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使用过urllib和urllib2做接口测试,在做的途中,感觉使用urllib2直接进行的get,post 请求并没有那么好用。作为测试人员,所需要的测试工具应当以方便为第一要务,测试的耗时只要是真正的无人值守,耗时不是太久的都可以接受。所以,本人又尝试了一个新的包:requests。
Requests 是用Python语言编写,基于 urllib,采用 Apache2 Licensed 开源协议的 HTTP 库。它比 urllib 更加方便,可以节约我们大量的工作,完全满足 HTTP 测试需求。Requests 的哲学是以 PEP 20 的习语为中心开发的,所以它比 urllib 更加 Pythoner。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支持 Python3 !推荐一篇文章,上面有该包的详细说明 传送门,以下只会写到我用到的部分,所以更多的了解需要自己去搜资料
好了,我们开始吧!!
接口测试中重要的部分:
1.get和post方法
2.用到的参数
3.请求头
4.cookie
5.日志输出
6.如何调试你的程序--借助fiddler
按照以上的顺序,我将一一说明我的搞法,因为编码能力有限,所以可能看着很low
一、get和post
requests包很好的实现了post和get方法,示例:
1 import requests 2 response_get = requests.get(url, data, headers, cookies) 3 response_post = requests.post(url, data, headers, cookies)
其他的访问方式如put,head等等,用法几乎都是如此,因为没用到,所以省略
现在一般的接口返回值有页面和json俩种,按照需求,可以分别使用response.text或者response.content获取,text获取的是unicode类型的返回值,而content返回值是str类型,所以我一般使用content来获取返回值,因为这样获取的返回值可以直接使用正则或者in的方式来验证返回值结果是否正确。
我自己为了实现接口的自动访问,所以又在requests上面加了一层封装,就像下面这样:
1 def main_get(list_result, cookies): 2 """ 3 用于模拟get请求,返回结果 4 :param list_result:空列表,用于存储结果 5 :param cookies: 登陆后的cookie 6 :return:访问结果 7 """ 8 # List_interface_get写在接口文件里,文件是py格式,然而它本身是字典类型 9 for key in List_interface_get: 10 try: 11 f1 = requests.get(key, cookies=cookies) 12 if f1: 13 print f1.content 14 print List_interface_get[key]+'接口访问成功' 15 split_line() 16 list_result.append(f1.content+'||'+key) 17 # print f1.read() 18 except AssertionError: 19 print 'One Error in get' 20 pass 21 return list_result 22 23 24 def main_post(result_list, url_list, param_list, payload_list, note_list, cookies): 25 """ 26 模拟post请求 27 :param result_list: 结果字典 28 :param url_list: 接口字典 29 :param param_list: 入参字典 30 :param payload_list: header字典 31 :param notelist: 描述字典 32 :param cookies: 登录获取的cookie 33 :return:填充完成的结果列表 34 """ 35 36 # post这块写的比较low,最好自己搞一个数据结构把它搞定 37 for key in range(1, 9): 38 a = requests.post(url=url_list[key], data=param_list[key], headers=payload_list[key], cookies=cookies) 39 try: 40 if a.content: 41 print a.content 42 print note_list[key]+'接口访问成功' 43 split_line() 44 result_list.append(a.content+'||'+url_list[key]) 45 except AssertionError: 46 print 'One Error in post' 47 pass 48 return result_list
二、用到的参数以及请求头
我用的方法是把这些都存放于一个py文件中,当然也可以使用excel或者xml文件,甚至于使用DB。项目紧急,凑合了一下,这里的数据结构主要为了符合上面封装的函数,直接上代码看吧
1 BaseURL = 'https://******.com' # 测试环境 2 # 使用什么数据结构不重要,关键看实现方法中怎么解析你的测试数据 3 List_interface_get = { 4 BaseURL+'/api/****/****/****?****=1&****=375': '描述' 5 } 6 # 以下是用于post的接口 7 List_interface_post = { 8 1: BaseURL+'/api/****/****/****/****' 9 } 10 # 以下是用于post的数据 11 List_post_param = { 12 1: 'new=222222&old=111111' 13 } 14 # 以下是post接口的描述,它是干嘛的 15 List_post_note = { 16 1: '修改密码' 17 } 18 # 以下是post用到的请求头 19 List_post_header= { 20 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21 }
三、cookie
一款产品的接口测试中必定会使用登录状态,需要使用cookie实现,之前写过使用cookiejar获取cookie,requests中获取cookie的方法更为简单,不过首先你得知道是哪个接口set了cookie,不过一般是登录啦。登录接口访问之后set了cookie,那好,就去调用登录接口,然后拿到搞回来的cookie:
# 只需要这样!! login = requests.post(login_url, data=login_data, headers=login_header) cookie = login.cookies
这个cookie就是登录状态了,拿着随便用,需要登录的就直接cookies=cookies
四、日志输出
这里注意看第二步中接口数据,有接口描述,也有接口是啥,第一步中又把content做成返回值了,具体拼接方式自己想吧,东西全有了,想写啥写啥,还可以加上获取本地时间的api获取接口运行时间,log文件该长啥样是门学问,这里就不献丑了。
五、借用fiddler调试你的脚本
requests允许使用代理访问,这有啥用,真有!fiddler是一款截包改包的工具,而且通过扩展可以进行请求间的比对,这样让你的程序访问的请求和真正正确的请求作对比,为啥我的程序访问出错?是不是缺了请求头?参数是不是丢了?cookie是不是少了?很容易看出来。写法如下:
proxies = { "http": "http://127.0.0.1:8888", "https": "http://127.0.0.1:8888" } requests.post(url, proxies=proxies)
这样就可以走代理了,除fiddler以外还有charles和burp suite可以使用,具体看个人喜好吧。
好了,就这样,菜鸟一枚,欢迎指正
-------首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