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已加入熊逸《唐诗50讲》学习笔记索引目录。
一、赌气的艺术境界
熊逸:“在李白的诗里总能看到醉酒和咆哮,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是个另类人物,在唐代所有诗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悲伤逆流成河,把负面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到底。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感受力到底有多重要,它让李白成为了李白,而没有成为祥林嫂。李白是个富二代,不缺钱,只缺成就感,虽然诗名满天下,但目标太大,要做姜太公、诸葛亮,个人能力和个人目标发生严重错位。此外,李白还性格天真,完全认识不到症结所在,把个人奋斗中遇到的各种阻碍,都解读为命运的捉弄和奸人的阻挠,阻力大了,路自然难行。
于是,李白写了一首《行路难》,开头表达自己的忧愤:空有一身本领,却找不到用武之地!怎么办?“心茫然”。然而,从郁闷到卡朗,竟然只要一瞬间。于是乎,他反复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当忧愤的情绪到达极致,发现自己无计可施,突然心一横,豪放的乐观主义基情就燃烧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老子会乘着超大的海船,扬起云彩那么大的风帆,在无垠的大海上自在航行!这种阿Q式精神愉悦法,似乎也在《将进酒》中出现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熊逸老师说,这很有哲学家解决问题的高度:“只要想得开,一切难事都不是事!”
可能我们会问李白,要何时才能长风破浪,要咋个才能直挂云帆,可能李白会说,不晓得,管他的,反正老子才华盖世,注定会成功的!也正如熊逸老师所说,绝顶的荒唐也成就了绝顶的诗人,李白就是这样。
爱YY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如果被全世界辜负
熊逸:“人性的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归去来。
人在倒霉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就好像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是天罗地网当中的一个锁扣,无不怀着深深的恶意。这时,我们也往往看不得别人的成功,觉得别人的成功要么是运气太好要么是关系太硬,要么是人太无耻,总之都是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
李白在《行路难》第二篇中一开篇就显示出了宏大的格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路明明很宽,像天一样宽,但自己偏偏就走不通。这到底是为啥呢?反思了一下,原来错不在我,全是别人的锅,全怪别人不好!!!那么,别人都是谁呢?李白一个个地在后面的诗句中慢慢道来,并且控诉:当代的人,要么像“淮阴市井”一样看不出我的本领,要么像“汉朝公卿”一样知道我的本事但是嫉妒我、排挤我。虽然大家欺负我,排挤我,但是只要皇帝能够欣赏我就够了,哪知,皇帝受了“淮阴市井”和“汉朝公卿”的愚弄,不重用我,这个皇帝一点都不地道,不礼遇贤人!可以看出,李白从“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开始,一路鞭挞社会的不公,貌似被全世界辜负。
李白一通抱怨之后,还是找不到出路,只能哀叹一声“行路难,归去来”,无论如何都奔不出来前途,不如像陶渊明一样回家种地好了(他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过,像李白这样爱慕功名的人,没等功成就身退,这时彻底失败的人生,也是彻底不能甘心的人生。李白的一生是理想主义的一生,却最终寂寞收场,不得不令人叹息。
三、高级版的酸葡萄心理
熊逸:“生前一杯酒 和 身后千载名 哪个更重要?”
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想做一个成功者,于是成功学就像保健品一样大行其道,也像保健品一样,见不见效,至少九成取决于信仰。而实际上大部人要想成功,都得保持自律努力奋斗过很长一段或者一辈子苦逼的日子,但我们可能会说“这样的生活和活受罪有什么区别?” 李白的《行路难》第三首就直面了这个问题:“生前一杯酒” 和 “身后千载名” 哪个更重要?
很明显,李白的回答肯定是“生前一杯酒”,因为它的答案大多数时候都是气话。在《行路难》第三篇中,李白否定了多个历史名仕,从许由到李斯,无论是隐居了的还是没隐居的,在李白眼里都是反面教员。(要知道,第二篇中李白曾说行路难,归去来,也曾想要回归田园种地)。而李白正面肯定的确是张翰,怎么说呢?因为张翰曾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什么身后名啊,去它的,还不如眼前的一杯酒来的重要,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最快乐!张翰的故事告诉我们,每天开开心心,活在当下,有自己的一点小确幸,就是最好的生活。让那些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都通通的去受罪吧。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其实也不是李白的真心话,这是酸葡萄心理的升级版,当遭遇失败的时候,李白也会像千千万万的俗人一样,巧妙地说服自己:即便赢了也毫无价值。
无论如何,张翰的活在当下的态度,影响了后世无数失败者奉为经典,在倾诉忧愤的诗词里多次提到,李白就是其中一位。
爱醉酒的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四、为人作嫁的挫折感
熊逸:“这种天性,会使很多外人看来并不失败的人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如果他们刚好会写诗,就会用诗歌来倾诉忧愤”
秦韬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在职场打拼的人,都有过这样一种感受:自己埋头苦干付出了很多,结果领功的确是别人,自己最多就分到了一小杯羹。怪自己能力不强吗?不是,但为何年年都在为人作嫁呢?没办法,社会的运转有自己的一套规律,而在我们的天性里,往往存在一种公平基因,认为同等的付出就要换来同等的回报。这种天性,会使很多外人看来并不失败的人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如果他们刚好会写诗,就会用诗歌来倾诉忧愤,秦韬玉的《贫女》就是这样的一首。
虽然名为《贫女》,实则是作者凭空塑造出来的形象,因为作者只是想借助这个形象来做自我映射。该贫女出身贫家小户,一直穷困潦倒,甚至买不起好衣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很清楚自己虽然有各种出色的品质,但这些品质都不是这个社会所看重的。就像在说“我的打扮是风流高格调的,格调虽然高但却过时了,现在流行的都是时世妆,谁能欣赏我的美呢?” 这其实也是对怀才不遇的一种解释:个人能力是个人范畴里的事,成功是社会范畴里的事,两件事既可以搭界,也可以不搭界。
贫女内心是自负的,不屑于为了迎合当下的审美风向,就改变自己的天然本色。但是这样的自负,换来的确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如果你不向社会妥协,社会永远不会向你妥协的。读完我们肯定会觉得诗人秦韬玉一定处处受欺负,且内心很自负。没想到,他却是个官二代,很会巴结宦官,升迁很快,但正如熊逸老师所说,即便是这样的人生,也会生出《贫女》的感叹,从一名贫女的遭遇折射出人们普遍的对不公平的愤怒,但是个人感受中的不公平和旁人眼中的不公平,会不会有多大的差距呢?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小结
忧愤,顾名思义是人们的负能量,没有人喜欢负能量,但谁都不可避免地会发出负能量,怎么派遣掉呢?有文化的人借助艺术,没有文化的人则借助酒精。毫无疑问,唐代的诗人们都选择了借助艺术,艺术创造或许是最好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