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开源项目在五个月内超过了 600 star


          其实我在 2016 年年底就开始写了这个项目:Forest,一个能够将 HTTP 的所有请求信息(包括 URL 、Header 以及 Body 等信息)绑定到您自定义的 Interface 方法上,能够通过调用本地接口方法的方式发送 HTTP 请求的 Java 框架。

           而当时并不知道有 Feign 的存在,Retrofit 也只是听说在 Android 上使用的类似框架,在 Java 后端没有相应的、能和 Spring 或 SpringBoot 良好集成的对应物。只能老老实实用 HttpClient 进行包装,导致我们公司项目有各种各样对 HTTP 千奇百怪的工具类封装,大多只要工具类的作者知道怎么使用。由于要大量请求第三方 Restful 服务,一段时间之后,各种第三方服务的 URL 变得难以管理,靠一个配置文件难以 hold 住各种不同的请求方法、有 Head 传参、有 Body 传参、有 JSON 格式、有 XML 格式。

           所以我当时的需求很简单:有这样一个框架,能统一管理项目中所有第三方 URL 接口,不管是 HTTP 还是 HTTPS,是 JSON 还是 XML,是传 Query 参数还是 Body 表单数据,都能用一种统一且优雅的方式给描述出来,还能让不同的开发人员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接口是做什么的,url 是什么、body 是什么一看便知。

          MyBatis 正好在这时候是国内最火的时候,JPA 也有用过,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用 Java 接口 + 注解的方式。接下来花了 1 个月就将 Forest 第一版就写好了,然后用它写了自己项目部分网络请求部分,之后便在公司内部推广开了,其中也是不断碰到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

          之前做开源 5 、6 年了,但真正入门,关于如何运营一个开源项目还是这最近 4 个月的事。 一开始只是将项目放到 Github 、Gitee,然后发一篇推广文就结束了,不知道后续工作要做什么,也不想去做。 所以几年来项目几乎无人问津、一直处于将死不死的状态。

          直到 2020 年 7 月份开始,才意识到这样下去是行不通的。开源的关键还在于社区,需要有一个不断向你反馈问题的管道。于是开通了微信群,通过适当的推广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不断有人提出问题,不断反馈 BUG,我便引来了高考后最繁忙的几个月。进入到这样一个正向循环后会感到很忙、很累,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上班完成公司工作之后,晚上要维护更新开源项目到凌晨 2 、3 点。但带来的收获也是可观的,除了见证了 Forest star 数的增长,也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虽然没有经济利益上的收益(还要贴钱进去 〒▽〒)。但能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带给其他程序猿价值,也是种无法言语的成就感。

          哈哈,感谢看了我那么多废话,如果 Forest 对您有帮助,请 star 一下哦~

     
  • 相关阅读:
    H264 RTP封包原理(转载)
    FFmpeg的H264编码有内存泄漏吗??!!!
    最近在研究FFmpeg编解码
    罗一迦
    健康导报
    Vivado生成edf文件
    VIVADO生成MCS
    网络变压器
    Zynq 在Ubuntu上搭建编译环境
    [转]TimeQuest之delay_fall clock_fall傻傻分不清楚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tflyx/p/1425088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