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公司调查】车来了AP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b10acc0102vk7k.html
     
    【APP简介】

    "车来了"是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查询公交车实时位置的手机软件。不仅能提供公交车的到站距离、预计到站时间,还能显示整条线路的实时通行状况,让人们不再盲目等待,有效缓解人们候车的不安全感,同时改变用户出行方式。它的前身,是2012年在武汉开始爆红的“智能公交”。

    【创始人】
    邵凌霜,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车来了”APP的创始人。2010年1月8日,邵凌霜从北大博士毕业,现为武大老师。他笃信“科技是当今时代最大诗意”。(武大本科,北大硕博)
    【APP推广现状】
    到目前为止,“车来了”这款APP,已上线北京、深圳、天津、杭州、成都、重庆等32个城市,日活跃用户突破150万,覆盖公交车辆100万辆,每日实时处理20亿条公交车定位数据,日用户查询请求2000万次。
    【发展阶段】
    目前阶段 B轮
    投资机构 :雷军(天使轮)   阿里巴巴(A轮) 500万美元   国内一线资本(B轮)
    【盈利模式】
    暂无(烧投资人钱的阶段,抢占公交市场和用户阶段)
    【商业前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公交车乘坐约为每日4亿人次,是城市居民使用量最大的市内交通工具。由于实时公交为典型高频刚需应用,“车来了”掌握了城市居民大量日常出行轨迹,尤其是每日上下班通勤时轨迹。
           假如上班族每周外出就餐一次,每两周看一次电影,每六个月外出旅游一次,他们每天都会乘两次公交车。“公交神器”是仅次于微信、手Q而高于美团、大众点评的高频应用,而且每次使用都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是传说中的高频移动入口。
           只是车来了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车来了”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空间巨大:
    (1)包括利用其掌握的公交运行和乘客流量大数据,可为公交集团提供公交线路的优化设计服务;
    (2)其次,为公交车车身广告客户提供有效的广告效果监测服务;
    (3)三是,基于公交站点位置和客流信息,提供基于周边商家的O2O服务。
    比较可能的一个方向是借助NFC实现针对公交的移动支付,不知是否会与支付宝钱包的“手机一卡通”服务合作呢?如今,苹果又发布了Apple Pay,这无疑也将给车来了在移动支付方面带来更多可施展的空间。未来,车来了在锁定了城市用户的基础上很可能向O2O领域拓展,因为他们的用户有着非常明确的位置特征。
    【核心团队】
     创业初期,虽然只有他和另外三位“程序猿”小伙伴。
            2014年40多人的团队中,算法分析小组将近10人,其中有两位博士
         2015年,4名博士,5名ACM金牌;产品负责人为前豆瓣阅读产品负责人、开发负责人为前百度T3.2工程师、算法负责人为IBM CRL研究院资深研究员,PR负责人为前凤凰卫视资深媒体人,运营负责人为前TP-LINK海外负责人。目前公司移动133人,平均年龄25岁。
    【核心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精准位置估计(比百度地图准30%)、容错位置算法、大数据处理
    【数据来源】
    车来了的数据从何而来?有两种模式,一是部分城市的公交数据,可直接购买授权,官方报价,童叟无欺。二是车来了为公交集团提供公交数据精准化服务,这项服务可改善公交集团原有的电子站牌和车辆报站信息精准度。也就是,以服务换取资源。后种方式,在经济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基本是趋势。
    【营销推广】
    (1)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
    (2)“扫二维码,掐点等公交”传单
    (3)美眉们“等公交?等你妹”T恤
    为什么不首先考虑北上广?
         邵凌霜的答案是在公众服务的电子化方面,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基础更好,更适合进一步进行移动互联网化,且与当地政府合作门槛不高。
         由此,在早期推广阶段,较早使用智能化公交系统的杭州,成了他们的重点市场。为此,他们还特地用了一个更响亮的新名字——“车来了”。
         但进军杭州的困难超出想象。当地智能公交系统已使用多年,设备老化,且杭州公交在运行中,如果遇到堵车等各种问题,调度系统就会临时启用别的线路公交车,而这种临时情况并不会通知邵凌霜团队,这些都需要他们重新编写算法,及时识别,数据量可想而知。为此,“车来了”40多人的团队中,算法分析小组将近10人,其中有两位博士,每天处理的数据量高达1亿条。
         调试两个多月后,“车来了”准备上线杭州。
         一是不在武汉本土,二是并非财大气粗,三是当时杭州已有三款类似应用,“车来了”怎么吸引用户?
         答案也并不出奇:在公交车站搭讪发传单。
         邵凌霜和杭州团队全体出动,驻守各个公交站发“扫二维码,掐点等公交”的小传单。开发团队的小伙伴教乘客们使用“车来了”,还能面对面获得一手用户反馈,营销团队的美眉们则穿着“等公交?等你妹”的T恤,边卖萌边拉粉。
         事实证明,这种古老的地面推广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团队在杭州黄龙时代广场发传单,那里是支付宝公司所在地,结果发着发着,就受到了支付宝的青睐。后来,“车来了”免费入驻支付宝,在“服务窗”里一搜即用。
    【创始人谈创业】
    创业过程就像盲人摸象。创业虽苦,但成长是快乐的。只要有好心态,并持续学习,每天思考,这场人生的马拉松,就不会输在半途。
    1、努力比方向更重要
    说到创业,我常说,我的观点是,创业应该是以提升创业者自身为核心,然后持续提升如何寻找最优解方法论。在北大时,我的研究方向是软件工程,有个重要概念就是持续优化。而创业的过程,之所以就是一个持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是为因市场环境、团队、资金、人才储备等各方面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这导致创业者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去做最佳选择。
    创业分作两方面,道与术。道的层面,所谓内胜外王,内心足够强大,才能搞定外面的问题。术的层面,包括找钱、找人、做业务。核心是道的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提高自身修为及思考方法。
    创业首先面临的,是方向问题。有很多鸡汤文教大家如何去找方向,但我认为首次创业,方向没那么重要。只要对行业稍有认知,对大方向趋势的判断,就不会有太大偏差。可能很多人不看好的事情,也能走很远。比如我自己,开始创业时,并没想过要做实时公交软件,当时的想法就是移动互联网一定会爆发,于是直接冲了进来。冲进来后,考虑过许多方向,也听取过许多意见,做过一款课表产品,但之后放弃了。
    方向,对于相对成熟或重复创业者,有一定重要性。因为方向将决定你能将事情做多大。前段时间和小米投资人聊天,他说大黄蜂卖给快的后,一直在寻找50亿美金规模的事情做,后来就去做了爱屋吉屋,一个可颠覆现有房产中介的项目。
    我的另一观点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努力比方向更重要。这一观点,此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我也曾讲过。有两点,一是,较好的事情,竞争也激烈,比如打车,打车一出来就上百家,团购几千家。二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不努力,连选择的方向都没有。
    但是,虽说努力比方向重要,如果你是成熟创业者,已有一定经验,资金不是问题,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大市场,更显重要。就选择而言,很多人讲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将这句稍微精化一下,大处着眼,点上着手。这认知来自我在北大的经历,那时做研究,最常争论的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个什么问题?这是一个真问题还是一个伪问题?所谓点上着手,就是要找到切入点,说清楚你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点上着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处着眼,又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对行业趋势和客观条件的基本判断。我曾在朋友圈发过一条信息,80%的人不认可的事,你就可以好好去想一想。巴菲特合伙人曾有这么一句名言,“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创业是小概率之事,如果你所想和其他人一样,成功机率就小。如果你和别人所想不同,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则可能胜出。引用此话反过来说,就是别人说不行的时候,你就需要好好想想。
    基于此再引伸一下,我认为客观条件没有好坏之分,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可能成就你,也可能将你带进坑。举例说明,关于团购,陈欧曾说:“我从没有看到过现金流这样好的商业模式。”结果?千团大战。当一件事情是真的好的时候,往往蜂拥而上,竞争激烈。如果一件事,看上去没那么好,它有可能是你一个人的。车来了问世时,没人看好,大家觉得,你一个北大博士能搞定公交公司?的确有许多人被各种关卡卡住,也正因如此,迄今为止车来了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
    说完方向和努力,创业者们也常谈及需求。对需求的判断,很难说清楚。不过对需求刚性的判断之外,还有个重要项决定着你未来的发展空间,那就是连接和扩展。什么是连接和扩展?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相关联的东西?比如车来了,解决等公交车的痛苦,其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坐公交的人,往往和坐出租、坐地铁的人很接近。其他的,比如北大老师每天要坐通勤车,孩子放学要由校车送回来,怕没接到孩子就要提前半小时去路边等着,如果有像车来了这样的工具,就很简单,手机上看看,提前10分钟去等就行。这就是横向的扩展性。类似的交通工具都有类似的需求,但车来了之所以选择公交车,因为只有它的市场需求最大。
    什么是连接?连接是指可能和不相干事情之间的流量互相导入导出。车来了预想中的连接是什么?因为知道用户每天在在何地坐公交车,从何地下班,那么中午送个外卖,晚上到路边的小店买买水果,完全是可能的。
    你所能连接和扩展到何处,往往决定了你潜在的市场规模有多大。现在人们常说,互联网的估值为市梦率,就是你的梦想有多大,就给你怎样的估值。但能决定你的梦想大小的,还是取决于你到底能连接到什么程度。
      2、团队的问题其实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
    创业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团队。团队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创始人自己的问题,首先是个认识问题,最后还是个认识问题。一开始找到一个具备足够执行力的团队,是基础条件。
    找团队,也有众多误区。很多公司,包括车来了,创始人都是技术背景,在商务和marketing方面,会弱一些。三年过去了,弱点还是弱点,短板还是短板。补短板很难,能做的,只能是今天补一点,明天再补一点,循环去补。这几乎是常态。它也意味着,最开始搭建团队时,最好做到平衡。
    车来了有自己的招聘原则,人品、能力、价值观、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等,都自有标准。其中,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对团队合作很重要。某种时候,你会希望,引入一个人,帮助解决所有问题。但非常难。难在何处?一是他没有和公司一同成长,很难对公司产品各细节有细致了解。别人也难服气,结果就会干不下去。二是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你能给予的相对变少。尤其对独挡一面的人来说,他可能看重股份而非薪酬。但因为人越来越多,你能给予的股份,已经越来越少。
    此外,还要注意两种人之间的关系。公司有两种人,不可或缺,聪明人和老黄牛。有些公司,败就败在聪明人手中。聪明人太多会怎样?脏活累活没人干。但任何一件事,都有基础细节的建设工作要做,没人干怎么办?只能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注意聪明人和勤恳做事的人之间的搭配。
    虽然,到目前为止,在车来了还没有谁一来就是高管,每个人都需要先将一线的事做一遍,如数据维护,一线地推,和用户讲解使用等。但在建设团队过程中,难免有人来自大公司,曾身居高位。他们的问题,会有所不同。如果选择这样的人,就要注意一是落地,交给他的事,能否做到?二是他能不能因事成长?如果做不到,就需要再引入人才。
    引入的人才越来越多,另一个问题又会显现:引入人才与合伙人,如何平衡?互联网公司,三月一年,发展很快,每个阶段,每个人的作用不一样。对最早创业团队而言,一段时间之后,存在价值感可能降低,重要责任转移,开放的心态就尤显重要。如果只因在某个阶段贡献较大,就对回报有所计较,就会失衡。说到这里,我很感激车来了最初的合伙人和早期的员工,对于公司引入的新人,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
     3、阶段性最重要的问题至多三个
    和创业之初纠结创业方向相比,如何活下去,也是创业者头上的一把利剑。不同阶段的生存之道,各有不同,不变的是执行力。执行力,也是远比方向更重要。
    做了多年软件开发,有很多方法论,可以教会你管理软件开发团队。但我的体会是,初创团队,定目标就行,管理规范性不要太纠结,因为创业的事情太多。想在某阶段就将所有规范确定下来,就会发现创业方向变了,所以该做的是寻找一个执行力足够强的团队,给团队定目标,让他们去将事情搞定,而不要去管过程。这是初创企业做事的方法,我称作结果导向。看结果不看过程,搞定就行。这是我的基本思路。
    公司稍加成长后,比如达到50人时,这时的招聘就有别初创,你可能很难找到能力都很强的人,这时就需要创业者有宽容心态,允许员工在执行过程只做到80分。但心态虽要宽容,对结果仍要提出高要求。两者需要辩证看待。
    至于执行,具体又指向什么?一是打样,二是复制。车来了问世时,整个团队不知如何展开推广,因为所有互联网产品与我们,模式都有不同。大量移动互联网产品都是在应用市场进行推广,但对车来了来说比较难,因为当时上线城市没有北京和上海,而只有天津杭州重庆等这样人口较多但较分散的城市。只能尝试和试错,去寻找一个优良推广方案。这就是所谓打样。
    在车来了,打样一定是一把手亲自做,我也曾亲自带队去发传单。而且打样一定要拿出120分的努力,否则复制的时候会有损失。车来了坚持这样的执行力的结果就是,用户迅速发展到千万规模, 同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地推团队。同样是在公交车站地铁站发传单,车来了地推团队的效率,是美团饿了么的两到三倍。
    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小范围,找到做事的方法后,换一个城市继续这样干。这就是复制。复制涉及管理的问题,我希望它最终能形成一种自优化的管理机制,包括几方面,一是目标,二是对现在人员水平的了解,三是保持高增长。初创时期,因为发展快速,在公司内部,我提出的是每周10%的增长。问世两三年,具有一定用户基础,要求的是每周5%的增长,但人员绩效每人每月仍是10%的增长,也就是说员工个人绩效及总体绩效都必须达到10%的增长。
    怎样达准?归根到底,还是有赖建立一个自行优化的管理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就可以避免人浮于事,就可以从一线进攻,然后结果导向,统一看结果。也可以拔将军于士兵。
    只要还在创业,每天就要解决问题。外面的事情解决完了,还有公司内部,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创业者要搞清楚什么是核心问题,而且要做到只关注核心问题。什么是核心问题?史玉柱有本书叫《我的营销心得》,他说做游戏时,研发是核心问题,他亲自做产品经理,每天玩游戏。半夜打电话,开会,要求改进。脑白金的时候,产品不是核心问题,营销才是,他就每天琢磨怎么拍广告,怎样网上传段子,亲自去找老头老太调研,最后形成送礼的概念。
    业务形态决定业务核心,对车来了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将数据做准。所以初期我花费大量时间求我的师兄师弟,来帮帮我吧,我这儿有很多技术问题没解决。现在车来了又在做通勤车业务,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运营,车要管好,司机要管好等。
    但是问题再多,阶段性最重要的问题至多三个。如果遇到十个,就将不那么重要的七个划掉,只留三个。留下的三个问题怎么办?第一个问题自己解决,余下两个问题交给左膀右臂。这就是我处理问题的基本方式。
    说到这里,顺道说说需要注意的事。每家公司,实现目标都像登山,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买旗帜的人。什么是买旗帜的人?公司都需要设定目标,山头即目标所在,山头有面旗帜,我希望全公司朝向这面旗帜冲上去。但中途可能有人只到半山,找到一家商店买了一面旗帜。也就是说,你所设定的目标,可能在执行过程中被人有意歪曲,然后举着买来的旗帜,告诉你问题已经解决。每家公司都有这样的人,需要注意。
      4、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
    理论上,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过如何构架企业文化,甚至何时构架,各人说法不同体会不同。有人说企业文化等公司大了再说,我不这样认为。还有人说企业文化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要建立,我也不太同意。我认为合适的时机,可能是真正尝试出创业方向,并找到了解决问题之道的时候。在此同时,我也认为企业文化可以抄袭。也就是说,应该去借鉴别人的经验。
    车来了的企业文化,有一部分是关于方法论:先问目的,再做推演,谨慎取舍,亲手打样,及时复盘。先问目的是指,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做这件事。再做推演,是指做事之前,先找到行事或判断事情的标准。谨慎取舍,一般将”舍“放前面,大多数情况碰到一个新事情,首要考虑的是不要做,和乔布斯做减法一个意思。亲手打样,前面讲过,凡事要一把手亲自上阵。及时复盘,就是做完一件事情,要从头到尾分析,好与不好在哪里。这里面,除了第三条,其他都是抄的拉卡拉。
    阿里的价值观,包括客户第一、拥抱变化等,这些也深度影响着车来了。车来了内部人事架构及工作职责等,常有调整,这时就必须拥抱变化。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战略。确定要做什么事情后,战略是你达到目标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做事的路径是什么?战略还包括许多,比如竞争分析等。互联网行业尤其逃不开竞争分析。初创阶段,跟你同类的企业,如何竞争?比如各地都有和车来了类似的实时公交查询产品。逐步壮大后,某度地图又来了,如何竞争?就算将公交的事情全部干完,滴滴打车又来了,滴滴跟快的合并一起来和你玩,如何竞争?
    互联网领域,赢家通吃是常规性行为。不存在赢家通吃,也就不存在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有赢家通吃,才有垄断性利润,才值得高估值。所以,竞争分析是战略的核心问题。
    竞争无处无时不在,那么有没有预见性,能不能对行业及时做出预判,可能是输赢的关键。因为只有看到了未来,才能合理规范你的行为。在车来了用户50万时,我就开始琢磨,某度地图打过来,怎么办?当时制定了资源策略、推广策略、产品策略,作为应对。资源层面,推出了一系列数据精准化服务,跟公交公司谈合作,成为数据源上游,以后某度买数据可以找车来了。但看到终极状态还不够,过程以及对关键节点的时间预测,也很重要。一个事情如果让你等太久,你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资源耗在那里,所以我认为,只要提前一步做好准备就可以了。准备太久,一直等待最后状态来临,可能永远等不到。如果要举例说明,阿里从1999年开始做电商,熬了多年,中间不知熬死多少对手。但京东2003年左右开始入手,到现在也具备了可与阿里一战的实力。所以,时间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有同学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你说了那么多,到底怎么能做到?感谢北大,有年我在北大图书馆看书,读到德鲁克。他有个方法很简单:你从现在就开始猜,一年之后发生什么,3个月,6个月,12个月之后会发生什么,将它写下来,几个月之后你再看,看你猜得准不准,猜多了你就慢慢能猜准了。因为你持续在思考这问题,持续获取信息。
    我常在公司讲,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只要你持续去想,大象究竟什么样?持续搜集其他人提供的信息,慢慢你就能将图拼出来。然后想办法朝向确定的方向去做,慢慢积累提高。
    有了战略积累,还要有对全局动态的思考能力。车来了做实时公交,就不能只想着我就是做实时公交的。爱帮公交也做公交,8684也是,他们和车来了做实时公交的关系是什么?要动态看。最初他们的用户量,活跃用户数远超过车来了。但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什么?车来了何时能赢?不要只看向自己一亩三分地,如果不去看着别人,迟早会被别人颠覆。
     
    早期,各地公交数据开放程度不高,那时我会想,如果某天突然开放,以前做公交产品的公司,有更多用户优势,获取公交数据后,瞬间就会打倒车来了。所以天使阶段,我曾对雷军说,现阶段我不担心某度地图,最担心“彩虹公交”。彩虹公交背后是“图吧”,图吧做电子地图,有优秀的GIS处理能力,算法很好。我最担心这样的对手,有足够好的算法及数据处理能力。如果与他们竞争,某段时间内,车来了会处于劣势。但事情最终没有朝向我想象的方向发展,因为他们的CEO离职了。所以,我建议要看到更多事,并且是动态去看。
    此外,我们的投资人也曾担心,车来了到底能不能拿到公交数据?当时我的预判是,只要一个城市有基础设备,后台系统跟上后,6-12个月一定会开放数据。实际情况是,对一个二线城市来说,设备跟上后,通常会寻找一家关系良好的技术公司合作,但这家技术公司往往需要外援。基于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本身的不平衡,我还有一个预判,资源开放是个慢慢渐进的过程。做完预判,还需要在位置上稳定的占有。只有这样才能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持续领先。现在来看,我蒙对了。
    那么,怎样提高全局动态的思维?刘芹曾说,持续的对战略进行深度思考。就是每天想每天猜,三个月六个月后会发生什么,然后持续比对猜对没有,为什么当时猜对或猜错?是什么因素没有考虑到?傅盛也曾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的勤奋,就是你每天低头做事。战略上的懒惰,就是你不抬头看路。抬头看路是件困难的事。作为摸象的盲人,怎样去将它拼出来?也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但不能逃避,必须每天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提高我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5、钱多了有可能是毒药
    关于投资人的问题。真正有真知灼见的投资人非常少。这句话并非我原创,似乎是雷军说,真正的投资人和有实力的创业者一样,都属难得。像雷军这种持续打拼多年,对企业和行业有深刻认识,才是投资圈里实力最强的人。
    在找钱的过程中,不必因为投资人的评价,就对自己产生怀疑。怎么说呢?创业者才是最懂这件事的人,所以要摆正心态,不要妄自菲薄。如果没这样的底气,那么就可能是思考得还不够。此外,融资这件事,对创业者来说,必然吃亏。与其吃亏后愤愤不平,不如之前想清楚,心态放平。其实事业能一直干下去才是最好的,估值多点少点,没多大了不起。
    融资之后,要看到钱的作用在哪里?钱多的好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有了更多的试错空间。我常有的观点是,有一部分钱,是用来试错的。而且一定要明白,多拿钱,未必就表明你要发展多快。钱多了有可能是毒药,雷总也曾说过,钱多了,可能害你。钱一旦多,必会招很多人,招很多人,必然会做很多事儿,那么可能失控,违背乔布斯的减法原则。拿到钱后,需要克制自己不要去做过多的事。但是多数人难以避免这一误区,包括投资人也常鼓励创业者拿到钱后要多做事快发展。当然,要足够重视融资这件事。洛克菲勒起家时,只管两件事,一是融资,二是财务。
    我们还要看到,资本足以改变产业格局。有些本不该那样子的商业模式,可能在资本的驱动下改变。比如打车,本来他有较正常的商业模式,将车和人连起来,然后收取佣金或加价分成,从加价的五块十块,抽取两块三块。但资本介入后,佣金收不到,还得补贴司机和乘客。这就改变了它的商业模式,以至它在出租车市场难以建立商业模式,只好去专车市场。专车这市场,依靠高频打的这一策略,在竞争上取得了优势。直接导致现在的结果是,几亿美元投入,并没有改变出租车市场,而是改变了专车市场。由此可见,资本不仅是对产业环境发挥了加速演进的作用。
    创业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有创业导师出没。创业导师信不得,这一点,也并非完全是我个人观点。之前也曾听过一些创业导师演讲,没有在企业一线经营经验的人所作演讲,容易流于空泛。
    怎样获取外界的信息?我认为,创业前两年应该低头做事,将产品和运营细节做好,尽可能少参加行业会议,少去与人忽悠。因为你对所做之事,还未形成相对深的理解,他人所言对你来说,至多是一知半解。两年后则要多参加行业交流,因为此时你需要更多的获取对行业和环境的认知。创业,归根到底还是,首先是个认识问题,最终还是个认识问题。你对行业判断如何,对人性理解如何,对创业的核心环节到底认识到何种程度,能否高出竞争对手一个台阶等,都需要通过对外交流获知。只有认识了问题,才可能制定不同的战术和策略。
    我还常持有的观点是,在创业领域,每个人都是小学生。罗永浩做锤子手机时,连手机样机和量产都不知道,但我们电子系的学生都知道。没错,有人学得很快,但更多人是来交学费的。谁能将学费成本控制得比较低,谁能快速学习,谁就可能胜出。马云内部讲话是不是说过?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靠自己学习的人。
    也只有学习,才能帮助创业者迈过一个又一个的坎。创业必然有坎,我必须承认,车来了还没有迈过这个坎。而且创业非常累,第一年第二年,可能比较开心,梦想成真,拥有了一家公司。两年后,会很累。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就会回归到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创业过程中,到底应该得到什么?钱还是其他?
    我曾与一位校友交流,说我每天能从自己的成长中得到快乐。这是一个好心态。公司经营等问题,某天我想明白,得到了成长,就应该快乐。至于估值上市等,都不重要,因为那是结果。为什么要持续保持快乐?因为创业是长跑,有人可能要跑十年或十五年,短也要三年四载。陈欧上市耗费四年,上市之后又陷入噩梦,这就是长跑,马拉松式的过程中,没有好心态坚持不下去。
     
    6、以更市场经济的行为获得更好的结果
    既然是长跑是马拉松,坚持就很重要,但我同时认为,适时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为什么说是智慧?因为有预见性。为什么说是勇气?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需要勇气。因为你会面临各方压力。
    最终一切问题,都是创业者自己的问题,不必将问题推给其他人。所以每个创业者,都应该敢于抬头做战略性思考,同时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要建立自己的信念,无论何种情况,都要相信自己。只有信念,才能为其他事打下良好基础,也才能不为外界,诸如竞争争对手投资人行业团队等各种声音干扰。
    说了这么多,又要建立信念 ,又要有预见性,还要学习,到底该怎么做?我的方法之一是阅读。创业很忙,但一定要想办法抽时间让自己看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考虑问题时,突然看到什么,可能就会给你带来灵感和启发。
    阅读之外,每天思考最难的两个问题。小步迭代,持续优化。管理上小步迭代,包括融资也是,尽量将步伐缩小,往上提升。掌握好节奏感,不要妄图一次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对全局和动态,进行系统化思考。最核心的两种系统构建方式:持续优化,反馈回路。持续优化是说,很多事情,要么越来越好,要么恶性循环,越来越差。反馈回路,是指做一件事,就会发现它虽然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中间却有各种挫折阻碍。区别在于,我们所说的系统,属于这两者中的哪一类?如果发现自己陷入恶性循环,就要赶紧跳出来。如果发现是陷入反馈回路,要看清楚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推荐大家去读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
    再个就是动态演化。已讲很多,比如在竞争环境中,如何动态演化。滴滴和快的拼命烧钱砸出租车时,如果一个人有远见,应该会想到什么?这里还有一个结构重力学。分析公交行业动态变化时,我的一个博士同学,在爱尔兰,推荐我去看《枪炮、病菌与钢铁》。这部书的某一部分,与车来了之后的发展类似。
    也有些同学关心盈利模式的问题。所有公司,都是在渐进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腾讯上市时也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陌陌上市的时候是个持续亏损的状况。所以我常有的回答是,车来了根本不考虑这些,在一开始我们考虑更多的只有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不是有足够大的需求,以及是不是有足够大的用户规模。
    而且,盈利模式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刚才也讲到比如打车,资本介入,一亿美金砸进来,原本可以建立的商业模式瞬间变化。所以我还有一个观点,如果能有
  • 相关阅读:
    利用idea里面的mysql插件进行导入sql文件
    JSTL标签
    deepin20系统下配置JAVA开发环境
    deepin20安装及问题解决
    SpringBoot 在项目启之后执行自定义方法的两种方式
    Nick 的经验书
    Java 经验书
    SpringBoot 经验书
    Linux 经验书
    在MacOS中启动SSH服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xmyth/p/547759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