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编码
编码回顾:
ASCII : 最早的编码. ⾥⾯有英⽂⼤写字⺟, ⼩写字⺟, 数字, ⼀些特殊字符. 没有中⽂, 8个01代码, 8个bit, 1个byte
GBK: 中文国标码, ⾥⾯包含了ASCII编码和中⽂常⽤编码. 16个bit, 2个byte
UNICODE: 万国码, ⾥⾯包含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字的编码. 32个bit, 4个byte, 包含了 ASCII
UTF-8: 可变⻓度的万国码. 是unicode的⼀种实现. 最⼩字符占8位 1.英⽂: 8bit 1byte 2.欧洲⽂字:16bit 2byte 3.中⽂:24bit 3byte
综上, 除了ASCII码以外, 其他信息不能直接转换. 在python3的内存中. 在程序运⾏阶段. 使⽤的是unicode编码. 因为unicode是万国码. 什么内容都可以进⾏显⽰. 那么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时候由于unicode比较浪费空间和资源. 需要把 unicode转存成UTF-8或者GBK进⾏存储. 怎么转换呢. 在python中可以把⽂字信息进⾏编码. 编码之后的内容就可以进⾏传输了. 编码之后的数据是bytes类型的数据.其实啊. 还是原来的 数据只是经过编码之后表现形式发⽣了改变⽽已.
bytes的表现形式:
英文b'alex' 英⽂的表现形式和字符串没什么两样
中文 b'xe4xb8xad' 这是⼀个汉字的UTF-8的bytes表现形式
1.1 编码
s = "alex" print(s.encode("utf-8")) # 将字符串编码成UTF-8 print(s.encode("GBK")) # 将字符串编码成GBK 结果: b'alex' b'alex' s = "中" print(s.encode("UTF-8")) # 中⽂编码成UTF-8 print(s.encode("GBK")) # 中⽂编码成GBK 结果: b'xe4xb8xad' b'xd6xd0'
记住: 英文编码之后的结果和源字符串⼀致. 中⽂编码之后的结果根据编码的不同. 编码结果也不同. 我们能看到. ⼀个中⽂的UTF-8编码是3个字节. ⼀个GBK的中⽂编码是2个字节. 编码之后的类型就是bytes类型. 在⽹络传输和存储的时候我们python是发送和存储的bytes 类型. 那么在对⽅接收的时候. 也是接收的bytes类型的数据. 我们可以使⽤decode()来进⾏解码操作. 把bytes类型的数据还原回我们熟悉的字符串:
s = "我叫李嘉诚" print(s.encode("utf-8")) # b'xe6x88x91xe5x8fxabxe6x9dx8exe5x98x89xe8xafx9a' print(b'xe6x88x91xe5x8fxabxe6x9dx8exe5x98x89xe8xafx9a'.decod e("utf-8")) # 解码
1.2 解码
编码和解码的时候都需要制定编码格式.
`s = "我是⽂字" bs = s.encode("GBK")
我们这样可以获取到GBK的⽂字
把GBK转换成UTF-8
⾸先要把GBK转换成unicode. 也就是需要解码
s = bs.decode("GBK") # 解码
然后需要进⾏重新编码成UTF-8
bss = s.encode("UTF-8") # 重新编码
print(bss)`
unicode就是一个桥梁,可以实现他们之前相互编码,但是我们在编码和解码的时候必须使用同一个密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