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获取的渠道和方式
需求记录的方法
对产品经理而言,需求获取的渠道主要可分为两类: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外部渠道:
- 市场
需求和产品常常会搜到行业内政策调整的影响。如“净网行动”、“打车软件专车服务属非法营运”等。
- 用户
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 竞品
竞品注意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同样的产品功能满足同样用户需求的产品,另一种是用不同的产品功能满足同样用户需求的产品。竞品对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程度、满足方式可以为我们的产品设计带来一定的启发。
-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在商业模式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需求建议。
内部渠道:
- 产品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产生行为数据,这些客观的数据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用户的需求。
- 老板
企业运转的根本目的在与盈利。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司的战略需求。而这方面需求通常是由老板或公司的高层来把握。
- 同事
产品、研发、设计、运营、市场、销售、客服是距离用户最近的人,往往最能理解用户抱怨的点也最能提出产品建设性的意见。
- 自己
产品经理应该成为自己产品的用户,而且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去发现用户需求,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需求获取的方式
需求获取的方式按来源分为外部和内部
外部
市场
- 政策调整
关注行业相关的政策调整,并思考其对需求和产品的影响
- 动态资讯
关注行业资讯,思考行业动向对需求和产品的影响。
- 行业数据
利用行业数据报告。行为数据统计工具获取需求。CNNIC/199IT/易观智库、艾瑞咨询等机构会不定期发布行业的相关报告,这些机构的报告相对而言比较有权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了行业相关的数据报告,还有诸如百度指数、360指数等基于大量用户数据的数据统计工具。
用户
从用户处获取需求,主要通过线上的意见反馈、论坛、App Store评论、线下的用户访谈、问卷、日常观察等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概括起来注意可分为两大类:用户调研、用户反馈。
腾讯内部有一个需求研究法则:10/100/1000法则。它的意思是说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虽然我们很可能没办法做到,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法则传递出的理念:去了解你的用户,尽最大可能去了解你的用户!(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三件事:用户调研、用户反馈、数据分析)
竞品
所谓竞品分析,就是寻找出有代表性的竞争产品,从多个维度对比该产品与我们的产品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中分析出两者的优劣之处,得出结论。为产品的设计与迭代提供突破口或带来启发。并且,竞品分析应当是持续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竞品的动态,并依据竞争对手的变化适时对自身产品做出调整(这不意味着竞品加了一个功能我们也要跟着加,一切应以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为思考原点)。
内部
老板
- 深入沟通
老板往往是站在公司战略层面提出需求的,多数情况下都要特别考虑。当然,老板有时也会基于个人爱好提需求。如果老板的需求是有问题的,最好用委婉一点的方式让他明白,毕竟他是给你发工资的人。
同事
- 深入沟通(头脑风暴)
产品角色参与:产品、研发、设计、运营、市场、销售、客服。其中,运营、市场、客服是距离用户最近的人,也最能理解用户抱怨的点也最有可能对产品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产品经理应该多与这些同事交流,通过各种方式把他们眼中看到的问题挖掘出来。同时,产品经理也可以把自己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传达给运营或客服,让他们侧面问一问这些你所关心的问题。
自己
- 使用产品
产品经理应该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产品经理使用自己产品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需求。注意要避免成为产品的重度用户,以免影响自己对于普通用户行为的判断。
- 观察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时刻保持好奇心,注意观察平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想想这个问题能否用产品来解决。
需求记录
产品相关人员在获取需求之后,还需要对需求进行一个初步的记录,以便于后面产品经理对需求进行分析、管理与实现。
需求类型
- 按产品属性划分
需求按性质划分,可分为idea、新增、优化、Bugfix这四种类型。
- 按产品职能划分
需求按职能划分,可分为功能类需求、运营类需求、数据类需求、设计类需求这四种类型。
小结
需求从何而来,相信这不是产品经理的困扰,因为产品经理本身就是一群有着奇思妙想鬼点子的生物,再加上经常有boss的圣旨需求,产品需求似乎不愁没有。然而实际结果往往是需求很多但都不合理,问题就出在了需求的来源不对,导致需求的质量不高,因此把需求做好的前提就是要把控需求的来源,提高需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