Perl——哈希的创建和引用
    linux和windows下,C/C++开发的延时函数,sleep函数
    linux标准库#include <unistd.h>与windows的#include <windows.h>(C语言开发)
    linux 如何显示一个文件的某几行(中间几行)
    使程序在Linux下后台运行
    Perl中关于数组的输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linux下C/C++,多线程pthrea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xiaohua/p/106663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