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每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第一个扇区主要记录了主引导分区(MBR,大小为446字节)和分区表(disk partition table,大小为64字节),那另外的2个字节去哪了呢?答案是:硬盘有效标志。现在主要讨论MBR和DPT
1:MBR
1)描述:开机主动加载固件BIOS,会识别一个可开机的设备(这里指的是硬盘),读取硬盘0柱面、0磁头、1扇区中的MBR。
2)作用:MBR是一个主引导分区块,包含引导加载程序,引导加载程序流程 提供菜单-->选了菜单就加载相对应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内核加载完成,转交给其它加载程序。
2:DPT
1)描述:每个分区项占16字节,主要记录了start CHS,end CHS。所以最多只有4个分区。那是不是意味着每个硬盘就只能有四个分区呢?当然不是,这就有了后来的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本身并不能被用来格式化,那这个扩展分区有什么用呢?扩展分区只是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而我们真正用的是由扩展分区再切分出来的逻辑分区,这样就能有实现4个以上的分区了。那扩展分区可以有多少个?答案是一个,这个可能就要追溯到MBR的设计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wiki下。
2)作用:由于某个分区就把信息被记录在了固定的某一段硬盘内,所以要找某个分区的信息只要在这一段内搜索,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如果哪天某个分区出了什么意外,影响的也只是这个分区的数据,不会对其他分区造成影响,除非是第一个扇区,这样就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那分区有这么多好处,是不是linux下所有的目录都要放一个单独的分区呢?这里且不论分区个数的问题(SATA硬盘最多只能有三个主分区+11个逻辑分区,总共14个分区),有些目录是跟操作系统加载内核有关,具体目录有/etc, /bin, /dev, /lib, /sbin, 这五个目录必须同root同一个分区。为什么这些目录以/开头,这就涉及到linux目录都是以root为根的树形结构,目录结构请看下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