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启动流程
本文基于CentOS6 版本
黑色部分为主流程分支,蓝色部分为详细流程分支,绿色部分是注释部分
第一步--加载BIOS
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首先加载BIOS信息,主要负责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如:CPU、内存、显卡、I/O、键盘鼠标等)是否正常。例如,最常见的是内存松动的情况,BIOS自检阶段会报错,系统就无法启动起来;根据我们在BIOS中设置的系统启动顺序来搜索用于启动系统的驱动器,如硬盘、光盘、U盘、软盘和网络等。我们以硬盘启动为例,BIOS此时去读取硬盘驱动器的第一个扇区(MBR,512字节),然后执行里面的代码。实际上这里BIOS并不关心启动设备第一个扇区中是什么内容,它只是负责读取该扇区内容、并执行。
第二步--读取MBR
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它的大小是512字节。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主引导程序(Bootloader)
硬盘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
硬盘有效标志(55AA).
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的MBR后,就会将其复制到0×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
第三步--Boot Loader
通常情况下,诸如lilo、grub这些常见的引导程序都直接安装在MBR中。
我们以grub为例来分析这个引导过程。
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一切准备。
系统读取内存中的grub配置信息(一般为menu.lst或grub.lst),并依照此配置信息来启动不同的操作系统。
第四步--加载内核
它首先会去解析grub的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onf,然后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
vim /boot/grub/grub.conf default=1 timeout=5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password=123456 #password --md5 $1$XEWYA/$5HUOCImxTf4UwpYQGMlue/ md5密码123456 #password --sha-256 $5$hwX.zwZ7EMcJW0Tu$GaZZGQzvAAPfSUpK5mW.Jq3v4hZ/1IludjcWmjwPMT3 sha密码123456 title CentOS (2.6.32-642.13.1.el6.i686.debug)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32-642.13.1.el6.i686.debug ro root=UUID=a298ed8b-f1b6-409b-a17c-59e72d401964 rd_NO_LUKS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MD crashkernel=auto
LANG=zh_CN.UTF-8 rd_NO_LV M rd_NO_DM initrd /initramfs-2.6.32-642.13.1.el6.i686.debug.img title CentOS (2.6.32-642.13.1.el6.i686)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32-642.13.1.el6.i686 ro root=UUID=a298ed8b-f1b6-409b-a17c-59e72d401964rd_NO_LUKS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MD crashkernel=auto
LANG=zh_CN.UTF-8 rd_NO_LVM rd_N O_DM root (hd0,0)
根据grub设定的内核映像所在路径,系统读取内存映像,并进行解压缩操作。
系统将解压后的内核放置在内存之中,并调用start_kernel()函数来启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并初始化各种设备,完成Linux核心环境的建立。至此,Linux内核已经建立起来了。
第五步--用户层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
内核被加载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便是/sbin/init,该文件会读取/etc/inittab文件,并依据此文件来进行初始化工作。
其实/etc/inittab文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设定Linux的运行等级。
Linux的运行等级设定如下:
vim /etc/inittab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0:关机 # 1 - Single user mode 1:单用户模式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2:无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3:有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 4 - unused 4:保留,未使用 # 5 - X11 5:有网络支持有X-Window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6:重新引导系统,即重启 # id:3:initdefault: 开机启动级别
第六步--init进程执行rc.sysinit
在设定了运行等级后,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脚本程序,它做的工作非常多,包括设定PATH、设定网络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启动swap分区、设定/proc等。
第七步--启动内核模块
具体是依据/etc/modules.conf文件或/etc/modules.d目录下的文件来装载内核模块。
第八步--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根据运行级别的不同,系统会运行rc0.d到rc6.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来完成相应的初始化工作和启动相应的服务。
第九步--执行/etc/rc.d/rc.local
rc.local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Linux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地方。可以把想设置和启动的东西放到这里。
第十步--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系统已经进入到了等待用户输入username和password的时候了,